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最火的城市非杭州莫屬。
入駐杭州餘杭區的公司老闆說:“整個入駐過程沒吃過一頓飯,沒喝過一頓酒,沒送過一根菸。”
聽說高新企業在申請補助時,提交材料僅過了八分鐘,三百多萬補貼就已到賬。
杭州市民在網上說:“以前是最多跑一次,現在是一次都不用跑。”
我們對杭州有太多疑問:為什麼偏偏是杭州?杭州特別在哪兒?杭州模式能被其他城市複製嗎?現在已經有太多媒體人、觀察者、學者回答這些問題,但今天我們分享的是一位親歷者的答案。
十二屆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浙江省科技廳前廳長周國輝,浙江這場科創蝶變的親歷者、見證者、觀察者,在《有為與有效》一書中給出了這樣的回答:“有人說創新是不能被計劃的,是偶然因素。我不這麼看。我認為,創新可能不是被計劃的,但一定是被哺育、引導和催生的。”
若要站在全域性去看浙江的魔力,或許該掀開三塊“地磚”——一塊是政府與市場共舞的舞臺,一塊是萬物生長的生態溼地,還有一塊刻著自我顛覆的文化基因。
學杭州前,先聽聽親歷者怎麼說
來源/中信出版社
01
政府“退”,企業“進”
西方學界對政府與市場之間角色的爭論持續數百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主張自由市場;凱恩斯則強調國家干預。這兩大理論長期被視為水火不容。
02
生態土壤:讓每個要素都能“自動連線”
03
浙商精神的強大核心

推薦閱讀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