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這是AI(人工智慧)生成的。一個細節,就能將人造和非人造的影像區分開來。在城市的地鐵站、電梯間、高鐵站、商鋪門口,這樣的影像已經無處不在。
前段時間,昆明機場一幅AI生成廣告圖引發質疑。圖中的女孩笑容明媚,伸出大拇指的右手有6根手指,彎起的5根還粘連在一起。涉事傳媒公司稱已在發現錯誤後立即完成替換。手部錯誤是AI生成人物形象的常見短板,但如果經過合理的人機協同,不應成為問題。許多網友的深層嫌惡在於:為什麼我們要被迫接受AI醜圖出現在公共空間?

圖片來源:小紅書應用軟體截圖
視覺的敘事作用比我們想象得更重要,但在很多場合,影像僅僅被賦予填充頁面的功能。人工智慧的春天百花齊放,這種操作就顯得尤為敷衍,讓我的視覺過敏也越發嚴重。
識別AI圖,靠的是人類作為高階碳基生物的直覺。那些似人非人的“塑膠感”特徵,會讓人陷入“恐怖谷”的精神戰慄中。
“恐怖谷”效應理論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於1970年提出。該理論假設,當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達到某個臨界值,人會對其產生消極反感情緒。AI影像盛行後,“恐怖谷”逐漸成為網路話語體系中的高頻詞。
全球都浸泡在AI影像洪流中,批評和警惕的聲音也一直存在。去年,肯德基的一組“吮指原味雞”海報直接合理利用了AI的錯誤效果,讓6指的手沾滿醬汁握住炸雞,把AI的偏誤轉化成品牌營銷的賣點,就連廣告語中finger(手指)一詞的“i”也變成了6個。企業還發布了一系列指令,號召消費者在AI工具中生成各自的多指影像,並加上肯德基的標籤,來一場炸雞與“鬼手”的狂歡。

肯德基的AI廣告創意,由創意機構Marlus & Maicon製作。圖片來源:Marlus & Maicon官網截圖

肯德基的AI廣告貼到了線下。圖片來源:Marlus & Maicon官網截圖
可口可樂則用一支AI動畫致敬其1995年的經典廣告《假期即將來臨》。白雪皚皚的城鎮、可樂卡車、歡笑的人群,儘管畫面看上去已經足夠精美,但稍加凝視,仍可辨別其中人物表情的僵硬、動作的不靈活,以及渲染效果的粗糙。AI不語,只是一味地“傻笑”——廣告中人物從驚奇到驚喜的細微情緒變化,1995年的演員做到了,但AI做不到。
部分消費者和營銷專業人士譴責這種AI篡改,但也有調查顯示,該廣告在消費者中評分很高,上述缺陷並未引起他們的注意。可口可樂公司表示,在降本增效之外,AI廣告也更具靈活性,方便在不同的城市投放定製城市名字的版本。
在AI構建的完美形象世界裡,女性可能受到更多影響。用AI生成的醫美模版臉、身材比例傲人的時裝模特、膚若凝脂的美妝面孔,也在席捲女性消費領域。曾幾何時,濾鏡和液化修圖的盛行,在女性中製造了許多容貌和身材焦慮。如今,AI乾脆可以造出一個以假亂真的完美形象,讓人徹底失去比照的信心。但人無完人,沒有破綻就是最大的破綻。
AI在產品研發和市場調研方面,的確有很多積極作用。一旦涉及形象和真實性,品牌就必須慎重考慮,否則很有可能是冒著疏遠消費者的風險。已經有女性用品品牌站出來,承諾絕不會使用AI生成的女性形象來代替真人,並號召女性帶著主動意識去使用AI,給AI“喂”點兒好的。

個護品牌Dove的廣告中,用AI生成了身材、膚色、年齡各異、具有真人感的女性形象,意在倡導女性使用AI時佔據主動權。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我們並不抗拒AI,只是不希望被AI代表,也拒絕被AI背後的人腦糊弄。深入人心的營銷講究販賣情緒價值,其中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文關懷。無論是6根手指的“人”,還是完美無瑕的“人”,都無法給予消費者正確的情緒關照。
目前,關於AI廣告與消費者反饋的研究並不多,去年的兩項國際調查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考。英國調查公司YouGov基於全球17個市場的調查顯示,對於品牌使用AI形象來代替真人代言人,以及用AI生成或編輯廣告中使用的影像,約有一半的國際消費者表示“不太滿意”或“完全不滿意”。消費者情報機構NIQ的一項關於消費者大腦如何處理AI生成廣告的研究更指出,與傳統廣告相比,AI廣告與人類大腦現有記憶結構之間存在錯位,可能削弱消費動機;低質量的視覺效果也會增加大腦資訊處理的負擔,從而分散消費者對商品資訊的注意力。
新技術有其投入應用的急迫性,但人類不應在創意和審美上讓步。AI越是進步,人文和藝術領域越是需要人類智慧的主導。這裡的核心問題或許是:我們應該讓AI 學什麼?
媒介環境學家尼爾·波茲曼曾提到,技術壟斷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任何技術都能夠代替我們思考問題”。但同時他也指出,人的智慧有生物性根基,機器只能在有限的方面模擬人的精神生活,絕不可能複製。防止“文化向技術投降”,人類仍然掌握著主動權。
“恐怖谷”效應的另一層假設是,當機器人變得足夠像人,人類對它們會產生正向的移情。如果有一天,AI的水平真能做到毫無破綻,你還會習慣性保持警惕嗎?令我們視覺過敏的,究竟是不成熟的畫面處理,還是AI影像本身?抑或是,以人為受眾的內容卻不經人腦的真誠處理。
人,你可以重新思考。
– END –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