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昨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副總統萬斯,在眾目睽睽下大吵一頓,驚呆了全球觀眾。
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行簡短,又直接的評論。
這是澤連斯基的一場精心表演,目的是在全球面前展現他不輕易屈服,絕對不會輕易屈服,並且為烏克蘭積極爭取利益的形象。
別忘了澤連斯基是演員出身,這方面是他的擅長專案。
表面上說是為烏克蘭爭取利益,其實是為他自己鋪設臺階。
1 澤連斯基為自己打算
什麼臺階呢?因為只要烏克蘭打不贏這場戰爭,澤連斯基到最後都會是烏克蘭歷史的罪人。
烏克蘭走到今天這地步,已經沒有什麼迴旋的餘地,克里米亞拿不回來,烏東四地也要丟掉。加之烏克蘭又欠了美國與歐洲大把金錢,得要用“礦產協議”來換。
說是與美國的礦產協議,其實就是個賣身契,就像是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中日21條條約》一樣,最終會被烏克蘭人民唾棄。
因此,澤連斯基必須要扭轉這種局勢,要為他離開烏克蘭總統職位後鋪路。澤連斯基不想被事後“清算”,遭受歷史罵名。

但事實上,澤連斯基的歷史罵名是早已經註定,就在他當初下了決定,要加入北約就註定了。另外,在他於2022年4月上旬,聽信英國首相約翰遜的話,拋棄與俄羅斯談判,決定與俄羅斯爭戰到底,就已經註定了。
儘管澤連斯基是個演員,善於表演,這幾年也極力在國際間長袖善舞,但無論如何,他都逃不過被歷史清算的命運,不管是在他的生前,或身後。
除非他所領導的烏克蘭能夠打贏對俄羅斯的爭戰。
2 澤連斯基的拖延戰術
然而,想要打贏對俄羅斯的爭戰,現實又不可能,澤連斯基把所有的牌都玩光了,他還剩下什麼?剩下的只是對西方世界的乞憐,乞求援助。
所以,他現在只能夠拖延,把和平談判往後拖,能拖延多久就拖延多久,拖一步算一步。
只要他多拖延一天,他仍然是烏克蘭總統,也能夠為他多爭取一些時間。
當然,他對外的態度會是:為烏克蘭爭取多一點時間。
澤連斯基在談判上掙扎,同時,歐洲也在掙扎,例如法國、德國與英國,就連波蘭、立陶宛等東歐小國也在掙扎。
掙扎什麼呢?掙扎是不是被美國背棄少一點,是不是給自己多爭取一些面子,能不能少犧牲一點利益?

事實上,整個 俄烏衝突中,損失最大的除了烏克蘭本身外,就是歐洲。
如今老特想要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必然會損烏克蘭與歐洲的利益。
對老特而言,如果不能夠迫使烏克蘭輕易就範。那也只能跟著澤連斯基一起往後拖延。
至少在拖延的過程中,老特可以展示他為爭取和平的努力。如果和平輕易達成了,又怎能夠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畢竟民主黨的前總統奧巴馬都拿過和平獎嗎,那麼使“美國更加偉大”(MEGA)的老特,怎能不拿和平獎呢?
3 澤連斯基的出路?
現在我們往未來的發展推演。
第一,澤連斯基最終還是得要回到談判桌上,如果不回到談判桌,澤連斯基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有,這是現實問題。
第二,對此,歐洲也是無可奈何,誰叫歐洲沒有那個實力呢?
如果歐洲有這個實力,當然可以繼續支援烏克蘭,繼續跟俄羅斯打下去。問題是歐洲沒有這個實力。
第三, 就算澤連斯基現在拖延,美國最終還是能夠迫使澤連斯基談判,接受美國與俄羅斯都能接受的方案。
沒辦法,烏克蘭為魚肉,美俄是刀俎,魚肉沒有自我翻身的可能。
第四,中國有沒有介入調停、談判的可能呢?
以目前的局勢而言,中國有可能參與調停,但無法取得主導性的作用,因為烏克蘭衝突的當事方除了俄羅斯外,是美國與歐洲。而且,美國與歐洲都很難搞。
第五, 說到調停,其實澤連斯基最好的出路還真的是接受,或邀請中國調停。
邀請中國調停,這是澤連斯基損失最小的方式。如果是美國來調停,如果是老特來調停,澤連斯基吃不了兜著走,不可能有好結果。
第六,誰實在的,烏克蘭如果想要把損失降低,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好的出路是重新考慮與俄羅斯合併。

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源自東斯拉夫民族,兩國有共同的歷史起源,同為東正教國家,有相似的文化。過去又同屬於蘇維埃聯邦,是同一個國家。
如果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就不用割地賠款,不用與美國簽署礦產協議,不至於讓烏克蘭因此貧困50年,百年,也不用再考慮安全問題。
但在現階段這又不可能,美國也不會允許。我可不是鼓吹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只是說明,烏克蘭從1994年接受美國的勸說與恫嚇,簽訂《布達佩斯備忘錄》,放棄核武開始,就陷入一連串的政策錯誤,而且是一錯再錯,接連出錯。
烏克蘭接連犯錯,在人類歷史上是少見的。這個國家錯誤不斷,沒有能力自己治理。
4 衝突結束對中國不利?
2022年2月中旬,在烏克蘭衝突之前,我曾經提出這樣的論點,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緊張局面長久持續下去,中國會是獲益者。而美國在最初所獲得的利益,時間久了之後,會慢慢吐出來。
這個看法到現在仍然沒有改變,事實上也驗證了。
今天再補充一點,如果烏克蘭最終獲得和平,中國仍然是獲益者。而且,中國在三年衝突期間是獲益者,衝突結束後,也是獲益者。為什麼?
因為中國在國際上講究和平與共同發展。烏克蘭衝突如果結束,“一帶一路”計劃將更暢旺,這有利於中歐通商。
當然,這還需要一些時間,但由於美國在烏克蘭衝突中丟失不少信譽,歐洲最終還是要回到與中國發展經貿的議題上來。
而且看來,就算烏克蘭衝突結束了,其後遺症還是不少,有些東西不是說結束就結束的。
最後一句,烏克蘭衝突結束後,烏克蘭想要發展,俄羅斯想要發展,歐洲想要發展,能夠找誰?誰會是最好的夥伴?
雖然,美國想要撇開中國與歐洲,獨拿好處。但如今的世界局勢,任何國家想要發展,都繞不開中國。除非烏克蘭只是永遠停留在與美國的“礦產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