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習慣困境的5條行動指南

大家好,我是社長,老梁。

我一直在關注一個寶藏節目,它已經更新了五期,叫做《長談》,收聽地址在得到 App 裡。

主理人脫不花在介紹裡說,這個節目是她發起的一個行動計劃。
在注意力越來越分散的今天,她希望能創造一個場域,可以把手機關機,沉浸性地跟一個值得尊敬的朋友,好好坐下來,面對面地聊上一個大天。
在最新一期裡,她跟李笑來聊了關於「意志力」的話題。
先說感受:如果你也困於某個壞習慣,或者無法開啟一個好習慣,那這一期非常值得一聽。
為什麼?下面我說說自己的收聽感受。

01 你不是因為有了動力才行動,而是因為行動才有了動力。

李笑來指出,很多人習慣「等有了動力再開始」,但實際上,動力來自於「動」本身。你起身、寫一句話、動手做一點點事,才會點燃能量和情緒,反之則陷入等待與拖延。
一躊躇,就猶豫不前;一行動,就能帶來更多行動!
行動啟發:任何事,不要想那麼多,先開始。邁出第一步,大腦就進入角色,之後越走越快,路也越走越寬。

02 你告訴自己什麼,就會相信什麼。

李笑來說,我們每天的自我對話,其實是影響潛意識。你反覆說「我不行」「我容易怯場」,潛意識就會認定如此,反過來限制行為。改變要從改變「對自己說的話」開始。
聽到這段話的時候,馬上想到了我媽。在跟她的聊天中,每當我提到「沒錢」「我不行」的時候,她馬上就說:呸呸呸,不要說這些不吉利的話,說多了,就會成真。
剛開始覺得她迷信,後來發現,其實我們對自己的暗示,真的會影響自己的行為效果。比如我之前參加競聘,準備的時候還蠻緊張的。但我告訴自己,這跟直播也差不多,而且直播的時候,別人提問的內容有時候更刁鑽,我不都應付過來了嗎?直播的時候,我可沒有準備這麼多素材,那不也一次效能聊個一個小時?這麼一想,還真的沒那麼緊張了。
又比如,每天上班的時候,去想一下:我今天又來賺錢了!下班的時候想一下:我把錢賺到了!心情真的會變好。
我們給自己正面的暗示,就會帶來正面的心情。
行動啟發:我們的大腦沒那麼聰明,多給它一些積極的暗示,總會收穫積極的反饋。

03 好習慣的產生不靠意志力,靠系統。

李笑來說,真正能讓人持續行動的不是強大的意志力,而是減少選擇成本、預設流程、最佳化環境的機制設計。他主張用「系統替代自控」,讓好習慣變得不費力。
之前跟做企業管理職能的朋友交流,他們提到:任何一個目標達成,都需要系統性的設計。
我問,什麼是系統性的設計?
他舉了個例子。比如你希望銷售提升 10% 的銷售額:
一方面,需要告訴他們,這麼做很有必要,對公司發展很關鍵,但這肯定不夠。
另一方面,要匹配相應的機制。比如激勵約束機制,達成目標有什麼獎勵,沒有達成有什麼懲罰;比如要有監督機制,比如定期看完成情況,內部晾曬;比如優秀經驗分享,讓大家看到原來可以這麼做;比如優秀員工表彰,讓大家找到學習的標杆。
企業如此,個人也如此。比如想減肥,意志力是一方面,如果匹配以下一些內容,效果更好:
1.加入相關社群。比如加入公司的羽毛球社團,每週都有人催你一起打球。
2.設計一些簡單可行動的方案。比如回家時不坐電梯,爬樓梯;比如吃完飯後,在樓下走兩圈。
3.運動裝備公司裡也留一套。想運動時,馬上就可以換上開始鍛鍊。
總之,不要想著靠意志力,要靠系統的設計。
行動啟發:當你想養成一個習慣的時候,不要只想這件事,想想更多的影響因素。

