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首發“AI禁令”:禁止在論文關鍵環節使用AI工具

期末已至!在高校讀書的同學們正忙著完成各種論文、報告。很多學生會選擇利用AI來當幫手
相比翻閱厚重的書籍資料或者利用網際網路搜尋引擎查詢資料,藉助AI完成作業更加方便、實用但也出現了濫用AI的情況
5分鐘生成一篇結課論文

10分鐘做完一個PPT報告

上交的作業充滿AI味兒……
面對這種問題,很多高校都在試行或出臺相關規定辦法,用來規範大學生對AI工具的使用,有高校甚至明確發出“AI禁令”,一起看看吧!

國內首個“AI禁令”釋出

2024年11月28日,復旦大學正式釋出《復旦大學關於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旨在明確和規範在本科畢業論文中AI工具的使用範圍與原則。
作為國內高校首個專門針對AI工具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的規範化管理檔案,《規定》的釋出填補了這一領域的政策空白。其中,《規定》提出的“六個禁止”引發廣泛關注
《規定》明確列出了禁止使用AI工具的範圍。具體包括:
禁止在研究方案設計、創新性方法設計、演算法(模型)框架搭建、畢業論文結構設計、研究選題、研究意義及創新性總結、研究假設提出、資料分析、結果分析與討論以及結論總結等關鍵環節使用AI工具;
禁止生成或改動原始資料、原創性或實驗性的結果圖片、影像和插圖;
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正文文字、致謝或其他組成部分;
禁止進行語言潤色和翻譯;
禁止答辯委員和評審專家使用AI工具進行評審;
對於涉及保密內容的畢業論文,禁止使用任何AI工具,並禁止上傳資料和圖片到AI平臺。
此外,《規定》還強調,在使用AI工具時,學生必須在本科畢業論文承諾書中明確披露所使用的AI工具名稱版本號、使用時間、具體用途、AI工具生成的內容或提供的建議以及AI工具在論文中的具體使用部分。同時,學生還需保留AI工具處理之前的相關重要材料,以備指導老師或評審專家對使用AI工具的情況進行檢查和質詢。
針對這份 “全球最嚴AI新規”,復旦大學學校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定》細化了AI工具的使用邊界,在有限的範圍之內鼓勵、允許學生來使用AI工具。比如說在文獻檢索方面,AI可能會更好地提高效率。《規定》裡也提到,允許使用AI來進行輔助的圖表製作,但前提是不能改變資料的原創性。
對於引發關注的“禁止”內容,該負責人表示,所有的這些政策制定跟本科學段畢業論文希望去考察的這些能力直接關聯等。他以“翻譯”舉例:“比如說這個學位論文裡需要考察翻譯能力。如果直接用AI來翻譯來替代,考察點就不存在了。”

高校紛紛探索AI工具使用邊界

部分高校相繼試行或出臺相關規定或辦法,在“學生使用AI工具”方面提出探索性規範。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華東師範大學聯合釋出《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學生使用指南》,共六大方面,涉及遵守相關法規、符合學術道德規範、使用時應進行標註、對生成內容進行必要自查、遵循學科相關使用規定,以及遵守教師課程要求。
指南明確,學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完成作業時,需標紅相關內容,且直接生成的內容不能超過全文的20%。
今年,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生院下發了《關於加強2024年畢業論文(設計)中規範使用人工智慧管理的通知》
隨後,該校多個學院出臺了規定細則,其中,繼續教育學院要求學生須明確披露是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如使用,須述使用方式、細節,包括模型/軟體/工具名稱、版本及使用時間。涉及事實和觀點引證的輔助生成內容,須明確說明其生成過程,並同時在畢業論文(設計)相應位置具體標註,確保真實準確和尊重他人智慧財產權。
天津科技大學教務處則發文規定,若本科生畢業論文中生成式AI檢測的結果超過40%,學院將向學生髮出警示,並要求其自查自糾;學生在收到警示後,需認真修改,由學院統一在相關平臺檢測通道進行復檢。該校還表示,將加強學術誠信教育,並提醒學生嚴格遵守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避免過度依賴智慧生成內容。
“我們對AI時代本身是一種歡迎、迎接的態度。有時候我們會因為AI強大的功能忘記我們最初的目標,失去了方向,所以我們的限制也是讓學生迴歸到最終自身的軌道上來。”

AI真能讓大學生 “坐享其成”嗎

現如今,大學生利用AI輔助完成作業、畢業論文(設計)的情況已非常普遍。比如,今年剛剛保研武漢大學的小蔡表示,此前他在寫本科畢業論文時就用過AI——
“我們學生在論文或者其他寫作方面AI用得也很多,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畢業論文方面,在做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學習新知識,有很多之前不瞭解的東西,可以把我們不懂的問題直接輸入進去,讓AI給我做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介紹,也讓我們對技術、背景有更多的認識。”
小山也在論文寫作中使用了AI。她覺得有一些話怎麼說都言不達意,就會把自己的句子和想補充的含義告訴AI,用AI來架構語句。除此之外,AI還幫助小山進行了文獻蒐集工作——
“AI檢索獲取資訊的能力很強,還可以幫我翻譯。在論文寫作中,我就把自己的相關論題發給AI,讓它幫我推薦相關的英文文獻****,然後我再按它的推薦去閱讀和思考,這就節省了我在各種學術網站查詢文獻的時間。”
但也有因為過度依賴AI工具吃虧的。
小韓今年畢業,他講述室友寫的畢業論文第一次AI查重率高達80%多。AI重複率一般是一大段,有非常關鍵的邏輯詞,“首先”“其次”“然後”“最後”,還有“雖然”“但是”這種關聯詞。
大學生小雪也覺得,AI生成的文字特別模式化,符合“首先、其次、最後、然後”這種格式,完成了整體的自洽。但是中間的內容沒有實質內涵和資料支撐,充滿了空話套話,語句生硬,不符合論文寫作的要求。
小史今年讀大三,在新媒介課程上,她用AI生成了結課論文,被老師透過查重軟體發現,結果平時分被扣掉20分,作業還須重寫。
大學生應當如何正確使用AI工具?
復旦大學教務處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建議——
“我們現在一方面希望學生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說像文獻檢索整理,資料的處理等,都允許使用AI;另一方面,也鼓勵學生來學習、使用一些AI的工具。身處AI時代,必須要學會使用AI工具,但是一定要釐清邊界****。涉及到原創性、創新性的,以及學科重點考察的重點內容,學生應當學會獨立思考。”


 來源:中國大學生線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