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晚,百度釋出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一季度總營收達325億元,百度核心營收255億元,同比增長7%,均超市場預期。一季度,百度核心淨利潤同比增長48%至76.3億元;智慧雲營收同比增長42%,經營利潤持續為正。

“智慧雲業務表現強勁,凸顯市場對我們提供高性價比全棧AI產品及解決方案這一獨特優勢的認可度與日俱增。我們的無人駕駛出行服務也取得關鍵進展,蘿蔔快跑已拓展全球市場,進入迪拜和阿布扎比,彰顯了我們為全球市場提供安全、舒適和便捷無人駕駛出行服務的決心。”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表示,“我們相信,AI-first戰略使我們能保持領先地位,在AI時代抓住長期增長機會。”
回到財報數字,不難發現,百度智慧雲的增長不僅是順週期,更是結構性紅利的釋放,在技術與業務協同進化的這條賽道上,百度正走在行業最前列。

“選百度”成行業趨勢
AI雲專案中標量居首
2025年第一季度,百度智慧雲持續強勁增長,同比增速達42%,經營利潤率已超10%,AI相關收入實現三位數的同比增長。百度正以領先行業的增速,展現出AI驅動下的強勁勢能。
這背後,是行業客戶選擇的結果,也是AI時代下的技術紅利正在加速釋放。
2025年開年以來,國內大模型市場招投標迎來爆發。資料統計顯示,僅第一季度,全國大模型相關專案的中標數量達到505個,專案總金額高達24.67億元,專案數量和金額較2024年同期均實現近9倍增長,專案總金額已經超越2024年前三季度的總和。在這股AI浪潮中,百度智慧雲穩居頭部,以19箇中標專案、4.5億元中標金額高居榜首,領跑通用大模型廠商。
而在更高門檻的大模型平臺與應用市場,百度智慧雲亦處於領先地位:26箇中標專案中,百度拿下6項,金額達5700萬元,繼續領先。
從中標客戶來看,百度不僅獲得蘋果在AI專案上的青睞,還與招商局集團、“天工機器人”等重磅客戶達成合作;原本已在百度雲體系內的行業頭部企業也在擴大采購預算,顯示出客戶對百度AI能力的認可和依賴正持續增強。這不僅意味著市場份額的提升,更預示著百度智慧雲在產業級AI落地的能力正逐步夯實。
百度智慧雲在AI雲戰場的出色表現,核心在於其底層“三駕馬車”——模型、平臺和技術架構的全面升級和領先佈局。
模型方面,百度在40天內連續釋出4個大模型,持續打磨文心繫列技術能力,文心4.5 Turbo與X1 Turbo等新一代模型效能大幅提升。同時,AI呼叫成本大幅下降,得益於百度自研全棧能力的整合最佳化。AI相關收入在百度智慧雲整體營收中的比重快速上升,成為驅動雲業務增長的新引擎。
平臺方面,百度千帆平臺已接入國內外超上百個主流模型,呼叫價格具有超高性價比,例如近期接入的 DeepSeekR1和V3模型,推理價格最低至DeepSeek官方定價的30%。目前,千帆已經幫助客戶精調了3.3萬個模型、開發了77萬個企業應用。以MCP協議為代表的技術創新,讓開發者像插USB一樣呼叫AI能力。AppBuilder SDK整合地圖、搜尋、影像生成等多種能力,極大降低了企業和開發者的應用構建成本。
技術架構方面,百度正式點亮國內首個完全自研的三萬卡崑崙芯叢集,不僅能支撐多個千億引數級大模型同時訓練,還能支援千個企業同時進行百億引數級精調任務,訓練能效和穩定性達行業領先水平。背後,百度的百舸AI異構計算平臺4.0已實現十萬卡叢集管理能力,且在萬卡叢集上實現了99.5%以上的有效訓練時長,能夠將兩種晶片混合訓練大模型的效率折損控制在5%以內,達到業界領先的水平。
這種端到端的自研全棧能力,不僅顯著降低訓練和部署成本,也增強了百度AI雲業務的可控性與競爭壁壘,特別是在國產化部署需求增強的背景下,百度的崑崙芯+千帆一體機解決方案已成為市場重要選項。

