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67歲大媽執意生娃,揚言不會麻煩子女,如今卻坐輪椅無法自理,他們後悔了嗎?

《遮蔽力》暢銷2.7萬冊,加印6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無論外界如何評判,田新菊和黃維平都知道,生活本就是一場長久的戰鬥,而他們願意為愛堅守,互相扶持,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富書作者:雷利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2023年,一張充滿溫情的照片在網際網路走紅。照片中,兩個老人懷裡抱著一個小女孩,看起來其樂融融。
許多人誤以為這對老人抱的是他們的孫女,然而現實卻大相徑庭。
照片中的女孩,正是這對老人的親生女兒!

這對年逾耳順的父母,原有一兒一女,卻在女方67歲、男方68歲時,決定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由此,他們成為全國首個67歲高齡產子的案例。
不少網友發出疑問:“67歲還能生嗎?不會是抱來的孩子吧。”
“等孩子十幾歲的時候估計雙親都去世了,不知道怎麼想的,自私的父母”
“我不能接受我爸媽這個年齡再生一個孩子,太危險了”
……
確實如網友所問,在孩子出生後,各種問題接踵而來——高齡撫養孩子的艱辛、與子女因教育理念不同而產生的隔閡、突如其來的車禍與疾病等,種種變故讓這家人經歷了比常人更多的起伏與波折。
那麼,曾經決心不顧一切要將女兒生下來的這對老人,現在過得怎麼樣了?他們是否依舊堅定著當初的選擇?
這一路走來,他們經歷了什麼樣的心路歷程,又是什麼讓他們堅持走到今天?
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

開頭照片裡的兩名老人,分別叫田新菊黃維平,田新菊是一名醫生,黃維平則是一位律師。
年輕時因相親認識,喜結連理,婚後一直恩愛有加。很快,便孕育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然而忙碌的工作讓他們無暇照顧孩子,兩個孩子從小都是由爺爺奶奶輪流照看,偶爾交給鄰里照料。漸漸地,兒女長大成人,陸續工作、結婚生子,走上了各自的道路。
隨著退休,田新菊和黃維平的生活節奏慢了下來。兩人還在家門前開闢了一塊小菜地,種植一些蔬菜,過著平靜的養老生活。

然而,2018年,一次體檢打破了兩位老人原本安逸的生活。
66歲的田新菊突然被診斷為腦梗,必須住院治療。在此期間,田新菊需要服用帶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她謹遵醫囑,按時服藥,黃維平也日日陪在妻子身邊。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田新菊出院回了家,竟然發現自己停了多年的月經又來了。她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甚至覺得有些荒唐,她來到醫院檢查,醫生也說不出所以然。醫院的同事還開玩笑道:“恭喜田醫生,返老還童了。”

不久,田新菊開始出現頻繁的疲憊、噁心、嗜睡等症狀,尤其是頭暈的感覺更為明顯。她擔心自己的身體再次出現問題,黃維平便帶著她一起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頭部檢查都沒有問題,醫生便給她安排了全身體檢,在做B超時,田新菊發現護士的表情帶著疑惑和不解,她不由得緊張了起來。
過了一會,護士叫來主任醫師,兩人再三確認後告訴了田新菊一個驚天的訊息:“田醫生,您懷孕了。”這句話彷彿是一記重錘,狠狠地敲在夫妻倆的心頭。田新菊和黃維平對視了一眼,久久沒有反應過來。

田新菊自己是醫生,她從事了大半輩子的醫學工作,從未見過像自己這樣高齡懷孕的情況。夫妻倆決定先進行更全面的身體檢查,再做下一步的計劃。
檢查結果顯示,B超顯示胎兒形狀清晰,發育良好。這讓夫妻倆鬆了口氣,但同時,他們的內心也充滿了忐忑不安。

在決定要不要這個孩子的討論過程中,夫妻倆不謀而合。早年間為了工作,夫妻二人忙於事業,疏於陪伴兒女,錯過了許多與孩子一起度過的時光,如今,這個孩子的到來,似乎給了他們一個彌補的機會。
但田新菊因之前患上腦梗和高血壓,身體狀況不太穩定,夫妻二人也擔心母親身體狀況會影響胎兒發育。

