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現實會狠狠打臉每一個不信邪的人……
昨天我們剛報道BC省內陸和北美整個西海岸最近頻繁的地震,擔心是不是斷層進入了活躍期,今天溫哥華居然就真的地!震!了!
那些天天抱怨溫哥華地震是“月經貼”“年經貼”的朋友們,小編只有一句話:一萬遍的嘮叨,能換來大家一次的重視,就心滿意足了。比心~~

2月21日(星期五)下午1點26分,BC省陽光海岸(Sunshine Coast)西北部發生了5.4級地震,震中位Sechelt西北約20公里處。

加拿大地震局(Earthquake Canada)表示,此次地震的自動預警系統已於地震發生時啟動。據報道,陽光海岸和大溫哥華地區的居民普遍感受到了震動。許多居民表示能感受到地面晃動。
此次震央位於溫哥華西北方向60多公里處,深度10km,溫哥華、列治文、本拿比、高貴林、三角洲等地震感強烈。







但中午那一下震感強烈,持續了大概5、6秒,左右搖晃明顯,大家都被嚇到了,有人手機立即收到警報,說是探測到地震,讓大家立即放下手裡的東西、尋找蔽體。

二月春風似剪刀


震中Sechelt市的居民凱特琳·艾倫比(Caitlin Allenby)說,她的房子在搖晃。
“真的很嚇人。”她說,“幸運的是,我們準備充分,大家都在一起。”
一家超市的經理德里克·布蘭德(Derek Bland)說,這次震動讓他想起了一輛汽車撞上大樓的情景。



布蘭德說:“過去,我們曾有人開車撞入商場,感覺很相似,但震動逐漸加劇。而且感覺持續了10到20秒。”
“所以每個人都跑到前門,跑到外面,來到停車場中間集合。”
加拿大地震局在初步測量為5.1級後,最終將震級定為5.4級,兩個震級都屬於中等強度和潛在影響範圍的地震。震動的感受遠至BC省奧卡納根的皮奇蘭(Peachland)和華盛頓州。

該局表示,下午2:40又發生了震級為1.9的餘震。
溫哥華教育局表示,所有學校都正在遵循已演練的地震程式。有家長看到,學校的孩子和老師們都在戶外避險。


當局在最新訊息稱BC省沒有海嘯風險。
大溫多地震感強裂,並且此次震感範圍非常大,當局接到近3000個震感報告,遠至加拿大東岸。

住在溫哥華島誇里科姆海灘(Qualicum Beach)附近的Bill Forbes表示,晃動分為三波明顯的震動。在第三波震動後不久,他的手機收到了緊急警報,提醒他“趴下、掩護、抓牢”(drop, cover and hold on)。

不過,一些居民表示,他們收到警報過晚,甚至完全沒有收到(對就是小編本人……)。

昨天早上,BC和阿爾伯塔省附近才發生5.2級地震,震感遍及多個地區;美國的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加利福尼亞州短短1天連環地震9次;BC省30天震了50次……
種種跡象讓人不得不憂心:預言中的“災難性大地震”是不是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據地震專家預測,BC現在本來就處於大地震的歷史活躍週期,隨時可能遭遇9.0級特大地震,震中預計就在溫哥華海岸75公里外的地方,離剛剛的震央不遠!
BC位於卡斯卡迪亞俯衝帶上,這個斷層長達1000公里,上次發生9.2級地震還是在1700年。

地質學家們表示,地震群可能是斷層正在
積累能量,等待爆發。
未來50年內,這個斷層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機率是37%,發生9級以上特大地震機率為10%~15%,數字已經上升了,“隨時發生都不奇怪”!
關於這場隨時可能發生的“big one”大地震,將會給大溫帶來多麼難以估量的損失和後果,以及它發生的機率有多大,可以參見昨日的報道:突發!BC今早5.2級強震!3個月震50次!北美西海岸24h連震13次!超級斷層蓄勢待爆!在這裡就不重複贅述了。
今天,在經歷過生死一刻後,小編更想盡可能普及:如果有一天它真的來了,我們該如何自救?
首先,先為大家奉上BC省官方出品的《地震及海嘯準備指南》中文版:
https://www2.gov.bc.ca/assets/gov/public-safety-and-emergency-services/emergency-preparedness-response-recovery/embc/preparedbc/preparedbc-guides/translations/preparedbc_eq_tsunami_guide_sc.pdf