04 我們的壞習慣背後,纏繞著其他習慣。

李笑來提到,所有壞習慣,表面上看是一個,其實是很多壞習慣纏繞在一起。
仔細一想,還真是。比如有段時間我開始不寫日記了,表面上看,是我懶了,這肯定是一個原因。但仔細看,我發現還有其他因素存在:
1.我拍照少了。以前看到一些新鮮的事物,我會拍照。但逐漸地,對很多事感覺習以為常,也就沒拍了。留下的資訊少了,自然就沒啥可記的了。
2.我看書少了。之前每天會看半小時書,或者聽一小節課,自然有很多啟發。有啟發,就想記錄下來。但輸入少了,自然輸出也跟著變少了。
3.我養成了吃宵夜的壞習慣。住處附近開了一家燒烤店,他們家的「溼辣牛肉」真不錯,於是回到家後,總是忍不住點一份,再喝點飲料,看會劇,看似美好,時間就浪費了。留給寫日記的時間就沒了。
所以,「不寫日記」表面上看,是我懶了;背後的原因,還有我輸入少了,時間被其他事佔用了。如果我想改變,核心不只是我要給自己加壓,還需要增加輸入、不吃宵夜。
後來,我每天中午散步時聽一會書,有事沒事就開啟手機的相機拍照記錄,晚上吃飽一點也就不想再點宵夜了。慢慢地,寫日記的習慣就回來了。
啟發就是:當我們要改變一個壞習慣時,不要急於開始,先繪製一幅「壞習慣場景地圖」:找出所有容易觸發壞習慣的場景,逐個擊破。

05 大腦是懶的,所以越簡單越有效。

李笑來提到,很多人失敗不是因為方法差,而是因為流程複雜,大腦不願意執行。真正有效的策略,是足夠簡單,以至於不需要猶豫和決策。
這一點我太有感觸了!
我現在能堅持鍛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選擇了:超慢跑。
它是什麼?有點像原地慢跑,鋪個指壓板,然後回到家後,脫了鞋,直接就可以在上面跑起來。
這個過程啟動很快,不用其他裝備,不用再花時間去健身房;而且心理壓力小,我甚至不換衣服,這樣就不會新增洗衣負擔。
類似的:
1.假如你想要開啟寫作,不如現在試試用語音寫作,推薦 Get 筆記。每天散步時就可以開啟。
2.假如你想開始閱讀,不如把閱讀軟體放在手機首屏,想看的時候直接就看。
3.假如你想做計劃,不如先在便利貼上寫,寫完後就貼在電腦上。
行動啟發:要想開啟任何習慣,就從最簡單的開始。
小結一下
以上五點都是關於習慣的養成,可以看到:
假如我們現在想要開啟一個習慣:
1.首先從最簡單的事做起,這樣阻力最小;
2.同時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說多了,自己就信了;
3.以及,要系統性考慮各種因素,比如找到社群來監督自己,給自己制定激勵方案;
4.最重要的是,馬上開始行動!
假如我們想改掉一個壞習慣,最重要的是找到壞習慣旁邊的那些壞習慣。好習慣是系統產生的,壞習慣也是。
所以可以看到,意志力只是影響因素之一,背後還有更多的影響因素。
最後,我還想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在這個資訊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沉下心來變得尤為珍貴——無論是養成一個好習慣,還是掙脫一個壞習慣,亦或是,安靜地聆聽一場觸及本質的長談。
好的對話如明燈,一燈能破千年暗。
安利時刻
不少同學對“人生教練”這個新技能和新副業很感興趣,那怎麼辦呢?
不如組建一個“人生教練”的微信群吧,讓大家相互交流。
後續,我會在群內做一些“人生教練”的介紹和分享以及給大家一些教練諮詢體驗名額,以及《人生教練入門和商業化指南》
打造“教練+”思維,可以多場景應用,比如教練式育兒育人、教練式職場職業、教練式關係溝通、教練式領導力、教練式IP、教練式情緒管理、教練式銷售、教練式自我成長。
這個群更適合,以下人群:自我成長者、愛學習和分享者、老師、中高層管理者、社工、職業轉型者、個人IP、創業者以及正在或者想成為人生教練的人。
加下方老梁社長的微信,即可進入“人生教練體驗交流群”,申請暗號:人生教練。

作者:澤濤
來源:曹將
編輯:紫幽

點個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