結合經濟條件和身體狀況等考慮,他們不願剝奪這個生命,如果胎兒和田新菊健康狀況都不受太大影響的情況下,他們堅持生下這個孩子。一旦胎兒和母親身體有任何不適,便即刻準備停止妊娠。
他們還詢問了醫生,醫生評估胎兒發育良好,母親只要在妊娠期間多加註意,生育問題不大,但高齡產子相應會給母親帶來很多生育風險,醫生也一一告知,並要求他們需要頻繁進行產檢評估。
醫生的話讓他們安了心,黃維平當晚就給孩子起名為“天賜”,意寓著這份意外降臨的禮物。
而當他們將這件事告訴子女後,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對……

當田新菊和黃維平將這個原以為的好訊息告訴子女後,女兒最先是不敢置信,在看過醫院檢查報告後更是目瞪口呆。
當女兒得知父母確定要把孩子生下來的一刻,女兒直接反駁:“你們的大孫女都18歲了!你們開什麼玩笑!”這番話讓黃維平愣了一下,他想過兒女會不贊成,但沒想過竟然如此反對。
他不禁憤怒,反駁道:“我們要做什麼,不需要徵求你的同意。你有什麼資格左右我和你媽的選擇?我們也不會過多麻煩你們!”兩個人隨即吵了起來,田新菊和兒子在一旁拉著情緒激動的父女倆。
雙方爭執不休,女兒最後說了句:“如果你們堅持這樣做,就斷絕父女關係!”說完便摔門而去。

其實,兒女們不僅擔心母親高齡生產所帶來的身體健康問題,更多的還是對未來孩子的撫養問題充滿憂慮。黃維平也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但他更清楚,夫妻倆每個月的退休金過萬足夠撫養這個孩子,而兒女們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壓力,自己和妻子是絕對不會把這個孩子扔給兒女撫養的。
儘管和子女沒有溝通好,但他們已然做好了準備,只要孩子和田新菊自己的健康沒有問題,就會堅持將孩子生下來養育成人。
之後他們定時去醫院做檢查,補充營養,對孩子出生後的生活充滿期待。

懷孕進入中後期時,田新菊接受了妊娠風險評估,報告顯示:胎兒健康,但田新菊的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
高齡懷孕,她比常人更容易感到疲憊和勞累,還要時刻注意老年基礎疾病的發作。
在此期間,她的一個眼睛的視網膜曾意外脫落,為此做了三次手術,牙齒也掉了幾顆,只能戴著假牙。

到孕後期,她走路變得吃力,大部分時間都臥床養胎。
但在孕育天賜的這段時間,田新菊對孩子的愛愈發強烈,大多數時間她都強忍著身體的不適,執意決定生子。
2019年10月25日,田新菊在醫院進行了剖腹產,經過三個小時的手術,夫妻倆迎來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小女兒天賜

黃維平站在產房外,聽到新生兒的哭聲時,他激動得淚流滿面。終於,妻子和女兒都安全了。回到家,黃維平按照傳統風俗將女兒用紅被褥包裹,放上花生、大棗和桃樹枝,寓意著平安吉祥。

只不過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田新菊和黃維平在院生子期間,他們的兒女沒有一人到場,待天賜出生後,才一起到家看望過幾次。
女兒天賜出生後,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剛開始,黃維平向社群社群補交超生了罰款。給天賜上戶口時,他又發現結婚證找不見了。好在工作人員特事特辦,先為天賜辦理了落戶手續。剩下的事務,待補辦結婚證後再說。
解決了這些瑣事,黃維平終於可以安心投入到照顧妻子和女兒的生活中。然而,這種照料對於黃維平來說,並沒有想象中輕鬆。

起初,為了讓田新菊在產後休養身體,他曾請了一個月嫂,一個月的陪護費用是4800,有月嫂的陪護,黃維平輕鬆了很多。
但月嫂服務了兩個月左右時,孩子哭鬧只有月嫂能安撫,黃維平意識到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不太親近,他感到心中空落落的,再考慮到撫養孩子的資金,於是黃維平決定親力親為,第三個月沒有再和月嫂續費,自己主動承擔起更多的家庭責任。
最開始,夫妻倆收到了嬰兒用品公司捐贈的幾箱免費紙尿褲。用完後,他們發現原品牌的價格實在太貴,只好換了便宜一些的紙尿褲。奶粉廠家也給他們送來了四箱奶粉,然而田新菊堅持母乳餵養,直至女兒一歲半才斷奶。

