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產地生態、在地文化裝進品牌溯源敘事?

封面與頭圖來源 | 東邊野獸
除了提供產品實體,品牌如何以更多元的溝通滲透進使用者日常?
伴隨對遠方生活的追問,精油護膚品牌「雛菊的天空」上線芳香植物紀錄片《氣味遊耕》,透過人與自然的全新視角,探索芳香植物與人類間,真實且奇妙的進化故事,並在娓娓道來的敘述中,藉由芳香植物與在地人文,為都市人索引雛菊的核心原料與成分。
還有本土可持續美容與生活方式品牌「東邊野獸」,3年來紮根維西,從原料到護膚、從公平貿易到技術幫扶、從共益好物、駐地美育到共建合作社,品牌和地方一起進行商業共益與鄉村振興的在地實踐,給予高原與城市聯通的更多可能。
被譽為護膚界Discovery的PMPM,從全球七地帶回自然成分,為消費者提供行之有效的肌膚解法之餘,藉由多元的內容載體進一步擴容「遠方」的具象化與體感化表達,回應產品自然成分特質的同時,勾勒遠方的美好與希望。
這些產地、成分、文化溯源,就像是一塊塊拼圖,不斷完善品牌價值感知的版圖。
以在地文化溯源帶動品牌價值的表達,東邊野獸真的很會開啟思路。
無論是線上品宣還是線下策展,無論是產品簡介還是品牌雜誌,我們總能看到一個被東邊野獸反覆提及的地名——雲南維西縣塔城鎮。
◎ 圖源:東邊野獸
這座古老卻有著豐富自然資源的小鎮,是東邊野獸的重要原料產地。在物質與價值交換層面,維西塔城的天然饋贈成就了東邊野獸的高品質產品,相應的,品牌也擔起了反哺在地的責任
◎ 圖源:東邊野獸
今年8月,東邊野獸雲南維西塔城駐地計劃第二季正式啟動,主題聚焦於技藝與記憶,透過聯手藝術家的駐地共創,帶領生活在當地的孩子認識家庭中老一輩成員的生存智慧和技法,同時透過第三方視角,讓不同地域的文化展開對話,使之與更大的世界發生關聯,持續迴響。
◎ 圖源:東邊野獸
該駐地計劃是「東邊綠洲」專項基金的重要專案,而BCAF東邊綠洲專項基金由東邊野獸捐贈設立,該基金聚焦於支援鄉村女性、鄉村兒童等群體的藝術美育與人文發展,並致力於保護、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多樣性。
去年10月,東邊野獸位於雲南維西塔城的「東邊綠洲共益合作社」正式啟用。作為東邊野獸以共益原則介入鄉村更新的一個實驗綜合體,合作社承載了很多功能,它既是品牌在地基站,也是旅行棲息地,還是村民公共活動的空間。
◎ 圖源:東邊野獸
時間再往前挪,2023年3月,東邊野獸聯合再造衣銀行,為維西塔城中心完全小學的孩子們送上了可持續校服;此外,春季「騎換」之旅收到的舊書,一部分送到同學們的手裡,一部分回到東邊綠洲共益合作社的「綠洲圖書館」……
◎ 圖源:東邊野獸
我們驚訝於,一個前後成立才3年多的品牌,竟能有這樣的耐性與投入,持續以不同的方式無數次重返維西塔城。不過,東邊野獸這種步履不停,我們其實能在其早前的品牌表達中找到呼應。
翻閱東邊野獸從成立至今的內容,品牌不只一次地對外強調——「雲南維西是東邊野獸的重要原料產地,受到這片土地與當地人的深深照顧,也想要盡一份力,與異土故鄉密切對話,深刻交集」。
於是,我們能看到,東邊野獸會事無鉅細地溯源草藥背後的在地文化,帶回生活在這片土地之上的人的群像,用風土人文打動消費者;也會以鏡頭、文字、語言以及策展為索引,深入土壤的智慧、傳統的精妙以及少數民族文化的多元,在對這個高原小鎮在地人文進行深描的過程中,完成一場接一場聯通高原與城市的實踐。
◎ 圖源:東邊野獸
紮根維西,從原料到護膚、從公平貿易到技術幫扶、從共益好物、駐地美育到共建合作社,讓品牌與在地人文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結,成了東邊野獸最易辨識的特點。
從大馬士革玫瑰到印度白檀、進化的洋甘菊,騰訊影片紀錄片頻道新上線的芳香植物紀錄片《氣味遊耕》,是精油護膚品牌「雛菊的天空」(以下簡稱「雛菊」)將芳香植物產地與品牌價值相融的最新溯源敘事探索
其中,《大馬士革玫瑰》篇講述了馥郁的大馬士革玫瑰如何影響整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故事——
在不同的文化體系裡,玫瑰向來是愛情的象徵,而在保加利亞古國繁衍生息、擁有獨特芳香與卓越功效的大馬士革玫瑰,長久以來都在精油與美妝領域佔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未曾想,除了融入日常為女性帶去護膚體驗,在紀錄片的鏡頭裡,觀眾看到了大馬士革玫瑰原來還是家庭的支撐,城市的支柱,以及民族與國家的精神與文化圖騰。這些日常生活從未見過的圖景,給雛菊的品牌故事留足了聯想空間。

