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過的是,你覺得我只配如此
大家好,我是社長,老梁。
前幾天,看到一個女生在網上吐槽,自己的媽媽居然問她願不願意和一個保安相親。
她很生氣,當時在健身房運動的她立馬給媽媽懟了回去:
“你覺得呢?真不知道你怎麼好意思跟我開這個口的,你年輕的時候別人給你介紹掃大街的你願意嗎?
還是說在你心裡我就能配得上保安?你真傷我的心。”
看到女兒反應這麼激烈,媽媽立馬狡辯說她還沒答應,只是和女孩說說這件事。
女兒一點也不吃這套,說媽媽沒答應只是因為她沒答應,既然媽媽能跟她開這個口,就說明在媽媽心裡是認可這件事的:
“如果別人說給我介紹個乞丐,你還會問我答不答應嗎?”
媽媽依舊只說自己沒有答應,女孩毫不退讓:
“你都不答應你為什麼要問我?如果我說我願意你下一步會怎麼辦?你以後也別說人家看不起你了,是你自己讓人看不起的。”
她放下狠話,告訴媽媽想要兒子就去生二胎,從今天開始就沒有她這個女兒了,她也不需要這樣的媽媽,說罷便把微信拉黑了。
隨後,她越想越生氣,介紹人是她的大姑父,她給她大姑發了微信,告訴對方以後不用給她介紹了。

大姑說她不知道這件事,女孩禮貌地讓大姑代為轉達給姑父,這件事也就這麼結束了。
女孩的氣憤,不光是大姑父給自己介紹一個保安,更令她難過的是,她的媽媽居然也認可這件事。
她不理解,在媽媽眼裡,她只配如此嗎?

靠不靠譜不重要,是個人就行
曾經一個博主分享了一個高中女同學的奇葩相親經歷。
女同學的媽媽,樂於讓女兒相親。
不管是打太極拳的拳友、跳廣場舞的舞友還是合唱隊的隊友,但凡有人對她說手上有單身男青年的資源,要介紹給她女兒,她只要聽到幾個關鍵資訊,就會立馬說:
“那跟我家女兒很合適。”
比如媽媽給她介紹的一個相親物件。
這個男生二話不說,直接發了一個自我介紹的個人短片。
裡面的內容,完完全全契合媽媽的喜好。
他不僅是個同鄉,還是南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這已經博了媽媽不少好感。
男生介紹自己工作主要負責對外貿易,兼對外領導安保工作;
工作環境看起來非常的高大上,還有幾張與國際友人的握手照片,再加上西裝筆挺的樣子,處處凸顯著專業人士的模樣,在媽媽的心中是個絕佳的女婿人選。
但是,女同學一看這個短片,就覺得不對勁。
果然被她發現,不論是畢業照還是坐辦公室的照片、與外國人握手的照片等等,短片裡出現的所有照片,都是男生P出來的。
不僅如此,他的個人經歷也全是造假。
說是985高校畢業,其實讀的是專科;
說是在上市公司做對外貿易,其實他是一名保安……
這天與地的差別,簡直是把別人當傻子。
當女同學告訴媽媽男生騙人的時候,媽媽卻表示,這算什麼欺騙:
“不就是潤色一下嗎?你的照片不也會P,兩個人還是要見一下面,看看感覺。”
“您難道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幸福嗎?”
“什麼幸福?一個女孩子到30歲還沒結婚,那就是有病,病不治好怎麼幸福呢?”媽媽說。
是啊,在某些媽媽的眼裡,跟誰結婚不是主要的,“結婚”這件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才不管相親物件靠不靠譜,只要對方是個人,對他們來說,就是合適的。

“廉價感”的背後,是自我堅定
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因為自己看不上媽媽介紹的物件,媽媽就開始從身高長相工作多方面貶低,網友很難過,她問道:
“我就算再不好又怎麼了,起碼我不想去禍害別人啊,我條件一般就要收垃圾嗎?”

因為結婚這件事,許多父母與子女產生矛盾,其實歸根究底,問題的根本在於自我價值定義出了差錯。
如何定義伴侶的價值,是由我們如何定義自我價值決定的。
同理,父母如何選擇媳婦或女婿,是由他們如何定義自我價值、以及自家兒女的價值決定的。
在習慣貶低女兒的父母心目中,自家女兒外貌才華都不出眾,年齡還越來越大,價值自然沒那麼高,配得上的物件也就更低配了。
甚至還會覺得,自己的女兒有個性別為男的人搭夥過日子就該心滿意足了。
他們無法看到兒女的真正價值和真實需求,再多的要求,都是矯情。
而這種彷彿有什麼難言之隱,只盼著有人接盤一樣放棄標準與原則地找物件,只會越讓他人覺得“廉價”。
最終的結果是,她們得到的往往不是尊重與愛護,反而更可能是肆無忌憚地貶低與不幸福的婚姻。
歸根結底,人生的好壞最終還是你自己才能體驗得到。
結婚與否最終還是自己的事,不為結婚而結婚,做出對自己負責任的選擇。
堅信自己值得過更好的生活,堅定自己的配得感,過你值得的生活吧。
安利時刻
這幾年,我經常被問30+歲不想上班,想做副業,但找不到方向? 怎樣把個人技能和經驗變成個人事業?如何做個人品牌IP?
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於是我組建了「事業第二曲線」成長交流群,現在已經有500+多個夥伴在啦。後續在群內,你可以獲得【副業/個人事業/個人品牌/自媒體IP/一人公司】等心法、經驗,以及更多個體新職業賽道和機會等
限時領取,事業第二曲線工具包:✅《100個新職業隱藏新機會》✅《個人品牌定位診斷和測評解讀》
這個群更適合,以下人群:中高層管理者、央國企公務員等體制內、職業轉型者、自媒體IP、個人品牌青年,副業/創業者,不想上班的人。
加下方老梁社長的微信,即可進入“第二曲線成長交流群”,申請暗號:第二曲線。


作者:何似
來源:精讀君筆記
編輯:ki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