這一年多她沒睡過一個整覺,每晚都要起床幾次給女兒餵奶,實在累的時候就將奶汁擠出放進冰箱,由黃維平加熱後餵給天賜。
自從田新菊懷孕後,身體一直不太好,腿腳不便,做不了重活,甚至有時候連走路都很吃力。
為了照顧天賜,她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儘管身體有些不適,但她從未因身體原因而放棄對孩子的照料。
黃維平看到妻子身體狀況,心裡不禁一陣陣心疼。故而主動將大部分的育兒重擔放在自己身上。

每天,黃維平都是第一個起床的人,他陪天賜洗漱、穿衣、吃飯、玩耍,忙到沒有一點喘息的時間。閒下來的時間幫田新菊做飯,打掃家務,洗衣。
隨著天賜斷奶後,給她餵飯成了黃維平一項艱鉅的任務。女兒吃了幾口後,便開始習慣性地跑到一旁玩玩具,黃維平都端著碗,跟在女兒身後,時刻準備喂她一口。大多數時候,黃維平要花費一個小時左右才能順利結束吃飯任務。
家裡的洗手檯很高,天賜夠不著,放一個凳子給天賜踩著,又怕天賜不小心摔下來。每次天賜洗手時,黃維平都直接抱起她讓她洗手,這個動作一天要重複十幾次。

他們住的小區沒有電梯,每次帶女兒下樓玩耍時,黃維平就將嬰兒腰凳綁在自己腰間,每次都抱著女兒上下樓。
為了孩子睡一個好頭型,黃維平和田新菊時常要換著方向摟孩子睡覺。哪怕自己睡得不好,也從未抱怨過。看著小女兒安靜地睡著,他們突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彷彿又重新煥發了活力。這個天賜之子,給了他們晚年生活溫暖的陪伴。
後來,黃維平和田新菊帶著她去參加早教班。課堂上,大多數父母都是年輕夫妻,他們並不在意,他依舊一邊互動,一邊給孩子拍照。

兩歲正是孩子調皮的時候,天賜每天在屋子裡跑來跑去,經常把茶几上的餅乾渣撒滿地,玩具四處亂扔。黃維平總是緊跟其後將東西放回原位,動作迅速而乾淨利落。田新菊則經常開玩笑說:“想把你(天賜)送走。”

相對比起來,女兒似乎更喜歡黏著爸爸,睡午覺時,也必須讓爸爸抱著才能安心入睡。每次女兒熟睡後,黃維平會小心翼翼地躺下片刻,利用這短短的時間來恢復體力。然後,便又是新一輪的家務和陪伴。
面對這個天賜的孩子,他們沒有太多的抱怨,更多的是感恩,而不是後悔。

四歲時,天賜已經能在小區裡跑得極快,黃維平和田新菊跟在天賜後面總說:“你真能跑啊!”儘管他們上了年紀,依舊不敢鬆懈,一直緊緊跟著。
生活的一天又一天過去了,黃維平和田新菊的身體早已被育兒的重擔壓得沉甸甸,但他們卻從未停歇過。

每晚,黃維平會獨自一人走到小區的老槐樹下,做拉伸,快速步行四公里。為了能跟得上孩子的腳步,他不得不繼續增強體力。
時間不夠用啊。”黃維平常常感嘆,眼中閃爍著對小女兒成長的渴望和不捨。
手機裡,黃維平和田新菊珍藏著幾百張女兒成長的照片,從襁褓中的嬰兒,到咿咿學語的小女孩,看著這些照片,他們常常會感嘆,時間真的過得太快,女孩在一天天長大,而自己也在慢慢變老。