◎ 圖源:雛菊
《印度白檀》篇則呈現了因過度採伐瀕臨滅絕的白檀,在大洋彼岸如何重獲新生的傳奇——
故事從印度白檀林的管理人員特洛伊·索耶的敘述入手,從東方古國到歐洲大陸,從制香、護膚到木雕,圍繞著白檀展開的歷史背景和應用細節,拼湊出了它橫跨洲際與時間,圍繞生存而展開的艱險故事。這樣的呈現,隔著螢幕留給人們的,是重新理解世界的新視野,它關乎印度白檀,也關乎遠方的人、土地與自然
「美麗的背後,看到一些自然與人文的感動」,這是網友在看完《氣味遊耕》後留言的感慨。雖然短影片營銷佔據著大部分品牌的主流視野,但雛菊似乎更有耐心,以紀錄片的形式進行自然產地記錄與品牌溯源敘事
這並非是心血來潮的品牌動作。將時間倒回到去年,雛菊就上線過兩期《迴歸「土裡土氣」的人》,透過紀實的風格,呈現關於植物、土地與人的故事。
這與品牌對使用者的洞察有關。在選擇過剩的時代,消費者不再願意僅僅為產品本身的使用價值買單,他們更注重品牌能提供怎樣的情緒價值以及經得起推敲的精神沉澱。從這個維度延伸,與其說《氣味遊耕》是紀錄片營銷,不如說是雛菊品牌故事與人文價值的索引。
從諾西貝的依蘭、科西嘉島的蠟菊、庫努努拉的白檀,到卡贊勒克的玫瑰,維吉尼亞的雪松,長白山的人參,為探尋精油的神奇奧秘,十來年間,雛菊跟隨芳香植物的印記遊歷全球,也堅持用精油治癒肌膚;品牌嘗試用氣味丈量世界,也不斷探索芳香植物的進化智慧,並將最真實的芳香植物及原產地故事,分享給更多與雛菊同樣熱愛自然、氣味相投的朋友。
◎ 圖源:雛菊
不似直播間上來就叫你買買買的吆喝,雛菊想要透過貼著品牌理念走的故事內容,將品牌與芳香植物產地的深度繫結,向用戶娓娓道來,滿足使用者探索欲的同時,讓品牌的理念被更深入地認知、認可。
從成立之初,PMPM從馬達加斯加、布列塔尼、保加利亞、冰島等全球七地帶回珍稀自然成分,搭配認證有效的前沿科學成分,透過國際領先的先進滲透技術帶給肌膚能量,獨創環球配方公式X+Y+Z,為消費者提供行之有效的肌膚解法。
◎ 圖源:PMPM
PMPM產品多以核心自然成分+功效命名,真實、直接介紹產品效用,這成了PMPM的標誌性特點。以全球自然成分為引,PMPM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對遠方的探索。
2021年,PMPM以「沒有到不了的遠方」為主題,為消費者帶來3場9000公里外布列塔尼海岸的現場直播,讓消費者在螢幕海岸的壯闊風光之中逐漸走向內心的開闊;2022年,PMPM以家為原點,把鏡頭對準義大利皮埃蒙特森林的日出,鼓勵使用者分享自己離家的遠方故事;2023年初,PMPM用一個阿爾卑斯山脈的樹洞,傾聽3萬人在直播間訴說愛與自由;品牌3週年之際,PMPM一別以往的遠方直播,為消費者描摹身邊更可觸可感的遠方,讓遠方成為真正浸潤、滋養消費者的日常……
這樣的遠方敘事看似和護膚沒有直接關係,卻構成一扇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望向遠方的窗,透過這扇窗,既能開闊使用者的視野,也能強化使用者與品牌的情感聯結。
如果要介紹東方實用美學包袋品牌「Songmont山下有松」,很難不提到品牌背後的精神支撐——「姥姥團」
品牌成立之初,創始人付崧的母親付玉蘭帶著平均年齡65歲的老手藝人,組建了一個小型生產團隊「姥姥團」,在一針一線中製作自己心中的包,也由此開啟了Songmont製作包袋的品牌之路。十年過去,姥姥們的故事,仍舊在潤物無聲中為品牌注入人的溫度與手工的匠心。
品牌十週年之際,山下有松將鏡頭聚焦「姥姥團」,釋出品牌人物紀錄片《十週年·翻山》,溯源品牌創立之初與姥姥團們的互饋情誼。影片沒有驚天動地的宏大敘事,只是自然地呈現崧媽如何透過好手藝撐起整個家,以及很少走出家鄉的萍娃姥姥,又是如何透過包和外部世界有了連線的故事。正是這樣自然自在的講述,為使用者勾勒出獨屬於山下有松的情感與溫度。
不只是「姥姥團」山下有松對品牌精神發源地的溯源,也擁有自成一格的表達。
2023年春日,山下有松走進品牌發源地山西,植根於山西的木結構古建築群,品牌把佛光寺出簷深遠、猶如大鵬展翅搏擊長空的輕靈舒展態勢,搬進包袋的概念與設計之中,並化繁為簡打造出更適應新生活方式的包包造型——掛耳屋簷包,讓承載歷史印記與盛唐風韻的木建築之美重新與時代、與人不斷聯通;

