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生的創業路:閃爍的“品牌人格化”生存筆記

如果有一天PMPM偏偏消失了,會有一群消費者為它的消失而落淚。
這是我們堅持做下去的動力。
時垠集團創始人、CEO閃爍在混沌創新大課上講道。
閃爍,前寶潔中國品牌總監,2019年創立時垠集團,旗下有三個護膚品牌:PMPM偏偏、DXV(定效維)和NodOff其中,PMPM成立的第一年就打造出10個爆品,3個登頂天貓類目TOP1,短短4年銷售額40億,使用者數突破1000萬。
為什麼時垠在短短幾年就能創造這麼多商業奇蹟?
原因主要在於其品牌人格化建設,而品牌人格化絕非只是起一個人格化的名字那麼簡單。
上個月,閃爍在混沌創新大課上分享了時垠的人格化品牌的構建方法論——“10個外顯因子”“2個價值傳遞”“1個核心選擇
以下為課程精華筆記。
授課老師 | 閃爍 時垠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混沌學園三期校友
非常感謝各位在週六早上九點與我在混沌相聚,今天我將分享兩個思辨:一是創始人的個人使命對企業到底有何意義?特別是在如今流量競爭白熱化的時代,它是否仍具價值?二是我將坦誠分享一個獨家方法論,叫做人格化品牌是如何誕生與成長的?
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一個環節,探討創始人的個人使命對企業發展,尤其是對初創企業是否有意義?
想讓企業活得久
首先要讓它從商業體變成生命體
首先,請大家參與一個小互動:創業公司在中國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別是多少?
有樂觀同學猜20%,但悲觀的同學猜1‰。實際上,5年生存率僅為7%10%10年生存率更是降至2%。這意味著創業比大多數惡性腫瘤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還低,堪稱九死一生,甚至九死不生

講到這裡,每位創始人可能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企業如何活下去,二是為何要堅持下去。創業之路充滿艱辛,困難重重,但堅持的意義何在?比如,我們究竟是為了賺快錢,還是為了提升中國原創品牌在世界上的地位?這些問題值得每一位中國新一代創始人深思。
作為一家品牌人格化企業,我們公司剛剛度過五年四個月的生存週期,算是第一階段的倖存者。這五年裡,我們實現超過40億的GMV,服務超過1000萬消費者,擁有43項自研專利,且均為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

但其實這五年,我們經歷了諸多挑戰:一是創業前三年遭遇疫情,二是近三年又面臨資本寒冬,可謂艱難。但我們不僅挺了過來,還實現了企業自造血,達到如今的規模。這背後的原因,正是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討的第一個問題。
對此,我的答案是:若想讓企業穿越生命週期、長久生存,首先,企業必須從商業體轉變為生命體。而生命體的誕生,關鍵在於創始人的使命與商業模式的合一。只有創始人的個人使命與商業模式合一這樣的生命體,企業才能長久生存,因為它是一個有生命力的主體,而不僅僅是一個交易的商業體。如果創始人不能清晰地回答我是誰,我要創造什麼,生命體很難誕生。
點選下圖,觀看完整課程
如果沒有個人使命,商業將失去穿越週期的生命力;而不考慮商業模式,使命則會淪為理想主義。使命是目的,盈利是企業實現使命的手段。商業模式則是讓盈利成為可能的路徑,且路徑是可以迭代的。不過,因為我們今天說的是在第一個5年看到的使命與商業模式的結合,所以,並不意味著未來不會變化。
我叫閃爍,我們家還有閃光”“閃亮”“閃晶晶
回到個人使命的問題,我想先介紹一下自己。我叫閃爍,姓,這是我家的姓氏。很多人以為這是花名,其實這是我的真名。我們家還有閃光”“閃亮”“閃晶晶等名字。小時候,我是個不太討人喜歡的孩子,因為很少笑,看起來很深沉苦悶。
其實,小時候的我是個愛問十萬個為什麼的孩子。比如,我會問為什麼要說新年快樂?因為我覺得新年意味著人們又老了一歲,離衰老和死亡更近了,這有什麼好快樂的?但到七八歲的時候,我有了答案:因為人類很可愛。

