
阿里妹導讀
本書以“人類是如何思考和學習的”為線索,闡述了大腦關於學習的若干項基本運作原理,揭示了故事、情感、記憶、背景知識、練習在構建知識和創造持久學習經驗中的重要性。

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用來避免思考的。
前言
這是一本被書名耽誤的好書,本以為是本地攤文學,搜了豆瓣評分後期待很高,確實乾貨滿滿。本書副標題更能體現內容:認知心理學家解開大腦學習的運作結構,如何更有效地學習與思考。
一、正確理解思考
書中提出了一個有點反直覺的觀點:大腦的設計不是為了讓你思考,而是為了讓你不用思考,因為大腦其實並不擅長思考。
什麼是思考?思考是將資訊以新的方式組合起來,所謂的元認知就是你在思考如何思考。思考的前提是大腦中有相關的資訊。沒有資訊就無法將資訊進行組合。大腦中已有的資訊,即記憶儲存的事實性知識與思考的技巧同樣重要。在思考“冰面為什麼很滑”這一問題時,你需要知道什麼是冰,什麼是滑,甚至還需要熟悉摩擦力的知識和冰的熔點相關知識。沒有相關知識,就無法思考,類似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思考需要記憶中儲存的事實性知識,因而背景知識和記憶十分重要。
人類善於透過記憶處理問題,而不擅長透過思考處理問題。畢竟,思考是緩慢的,費力的,不可靠的。
書中也用自動駕駛的例子描述了“快思考”和“慢思考”,在語言不通的地方旅行的時候,一切都是陌生的,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行為也需要我們仔細考慮,例如購買一瓶飲料這樣簡單的行為,也需要我們仔細辨別異國情調的包裝、怎麼和賣家溝通,研究付錢用哪種硬幣等,這也是旅行讓人感到疲憊的原因,所有在家中能夠用“快思考”甚至無需思考的小事,在旅行中都需要我們投入大量的注意力和精力。
二、背景知識與記憶
一個人看起來在進行邏輯思考,但其實大多數時間他只是在進行記憶檢索。比如世界上最好的國際象棋選手之間的差距其實不是他們對當下棋局的理解能力或者是否能走出一招妙棋,而是他們對棋譜的記憶。
讀書過目不忘,是因為邊讀邊思考邊理解,把新學的知識加工整理後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與原有的其他知識建立新的聯絡,從而將新的知識化作長期記憶。讀書轉眼就忘,是因為瞬間記憶並不能自動轉為長期記憶。
我們都是透過聯絡已知的概念來理解新概念,沒有人可以把新概念直接灌輸給學生,任何新概念都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這個角度而言,理解,其實就是記憶,而且循序漸進很重要。
三、脆弱的好奇心
人生來就有好奇心,喜歡問問題,喜歡思考問題。當解決一個問題時,大腦會獎勵自己少量的多巴胺,收穫愉快的感覺,或者說,只有當我們判斷出學習新事物時腦力勞動會給我們帶來愉悅感時,我們才喜歡思考。但是,好奇心非常脆弱,在好奇心產生後,我們會很迅速地分析解決問題需要多少腦力勞動,一旦遇到的問題太簡單或太難,我們就會哈欠連連,大腦會自動避免思考。從認知的角度來看,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學生能否持續地體驗到學習新東西和解決問題的愉悅感,有趣的問題能保持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的好奇心只有在遇到自信能解決的問題時才會被激發,當我們認為自己能夠學到大量知識時,我們就會保持這份好奇心。
四、練習的作用
練習的第一個作用是讓思考過程變得省力,甚至自動化,形成肌肉記憶。比如我們剛學會開車時,必須全神貫注,變成老司機了,就可以騰出腦力邊開車邊聊天。在球類運動裡面,如果運動員持球后一直關注著發球的角度、力度這種細節,那麼他很難更進一步,這些基礎動作和基本功必須成為球員的肌肉記憶,無需思考,這樣才能為思考戰術策略留出腦力空間。
練習的第二個作用思考防止遺忘,讓記憶更持久。在考試前集中學習臨時抱佛腳,也能獲得好成績。研究表明,這樣學習學得快,考完試後忘得也快。如果換個方式,將學習分散到幾天,可能在眼下的考試中不會得高分,但考試後很久都會記得這些內容。持續不斷地練習同一項技能是很無聊的事,而分散練習可以減少每次練習的時間,這種變化也會使得記憶會更持久。
練習的第三個作用是促進知識的遷移,一方面,在新問題的表層結構和已解決問題的表層結構相似時,遷移更容易發生。另一方面,重複做很多某一型別的題目(即練習)使得你更容易辨識一個新問題的內在/深層結構,促使遷移發生。
總結
本書以“人類是如何思考和學習的”為線索,闡述了大腦關於學習的若干項基本運作原理,回答了諸如為何我們無須費力就能記住熱播劇劇情卻記不住知識等普遍學習困惑,揭示了故事、情感、記憶、背景知識、練習在構建知識和創造持久學習經驗中的重要性,給出教育工作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精進教學技藝的方法建議。
對於大眾來說,瞭解思考和學習的基本原理,也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學習新的內容。
RDS MySQL遷移至PolarDB MySQL版
RDS MySQL的資料可線上即時同步到PolarDB MySQL版,並且升級切換後的PolarDB叢集包含源RDS例項的賬號資訊、資料庫、IP白名單和必要的引數。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