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可以掃的△

△我是可以掃的△
[溫哥華頭條Vancouverheadline 編輯]

昨天你們感受到了嗎?
【加拿大樂活網lahoo.ca 菜綜述】溫哥華地區在短短兩天內接連發生地震,讓居民感受到強烈震動,許多人驚呼:“這次真的太明顯了!”

週五下午1:26,溫哥華北部發生了一次5.1級地震,震中位於西謝爾特以北約27公里、斯闊米什以西32公里處。儘管震源較淺,加拿大地震局最初報告震級為5.1級,後修正為4.8級,最終又恢復為5.1級。

圖源:dailyhive
週四早晨,阿爾伯塔省北部也發生了一次5.2級地震,雖然沒有造成明顯損失,但震感波及到了BC省的部分地區。

有網友表示:“素裡有震感”。

圖源:dailyhive
“高貴林感受到了。”

“UBC很明顯!”

“維多利亞也感受到了。”
沿海地區的居民表示,“他們感到緊張,但沒有人受傷。房屋和商店都搖搖欲墜。”
北溫哥華市市長Linda Buchanan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帖稱:“地震發生時,我住在大溫哥華大廈28樓。我聽到一聲巨響,感覺大樓在搖晃。太可怕了。”
華人朋友在社交媒體發帖:“溫哥華剛剛地震了嗎?坐在椅子上突然家裡一切都晃了一大下。”

圖源:小紅書博主
社交媒體上有大量關於震感的討論,許多居民表示,這次地震的深度較淺可能是造成BC省南海岸大片地區感到震動的原因之一。
但目前對於震中的具體深度仍然存在一些分歧。加拿大地震局確定震中深度僅為地表以下1公里,而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分析則認為震中深度為 10 公里。這是近年來震中最近的一次中強地震。
BC省大部分強震的震中通常位於溫哥華島西海岸的深海地殼中,屬於卡斯卡迪亞俯衝帶,遠離主要人口中心。然而,這次地震發生在較遠的內陸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次地震發生地點的特殊性,官方確認不存在海嘯風險。
西安大略大學地球科學教授 Sheri Molnar 是大溫哥華地震微分割槽測繪專案的首席研究員。她表示,這項研究於 2017 年啟動,旨在繪製當地地圖,展示地震震動如何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傳播,並帶來山體滑坡和液化的可能性。

△我是可以掃的△
到目前為止,她的團隊已經繪製了 29 幅覆蓋大溫哥華西部的地圖,現在他們的工作重點是人口稠密地區的東部。這些地圖突出了由於地下地質而導致的地震變化,他們依靠地震資料(例如週五發生的地震)來幫助進行預測。
“這種地震會引起人們的熱議,因為根據地質情況的不同,你的感受與其他人不同——震動的強度、頻率、震動和持續時間都因你所站的地面而異。”
她指出,週五的地震是淺層地震,且位於大溫哥華地區以北——這種情況此前從未被地震學家記錄過。

△我是可以掃的△
專家警告:BC省9.0級大地震50年內隨時可能發生
地震的破壞力隨著震級增加呈指數級增長。例如,與 4.0 級地震相比,5.0 級地震的威力是前者的 10 倍,6.0 級地震則是 100 倍,7.0 級則是 1,000 倍。根據加拿大地震局和西安大略大學的研究,BC省可能在未來50年內發生9.0級特大地震。
據報道,加拿大西海岸發生大規模地震並非只是假設。從加利福尼亞到溫哥華島的兩大板塊交匯處Cascadia subduction zone估計每200至800年就會發生一次毀滅性的地震。
上一次“大地震”發生在1700年,這意味著200年過去溫哥華即將發生地震。一位地震學家告訴CTV新聞,未來50年發生大地震的機率為10%到15%。專家指出,BC省所處的卡斯卡迪亞俯衝帶類似於2011年引發日本大海嘯的地區,隨時可能發生大規模地震。
2011 年,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 9.1 級大地震引發了大規模海嘯,造成數萬人傷亡。科學家警告稱,BC 省的地理環境與日本類似,一旦發生類似規模的地震,將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包括大範圍的建築物倒塌、道路斷裂、山體滑坡,以及沿海地區的海嘯。

△我是可以掃的△
大溫哥華地區真的準備好了嗎?
雖然 BC 省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推進抗震改造計劃,但許多老舊建築仍未達到抗震標準。溫哥華市中心以及列治文等地由於地質條件問題,可能會在強震時發生地面液化,進一步加劇災害。
此外,地震發生時,大溫地區的食品和水供應鏈極易受到影響。根據政府內部報告,一旦發生大地震,供水系統可能會中斷數天甚至數週,超市的食品供應也會迅速短缺。

圖源:global news
省地震預警系統是否能提供足夠防護?
週五的地震發生後,不少居民收到了緊急預警簡訊,該系統旨在在地震強烈震動前提供數秒到數十秒的提前預警,以減少人員傷亡。然而,一些市民表示,並未收到任何通知,甚至部分地區的預警資訊傳送延遲。
對此,北溫哥華市市長Linda Buchanan表示,政府必須重新評估地震監測系統,確保在關鍵時刻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我是可以掃的△

大地震來臨時應該怎麼辦?
專家建議,居民應立即做好以下準備,以防萬一:
-
準備緊急避難包 – 其中應包含飲用水、非易腐食品、手電筒、急救用品、電池、收音機、個人藥物等,至少能維持 72 小時。
-
熟悉家庭應急計劃 – 瞭解家中的安全逃生路線,並與家人提前制定集合點。
-
固定易倒塌物品 – 確保傢俱、熱水器和其他重物固定在牆上,減少地震時的傷害風險。
-
避開窗戶、鏡子和重物 – 地震發生時,應迅速找到堅固的桌子下或牆角處進行掩護,避免被墜落物砸傷。
-
地震後保持冷靜 – 可能會有餘震,避免使用電梯,並按照政府指示行動。
大溫哥華地區位於地震活躍帶,居民必須提高警惕,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特大地震。

綜合:globalnews、dailyhive、the global and mail、小紅書

歡迎關注北美報告影片號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注:為了及時收到我們的推送,請至本號首頁點選右上角,將公眾號加星標,感謝諸位讀者。
本文所有內容未經版權方許可,請勿轉載。
編輯:菜
責任編輯:林伯儒
平臺:溫哥華頭條
微信ID:Vancouverheadline
請點“贊”和“在看”,賞小編一朵小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