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習慣”刻進DNA?美國網友集體坦白:這些摳門操作,有錢了也戒不掉!

如果你在餐館裡只喝水、強迫性地關燈、用力擠出牙膏管裡的最後一滴牙膏,那麼你可能有一些被視為"窮人"的習慣。然而,這些行為並非僅僅源於貧窮——它們往往是精打細算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甚至在財務狀況改善後仍會持續存在。
為什麼這些習慣難以改變?
根據非營利組織"對抗貧困"的一份報告,大多數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會經歷貧困或接近貧困的狀態。對於許多美國人來說,比較雜貨店的單價、逛折扣貨架、收集零錢都是必需的,因為他們正面臨工資停滯、物價上漲和賬單不斷增加的壓力。即便經濟狀況好轉,這些習慣仍然根深蒂固。
Reddit 上最近的一篇帖子問道:"無論你多麼富有,你永遠不會停止的'窮人'習慣是什麼?" 這篇帖子迅速走紅,獲得了 17,000 個贊和 12,000 條評論,成為 Reddit 社群今年評論最多的帖子之一。許多使用者分享了他們即使在經濟寬裕後仍然保留的節儉行為。
NerdWallet 個人理財專家金伯利·帕爾默 (Kimberly Palmer) 表示:"對我來說,這些都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一直保持的良好、節儉的習慣。"
以下是人們最常提到的"窮人"習慣,看看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當然,最好用你上次住酒店時省下來的免費筆來記錄。

1. 離開房間時關燈

在注重節省的家庭中,關掉空房間的燈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帕爾默回憶道:"如果你不在房間裡,你絕對不能開著燈。" 她的父親是一位環保主義者,生活節儉。
然而,如今關燈可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省錢。Wirecutter 的記者計算發現,使用節能 LED 燈泡時,關燈20 小時僅節省約 3 美分。儘管如此,許多人仍然堅持這一習慣,既出於節儉,也出於環保意識。

2. 撿起地上的硬幣

你會彎腰撿人行道上的 25 美分硬幣嗎?那 1 美分呢?由於通貨膨脹,如今鑄造 1 美分硬幣的成本已超過其面值,導致這種硬幣正逐步淘汰。YouGov 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略多於一半的美國人會停下來撿零錢,但年輕人不太願意這樣做,表明這種習慣可能正在消失。
一位 Reddit 使用者評論道:"當我撿起一枚硬幣時,人們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這太瘋狂了。"

3. 外出就餐時只點水

如果你不想超支,這條建議很有意義。餐廳飲料的加價幅度驚人——據 The Takeout 報道,軟飲料的加價可能高達 1,125%,消費者主要支付的是服務費,而非飲料本身。因此,許多人選擇免費的水,以節省開支。

4. 為每件非必需品反覆糾結

購買生活必需品(如麵包、牛奶、衛生紙)時,人們通常不會猶豫。但當涉及非必要消費時,許多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會陷入內心掙扎。
一位 Reddit 使用者寫道:"如果某件東西的價格超過 50 美元,我需要花幾周時間才能說服自己購買它。"

5. 擠光牙膏管的最後一滴

這種行為屬於更廣泛的"用盡最後一滴"習慣——無論是往洗潔精瓶里加水、甩出最後的番茄醬,還是把護髮素瓶子倒扣晾乾。
帕爾默說:"當洗髮水或護髮素用完時,我總是加水,讓它們再用一週。"

6. 優先檢查清倉貨架

精明的購物者知道,最大的折扣往往不在促銷區,而在清倉貨架上。據 Snail Pacer 稱,最佳交易需要耐心搜尋,比如尋找"75% 折扣"或"已降價 50%"的標誌,而最佳清倉區通常位於更衣室附近。

7. 收集酒店肥皂和快餐餐巾

博主梅維斯·巴特菲爾德 (Mavis Butterfield) 曾做過實驗,發現一小塊酒店香皂可用 10 天。如果酒店每天提供兩塊肥皂,住四晚就能收集足夠使用 8-10 周的肥皂。
同樣,許多人會囤積快餐店提供的過量餐巾紙,以備日常使用。

8. 保留傢俱組裝剩餘的螺絲和螺栓

購買組裝傢俱時,包裝內通常會附帶多餘的螺絲和螺母。節儉的人往往捨不得扔掉它們,而是收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一位 Reddit 使用者寫道:"我有一個專門放這些小零件的盒子,旁邊還有一個裝滿用過的禮品袋和包裝紙的抽屜。"

9. 重複利用容器

Reddit 上對這一習慣的討論尤為熱烈,包括用玻璃罐當水杯、用草莓盒裝其他蔬果,甚至反覆清洗塑膠保鮮袋。
WalletHub 分析師 Chip Lupo 說:"我家裡幾乎沒有特百惠,用人造黃油盒或酸奶油盒裝剩菜再正常不過了。"

10. 在二手店和庭院舊貨市場購物

近年來,"節儉購物"已成為一種趨勢。2024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二手店購物者平均節省了 2,071 美元。這一趨勢既吸引了節約開支的人,也吸引了環保主義者。
一位 Reddit 使用者評論道:"如果可以避免的話,我儘量不買任何新東西。"

11. 比較每單位價格

超市貨架上的單價標籤(如每盎司或每磅價格)是精打細算者的重要參考。許多人會仔細對比,以確保買到最划算的商品。
"我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在雜貨店發現單價標籤時的震撼,"一位 Reddit 使用者寫道。
這些習慣並非"貧窮"的標誌,而是精明消費的體現。在經濟不確定的時期,它們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財務。正如帕爾默所說:"這些都是我們應該保持的良好習慣。"
無論你的經濟狀況如何,節儉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永遠不會過時。畢竟,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是賺到的。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money/2025/07/09/poor-people-habits-save-money-tips/84503940007/
近期文章
點選上方標題閱讀推薦文章 ▲

投稿請加微信ID: usa001888,說明投稿內容。投稿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此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獨家約稿、創作,此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如果此文由本網獨家整理編輯,取自網路的圖片屬於原作者。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或立場。編輯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際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微訊號:GreaterNY。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