人們心懷希望,相信未來會更好,新年能實現未竟的願望。或許正是在那時,我意識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在於陪伴人類的當下,傳遞愛與希望。所以,我從小就有很強的使命感,甚至曾幻想透過成為電影導演來實現這一使命。沒想到的是,我後來成立了一家公司,用人格化品牌陪伴人類。這家公司叫時垠,寓意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陪伴。目前,時垠旗下有三個品牌:PMPM偏偏、DXV(定效維)和NodOff
在過去五年的創業歷程中,我們經歷了無數的起伏,我們經歷的週期更像是浮浮沉沉沉沉沉浮。但在這五年裡,我們始終堅守陪伴人類的初心。我們不斷迭代人格化品牌生命體,探索如何從品牌構建轉向產品性質的價值交付,這是我們在商業實踐中不斷平衡的點。
因此,今天,我不僅會分享個人使命如何與企業落地結合,還會介紹我們結合寶潔大品牌建設邏輯原創的人格化品牌方法論,並且,我們會拆解一個具體案例:當消費者感知到人格化品牌時,心智型產品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打造人格化品牌?
為什麼我認為,人格化品牌陪伴人類的當下,也就是我的個人使命是可以與商業模式的完美合一的呢?
大家有沒有發現,當供應鏈壁壘現在被打破,其實同質化商品是非常多的。消費者不再為功能買單,而是去尋求三個東西:情感慰藉、審美和精神歸屬。在相似的功效前面,消費者更可能被人格共鳴的品牌吸引,因為人格共鳴才是情緒價值的更高維度。
舉個例子:假設海飛絲推出一款去屑柔順洗髮水,飄柔推出一款柔順去屑洗髮水,你會選哪個?這兩款產品的功效完全相同,但為什麼它們都能在寶潔旗下共存?因為它們吸引的消費者不同。
消費者對海飛絲的認知是颯爽,適合追求清爽的男女消費者;而飄柔則是清新、浪漫、長髮飄飄,吸引偏好柔順感的消費者。這種差異源於品牌的人格化形象——消費者會根據自身喜好選擇與之對味的品牌。這就是相似功效產品能擁有不同受眾,並在市場中共存的原因。這種現象本質上是人格共鳴的吸引力。
更進一步,我們認為,在流量競爭白熱化的時代,人格化品牌可能是品牌最後的堅固壁壘。
人格化品牌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能佔領心智的產品,二是有人格共鳴的品牌。接下來我們會詳細拆解。
時垠旗下的三個品牌分別代表科學家人格、藝術家人格和探索家人格。其中,第一個品牌“PMPM偏偏是探索家人格。它主要面向年輕人,結合全球探索精神,提供創新護膚解決方案。第二個品牌“DXV(定效維)是科學家人格,針對40歲以上的成熟肌膚使用者,主打精準科技護膚。因為40歲以上的女性面對衰老時,更需要一個能提供專業指導的科學家,而不是一個普通的護膚夥伴。最後一個品牌“Nodoff”是藝術家人格,主打香氛生活美學。大家能夠辨識出每個品牌的人格,說明我們在展示品牌時,已經傳達出了它們獨特的氣質。
接下來,我會給大家詳細講解如何用多個元素構建不同人格的品牌。這裡有三個關鍵因素:首先是“10個外顯因子,做好這些能讓品牌擁有吸引人的皮囊;其次是“2個價值傳遞,做到這一點,品牌就有了靈魂;最後是“1個核心選擇