所幸,他們和大女兒和兒子的關係有些緩和,時不時,兒女們會來探望。
隨著時間的流逝,雖然黃維平家族有長壽基因,他們有信心活到天賜成年,但他還是忍不住感慨:“時間不夠用啊!”他們想要做的,就是陪伴女兒,陪她走過人生的每一段路,不缺席女兒任何一個成長的瞬間。他們能做的,只是把剩餘的時間,儘可能過得充實且溫暖。

2024年2月,一場突發車禍,讓田新菊以及家人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事故不僅使她癱瘓在床,更將她原本安穩的家庭生活推入了深淵。這場車禍帶給她的不僅是身體的劇烈疼痛,更是心靈深處無法癒合的傷口——她感覺到自己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親手照顧家人、呵護孩子,這讓她感到愧疚、無力和心碎。
曾經,田新菊是這個家庭的支柱之一,雖然退休後的生活節奏放緩,但她依然活躍在社群,參與健康講座,偶爾獲得一些小獎勵——油、雞蛋、肥皂盒等。她用這些物品來補貼家用,想盡辦法讓家人生活得更好。黃維平雖然退休,但為了補貼家裡,後來又返聘回律師事務所,只不過收入大不如從前。
但車禍發生後,一切都變了。田新菊癱瘓在床,無法再為家人做任何事。曾經的那些簡單的日常活動——做飯、洗衣、照顧女兒等都成了無法勝任的家務。她自己充滿愧疚,也更加感受到自己的無力和脆弱。黃維平也因此承受了更大的壓力。

2024年3月,因床位緊張,天賜媽媽提前出了院,在家裡療養。
儘管如此,這個家庭依舊能夠在險境中找到解決方法。黃維平開始在閒暇時間堅持自己的律師工作。他們一家人開設的影片賬號也偶爾會有收入。
近幾年,他們會分享育兒生活的點點滴滴,偶爾直播賣貨。
然而,外界無數的評論和質疑接踵而至,有人認為他們懷孕生子是個人的選擇,應該祝福和鼓勵,但也有人擔心他們撫養不了孩子長大,擔心撫育天賜的責任轉嫁給天賜的哥哥姐姐等。

更有一些網友認為,田新菊和黃維平選擇高齡生育,最終的結果不過是給自己、給天賜、給子女帶來額外的負擔。面對這些質疑,田新菊和黃維平從未真正放在心上。無論外界如何評論,他們心中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家庭是他們的港灣,不管如何風雨,他們都會一起走下去,面對所有的挑戰。
時間流轉,田新菊的身體逐漸康復,從一開始的臥病在床,到長時間坐輪椅,再到如今複查結果良好,這期間無一缺不了丈夫的照顧和天賜的懂事體貼。
在田新菊養傷期間,黃維平計劃教天賜一些生活技能和人生道理。5歲的天賜自己學會了自己洗衣服,一有時間,還會幫助黃維平幹農活,割韭菜,摘絲瓜,摘草莓。田新菊雖因養傷缺席女兒的日常教育,但她看到女兒一點點成長,心裡也滿是安慰。黃維平依然陪伴著妻子、照顧著女兒,儘管日子不容易,但一家人依然過得充實和滿足。

在今年元旦來臨之時,天賜一家回顧了2024年,做了一個年終總結。在影片中,黃維平稱自己是與時間賽跑的父親。他看著天賜從曾經小小的一隻,到逐漸有了小大人的模樣,內心滿滿是欣慰和自豪。
他說:“其實我們和世間大部分家庭一樣,不求大富大貴,只願一家人手牽手,心連心,共同跨越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安然度過每一個平凡又珍貴的日子。”
評論裡眾多網友羨慕稱:“這種高效陪伴已經打敗90%的年輕爸爸了。”
如今,田新菊和黃維平已經有了自己的節奏。每一天,黃維平依舊從早到晚忙碌著,陪伴妻子和女兒,而田新菊則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活潑可愛的天賜。
對於這對夫婦來說,他們曾共同經歷過所有的幸福與痛苦。天賜的到來,不僅是命運的恩賜,也讓他們學會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溫暖和堅韌。
無論外界如何評判,田新菊和黃維平都知道,生活本就是一場長久的戰鬥,而他們願意為愛堅守,互相扶持,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掃碼進讀者群
作者簡介:雷利,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責編:香克斯,排版:雷利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注富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