裡面詳細介紹了地震前的準備工作和地震發生時的緊急措施以及地震後如何保持舒適和安全。
地震的當下該如何做,取決於當時所處的位置。

如果在家裡:


應儘量待在室內,保持平衡,不要慌忙跑向戶外,或轉移到室內其他位置。迅速躲在桌子等堅固傢俱的下面,或用坐墊、枕頭等物品保護好頭部,直到震動停止。感覺搖晃時或大晃動停歇時,立即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地震結束後迅速撤離,前往安全區域。


如果在公共場所室內:


如果身處影劇院、體育館,應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用皮包等物保護頭部,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場內斷電時,不要亂喊亂叫,等地震過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如果身處商場、書店、展覽館,應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傢俱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

如果正在教室上課,學生應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不要亂跑或跳樓。地震後,有組織地撤離教室,到就近的開闊地帶避震。
如果正在搭乘電梯,應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被困時,透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絡、求助。

如果正在開車:


如果開車時遇到地震,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快將車停下。不要將車停在樹木、高架橋、建築、高壓電纜、十字路口下面或旁邊。在晃動結束前待在車裡,車體足以保護你遠離大多落物傷害。地震徹底結束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沿途躲開損毀的路段、橋樑等。


如果在戶外:


戶外遇到地震時,應留在原地,觀察周圍情況,不要在馬路和公園裡大範圍移動奔跑。遠離可能有落物的地方,如山體、路燈、建築等,有一些建築雖然是防震的,仍要小心上面掉落標牌、燈具等。

還有一個話題引起華人網友的討論:地震時,鋼筋水泥的公寓和木材建造的獨立屋,哪個更安全?

加拿大的木質結構民居,房子構件之間全是金屬緊韌體, 或者卯榫連線(現代建築很少採用),木料幾乎成了一個整體。地震時的縱向運動,或橫向運動,一般強度根本不會影響到房子本身,大的地震,即使房子傾斜也極其不容易垮塌。而就算萬一垮塌了,由於木頭構件相互咬合及其互相支撐也不容易造成人體傷害。

木材質量較輕是很大的優勢,這意味著作用到房屋上的地震力也較小。其次,當地震降臨時,以釘和緊固金屬件連線的木結構建築允許一定限度的彎曲以吸收和消散能量。即便倒塌,也會藉助傢俱為人們撐起求生空間。
當年的唐山大地震,僅僅倖存的橋樑就是一座木橋。

不過住公寓的夥伴也不要慌,雖然在地震中,高層公寓越高,其擺幅越大,穩定性也就越差,但抗震效能最好的鋼筋框架結構以及特殊材料也逐漸運用到高層建築中。
現在各個城市的建築規範都規定了建築的抗震等級要求,一般不小於7~9級地震,居住者不必太過擔心,但選購公寓大樓時,最好選擇口碑好的建築商承建的物業。
去年,溫哥華市聯合加拿大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一份報告,概述了7.2級地震可能對溫哥華造成的影響,並重點介紹了6個高風險的街區。

據2018年的統計資料,溫哥華市有超過9萬棟建築,其中5種類型的房屋的風險最高。它們分別是:混凝土中高層公寓,無鋼筋砌體的公寓(即老磚房),木結構公寓,無鋼筋砌體的木結構和低層混凝土商業樓,以及混凝土中高層商業樓。
報告進一步指出,1990年之前建的房屋,尤其是1973年之前的,最容易在地震中遭到損毀,因為溫哥華在1973年才對房屋設計有抗震要求,而現代抗震設計是1990年之後才引入的。
根據報告,溫哥華市的大部分地震風險集中在少數幾個社群,尤其是西端區(West End)、市中心東端(包括唐人街、Strathcona)、市中心(包括Yaletown)、Kitsilano、Fairview以及Mount Pleasant。

希望如今的頻繁小震是地殼在少量多次釋放能量,或許如此那個預言中的”超級大地震“永遠不會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