10個外顯因子
我們先來看看這十個外顯因子,它們分別是:名字、標誌、口號、顏色、包裝、字型、語言、體驗、場景、價格。

“PMPM偏偏(探索者人格)和“DXV(定效維)(科學家人格)為例,我們先來看名字的重要性。名字對品牌至關重要。如果我不叫閃爍,成功的可能性或許會減半。小時候,老師常點我的名字,讓我無法在課堂上睡覺,反而更專注學習。所以,名字真的很重要。
名字不僅能影響個人,對品牌也是如此。很多人在品牌早期沒有想清楚品牌人格、定位和心智,導致品牌名字與後續理念脫節。例如,“PMPM”的名字來源於法語“Pour le Monde, Pour le Monde”,意為去往世界、探索世界。中文名“PMPM”讀快了會變成偏偏,這是一個充滿年輕態度的名字,顯得有些不正經,但又不失個性。它不像常見的護膚品名字,如“XX博士”“XX,因為這類名字太多,容易讓人混淆,難以記住它們之間的區別。
“PMPM偏偏這個名字讓人印象深刻,富有年輕和探索的氣質。“DXV(定效維)則顯得嚴謹、專業,傳達出品牌在護膚功效上的精準性和確定性。名字的不同,為兩個品牌奠定了不同的人格基調。
再看口號。“PMPM偏偏的口號是探索全球,帶回肌膚能量,充滿探索精神;而“DXV(定效維)的口號是定效定維,重新定義功效護膚,強調科研的精準和權威。兩句口號清晰地展現了兩個品牌的人格差異。
接下來是標誌。“PMPM偏偏的標誌是一個飛機窗,象徵著探索家透過視窗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成為品牌的視覺錘。而“DXV(定效維)的標誌是勒洛三角形,這種等寬的精密結構,暗示了科研的嚴謹性和精準性。
在色彩設計上,“PMPM偏偏使用多元化的色彩,體現探索精神;而“DXV(定效維)則以實驗室常見的灰色、黑色、白色和金色為主,色彩使用非常剋制,使用實驗室能看到的顏色,如灰白黑體現了科學的嚴謹性。
“PMPM偏偏”具體如何在10個外顯因子上做到人格化的?
點選下圖觀看完整課程
如果能把10個外顯因子圍繞一種人格串聯並執行到位,基本就能超越90%的中國品牌。但是,僅有外顯因子還不夠。有些品牌看似有模有樣,卻總讓人覺得少了點什麼。問題就在於,除了外觀,它們缺乏兩個關鍵的價值傳遞:精神價值和產品價值。
接下來我會詳細講解這兩個價值主張。為方便說明,我先以“PMPM偏偏為例。
2個價值傳遞
“PMPM偏偏品牌被定義為護膚界的DISCOVERY”,其靈感源自創始團隊真實的環球探索經歷。我和聯合創始人郭文慈離開寶潔後,開啟了環遊世界的旅程,希望打造一個探索全球的護膚品牌。在創立前三個品牌時,無論是探索家、科學家還是藝術家,都融入了創始團隊的靈魂碎片。因為我們深知,如果自己沒有親身經歷,是無法做出真正打動人心的品牌的。