無人駕駛全球擴張提速
百度加速突圍
在全球科技競爭的浪潮中,無人駕駛成為科技巨頭爭相角逐的下一個“高地”。
作為中國玩家的代表,當前百度正在加速出海擴張,其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蘿蔔快跑”成為中國科技力量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在全球估值體系重塑的過程中,無人駕駛正成為百度的估值新支點。
2025年以來,百度不斷釋放國際化訊號:3月,蘿蔔快跑與迪拜道路交通局簽署戰略協議,率先在迪拜市區開展規模化測試和服務,成為首個在中國以外地區大規模部署無人車隊的企業;隨後,百度又與阿聯酋出行公司Autogo達成合作,計劃在阿布扎比打造該地區最大的自動駕駛車隊。據悉,蘿蔔快跑還將在瑞士和土耳其落地無人車服務。
不僅如此,百度在中國香港也在持續擴大測試範圍,4月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運輸署擴區許可,測試區域進一步擴大。
當前全球自動駕駛進入商業化落地新階段,但真正具備全無人駕駛能力、完成大規模城市運營的玩家屈指可數。正如知名科技投資人“木頭姐”凱西·伍德在其年度科技趨勢與投資展望報告《Big Ideas 2025》中指出,10年前預期能夠實現自動駕駛的公司,目前只有三家成功落地運營,分別是美國的Waymo、特斯拉和中國的百度。
百度自動駕駛領先背後,源於技術、安全與成本三大核心優勢的疊加。
在技術維度,百度透過Apollo ADFM大模型重構自動駕駛系統能力。2024年5月,百度釋出全球首個L4級端到端自動駕駛大模型Apollo ADFM,實現了“永不宕機、永不失準、永遠線上”的全棧技術能力,依靠自動駕駛大模型的應用實踐,蘿蔔快跑已經攻克了城市的複雜道路場景,實現了城市全域、全時空場景覆蓋。
在安全性上,蘿蔔快跑的優勢更為突出。第六代無人車採用“10重安全冗餘+6重MRC策略”的安全架構,其整體安全水平已接近國產大飛機C919。蘿蔔快跑累計L4級安全測試里程已超過1.3億公里,出險率僅為人類司機的十四分之一。2025年初,百度更獲得全球功能安全最高級別ASIL D認證,進一步增強其在國際合作中贏得信任的底氣。
百度的出海戰略不只是單點式落地,而是攜帶完整的自動駕駛出行體系出海。從Apollo自動駕駛平臺,到整車軟硬體系統VOS SYS,再到終端服務“蘿蔔快跑”,構成了一個涵蓋研發、製造、運營、安全等全鏈路的閉環。
5月8日,百度Apollo與神州租車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全球首個“自動駕駛汽車租賃服務”方案,進一步拓展無人駕駛在多場景下的商業化路徑。

超十倍增持背後
百度用AI跑出第二增長曲線
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顯微鏡下,百度正在重新贏得長期投資者的關注。
2025年一季度,橋水基金(Bridgewater)、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 Canada)以及“木頭姐”Cathie Wood旗下ARK基金,紛紛大幅加倉百度股票。其中橋水的持倉從去年底的20萬股上漲至近210萬股,富達則從33.5萬股飆升至257萬股;而ARK基金自今年3月建倉以來,已連續6次加倉,短短一個半月內持倉翻倍。多家國際頭部機構同時下注百度,背後反映的,正是市場對其“雲+無人駕駛”AI雙引擎戰略的高度認可。
百度正在經歷AI驅動下的戰略轉型新拐點。一方面,百度持續加碼AI基礎設施投入,以確保技術優勢在行業變革中不被稀釋。另一方面,更具說服力的,是百度AI應用的落地邏輯開始顯現成效。在資本視角下,過去數年對智慧雲和自動駕駛的“重資產”投入,如今已轉化為現實增長,背後是國內AI訓練和推理需求的全面爆發,尤其是企業級市場對私有化AI解決方案的日益渴求,正在成為百度智慧雲收入的穩定增長驅動。
這不僅是一條產品曲線的拐點,更是戰略信心的回報。
百度在AI原生應用上的“含金量”持續提升:文心大模型X1和4.5相繼釋出並免費開放,推動百度在多模態能力、工具呼叫、邏輯推理等方面建立優勢;端到端語音語言大模型的釋出也代表百度已具備領先的語音互動能力,真正邁入“理解+生成+執行”的閉環式AI應用時代。
而在自動駕駛領域,“蘿蔔快跑”成為百度最具商業化前景的AI專案之一。木頭姐連續點贊蘿蔔快跑,無疑體現了其對百度無人駕駛能力與商業化速度的強烈信心。隨著Robotaxi在多個城市常態化運營,百度正在無人駕駛這個長期燒錢的賽道上,找到突破盈虧平衡的關鍵路徑。這正是市場看重的第二個“引擎”。
如果說“雲+無人駕駛”是百度在AI大潮中構建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護城河,那麼圍繞搜尋、內容、工具等場景延展出的多元AI應用生態,則打開了百度商業化的新想象空間。
以搜尋為例,百度正在快速推進AI重構:目前已有超過35%的搜尋結果由AI生成,未來搜尋結果將優先呈現多模態內容,影片、圖文、語音等資訊融合,使得使用者獲取知識的方式更加立體,也為百度構建出比以往更豐富的內容生態。
此外,在百度生態體系中,一批“老樹發新芽”的產品正在煥發新活力:百度文庫的AI月活躍使用者達9700萬,百度網盤的AI月活使用者亦超過8000萬,文心快碼、心響、秒噠等新應用不斷試水各類垂直賽道,從教育、辦公到開發者工具,百度正試圖打通AI與日常工作生活的更多場景。
對投資人而言,技術壁壘+商業場景+生態潛力的“三角結構”是構成長期估值彈性的基礎。而在這三點上,百度已逐步形成清晰的輪廓。AI正成為百度走出平臺紅利後,再次迎來估值重構的關鍵變數。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資訊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文/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