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轉載自:加國君(WeChat ID:super_canadian)
在加拿大到底多少錢才能算是“有錢人”呢?
近日,《金融郵報》做了一項關於財富的調查,詢問加拿大人對“富人”的看法。結果發現,大多數人認為,至少要有 $500萬加元的淨資產,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富人。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個數字似乎遙不可及。但千禧一代的標準低得多,100萬加元就已經是他們的“富人門檻”了。


在 1,868 名受訪者中,近四分之三的人表示,他們認為老一輩更容易積累財富,讀者最關心的是通貨膨脹和成本上漲、市場崩潰以及美國關稅的影響。
有多少淨資產才算富人
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人們需要至少$500 萬的淨資產才能被視為富人。在千禧一代的受訪者中,這個標準比較適中,為 $100 萬。

年輕人感嘆“太難了”
近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為,老一輩人比他們更容易積累財富。
調查中,年輕的受訪者(Z 世代、千禧一代和 X 世代)表示,與其他世代相比他們這代人更難積累財富。
一位千禧一代的讀者表示,“我的收入並不比我父母當年高多少,但我的房子價格是他們的三倍,房貸利率更高,汽油、食品這些日常開銷也比他們當年貴得多。我和伴侶甚至不敢考慮要孩子,因為我們根本負擔不起。”

這樣的感慨並不少見。房價飆升、生活成本上漲、工資增長停滯,讓年輕一代的財富積累變得異常艱難。
最大的遺憾:沒早點開始規劃
當被問及“財務上最後悔的事”時,41%的人表示,他們後悔沒有早點開始理財規劃。排在第二位的遺憾是“錯判投資時機”(22.6%),第三是“儲蓄不足”(19.6%)。

許多人後悔在年輕時過於保守,錯過了投資房地產的機會,一位受訪者說:“我年輕時總覺得投資風險太大,現在回頭看,最大的風險其實是什麼都沒做。”
還有一些人後悔承擔了太多債務、花費太多或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投資。
投資意願:大多數人選擇“維持現狀”
超過三分之一(34.2%)的讀者表示,他們今年打算投資 10,000 至 100,000 ,而 20% 的讀者表示投資不到 10,000 ,31.3% 的讀者表示投資超過 100,000 。

管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大多數人的投資計劃並沒有太大變化。71.7%的受訪者表示,今年的投資金額會和去年差不多,只有少數人計劃增加或減少投資。
遺產傳承:有人全留給孩子,有人一分不給
關於財富傳承,加拿大人的態度差異很大:
-
12.1%的人打算把所有財產留給孩子
-
9.5% 的人表示他們會留下四分之三的財富
-
18.8% 的人表示他們會留下 50%
-
25.8%的人只打算留25%
-
18.1%的人甚至計劃“一分不留”
-
5.6% 的人表示他們沒有孩子
減少遺產計劃的動機包括鼓勵財務獨立,以及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不敢輕易承諾遺產分配。
儘管受訪者對財富積累持樂觀態度讀者的比例幾乎持平,但樂觀態度略勝於悲觀態度,51% 的人表示他們認為自己會在有生之年變得富有。
中產定義在改變
富人畢竟是少數,而現在加拿大中產階級也過得很累。那麼多少收入算是中產呢?
蒙特利爾Concordia 大學經濟學系高階講師 Moshe Lander 表示,這是一個主觀問題,沒有共同的定義。”
“我使用的定義是,如果你取中位數收入,將所有人從最低到最高排列,如果你將這個中位數收入加上 50% 再減去 50%,那麼所有屬於這個範圍的人都可以說成是中產階級。”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 2024 年釋出的一項研究,年收入在 53,000 加元至 107,000 加元之間,屬於中產。
但年收入不是衡量中產的唯一標準。

根據 Pollara 的調查,當被要求用自己的語言定義中產階級時,加拿大人大多將其描述為“生活舒適”。
在整個歷史過程中,中產階級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買得起關鍵物品。然而現在,當被問及中產階級的定義時,大多數加拿大人會說:是根據是否能負擔得起房租或抵押貸款來定義。
現在加拿大的中產,大部分都揹著沉重房貸,即便拿年輕人定義的“富人”標準:100萬淨資產,可能也望塵莫及。
你達標中產還是富人?
新聞素材來源:
https://financialpost.com/wealth/how-much-does-take-considered-wealthy-cana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