我們做品牌的標準是:如果有一天“PMPM偏偏消失了,沒有人為此哭泣,這個品牌就可以不做了。而相信會有一群消費者為它的消失而落淚是我們堅持做下去的動力,我們堅信“PMPM偏偏值得我們繼續做下去。在環遊世界的過程中,我們見證了壯麗的景色,遇到了可愛的人,也被許多動物注視著。這一切美好讓我們心生嚮往,也堅定了我們把這份美好帶回中國,打造一個為探索美而生的品牌的決心。
在我們看來,探索是充滿希望地踏入未知。因此,“PMPM偏偏的品牌精神價值主張是勇於探索的偏偏精神,我們相信沒有到不了的遠方,這既指地理上的遠方,也指內心渴望成為的自己。
其次,如何將這種價值主張持續傳遞給消費者。“PMPM偏偏透過兩件事來實現這一目標,且已經堅持了近四年。一是遠方直播,這是一種向外探索,傳遞沒有到不了的遠方比如在疫情期間,我們帶大家直播法國布列塔尼的日出日落,義大利皮埃蒙特的白松露採摘,以及全球各地的跨年煙花。
除了遠方的浪漫,“PMPM偏偏也特別腳踏實地。我們還做了偏偏女孩節目,向內探索。每期採訪一位獨特的女孩,她們打破了人們對女孩的刻板印象。比如,有高學歷女孩選擇成為廚師,61歲的女孩成為時尚博主,還有曾患厭食症的女孩康復後成為科普達人……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沒有到不了的遠方也可以是心中那個不敢成為的自己。
在清晰的精神指引下,我們透過持續的品牌事件和一致的精神主張,讓消費者與品牌之間形成了人與人般的陪伴關係。這種關係不斷深化,因為我們始終堅持同一精神核心,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真誠。這種精神價值的迴響,每年都會收到許多消費者的回應,包括手寫信件和線上留言,這些都成為我創業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比如,有大山裡的女孩因為“PMPM偏偏辦了人生第一本護照;有二胎媽媽受偏偏女孩啟發,重新學習畫畫,夢想舉辦畫展;還有從希望小學走出的女企業家在上海創辦公司。這些故事讓我們明白,“PMPM偏偏不僅僅是一個賣護膚品的品牌,它還承載著情緒價值和精神慰藉,給予消費者審美與力量,這正是它存在的意義和必要性。
我們再看第二個複雜因素:產品價值主張如何與人格堅守相結合。探索的本質是充滿好奇的創新與開拓,這也是年輕人的特質。年輕不僅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充滿好奇、勇於創新的精神,可以貫穿一生。
“PMPM偏偏,我們專注於為年輕人提供創新護膚解決方案。我們對創新的堅守非常明確:如果市場上已有類似產品,而我們無法進一步改善或創新,哪怕機會再大,我們也不會去做。因為這樣的產品沒有意義,何必讓所有中國品牌在有限的市場裡內卷呢?我們的目標是創造需求,做大市場,推出更新的品類和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才是有意義的產品。
在產品價值主張的指導下,我們在創業初期就明確了產品開發的基本公式:X+Y+Z=好效果。這個公式其實是我們在天使輪融資時提出的,當時的背景是2019年護膚品市場成分黨盛行,成分黨熱衷於追求A醇、煙醯胺等科技成分,而天然派則強調自然成分的安全性,雙方爭論不休。成分黨認為天然派的安全性缺乏功效,天然派則指責成分黨刺激性強且有後患。
我們沒有盲目跟風或站隊,而是經過深入思考,發現雙方的觀點並不完全準確。經過研究,我們提出肌膚真正需要的是天然成分+科技成分的結合,透過全球優質天然成分的小分子結構,修復肌膚底層,同時結合科學的成分,發揮協同功效,這樣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對護膚的需求。好的成分搭配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被肌膚吸收,那麼這些成分對肌膚也就毫無意義。過去,消費者往往只關注成分本身,卻忽視了吸收度。而我們堅信:好成分+好吸收=好效果。
這種底層創新邏輯極大地提升了整體創新效能。研發團隊在開發產品時有跡可循,且“X+Y+Z”配方為產品構建了第一層壁壘。競爭對手或許能模仿XY,但難以複製我們的專利滲透技術,因此無法達到我們的吸收度。然而,僅靠這一層壁壘還不夠。
“PMPM偏偏”的第二層壁壘是什麼?
“PMPM偏偏”又是如何基於此開創一個新品類的?
點選下圖,觀看完整課程
我想強調的是,使命絕不能只是自我陶醉,否則會毀掉企業。使命的核心在於交付價值。無論是品牌價值主張的粘性,還是產品價值主張的心智。
1個核心選擇
我剛才已經講完了10個外顯因子和2個價值傳遞。如果在座的各位用這些方法去做品牌,不僅能夠打造出色的產品,還能賦予品牌有趣的靈魂,足以超越95%的品牌。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在所有要素中,有一個關鍵點叫作核心選擇,但它無法透過方法論來教授。
核心選擇是你內心必須自己回答的問題:如果品牌是一個生命體,它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要誕生?它對世界的意義是什麼?它又替你向世界傳達了什麼?核心選擇是個人使命的具象化,它最終迴歸到個人內心。沒有人能教你,只有你能回答。
最後,我想用四個詞來總結個人使命與商業模式的合一:關心、找、迭代路徑、安住本心。同時,我也想送給大家一句話:讓我們一起走在路上,沒有到不了的遠方,走下去就是遠方。

混沌時代,每一個創業者都是洞穴中的囚徒。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努力走出洞穴。
凱文·凱利、彼得·聖吉、尤瓦爾·赫拉利、張首晟、周其仁、俞敏洪、左暉……
混沌老師用600多堂課為創業者支起火把,照亮前路。
掃描下圖,和混沌一起早半步認知這個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