◎ 圖源:Songmont山下有松
同年5月,山下有松翻越群山牽引消費者尋一份黃河邊的自在,收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丁村土布與柳編技法,傳承千年保留下來的手工藝與在地元素,讓消費者在手持的東方度假系列之中,看見中國大地人文肌理裡的山河想象;
◎ 圖源:Songmont山下有松
2024年,山下有松沿著黃河溯源向上,來到三江源地區與野隨行,將藏地織物的虎牙圖騰、牧民的犛牛絨元素,以及品牌對風土的感悟,共同編織進現代設計語境。
◎ 圖源:Songmont山下有松
不只是以產品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身邊,這些品牌透過溯源敘事滲透進我們的生活,產品成分、產地生態、在地文化等都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品牌內容資產的一部分,它們會和品牌形成整體,成為使用者日常的情緒療愈、生活美學的靈感、或者是認知世界的索引。

瞭解更多精彩案例,點選下方關注首席品牌官公眾號。
首席品牌官 創立於 2013 年,是品牌人成長及經驗共享平臺,平臺包括自媒體、社群、培訓和品牌活動

「首席品牌官」自媒體系“CMO 價值營銷自媒體聯盟”發起機構、“公關傳播行業最具影響力原創自媒體”。投稿、內容合作,請聯絡「品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