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博士出家當和尚,父母下跪哀求不為所動,16年過去他後悔了嗎?

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作者:阿呆爸
來源:阿呆爸育兒(ID:adaibaba520)
2007年,27歲的張明光拿到了清華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
出身寒門的他,跋山涉水了20年,才走到了光宗耀祖的這一天。
畢業後,張明光憑藉優越的學歷,毫不費力地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也開始與女友談婚論嫁。
但好景不長,不到一年後,張明光突然做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出家當和尚。
一意孤行的他,不顧女友的淚水和勸阻,無視父母的下跪和哀求,毅然決然地踏進了龍泉寺的大門。
寺中歲月倏忽,十六年恍然如夢。
如今的張明光,後悔了嗎?
01
寒門學子的20年
1980年,張明光出生於河南商丘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家中三個孩子,他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
張明光的父母靠著幹農活養育三個孩子,日子過得非常拮据。
但幸運的是,張明光從小就十分懂事,更是在學習上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雖然出身農村,但張明光的父母比誰都懂得讀書才有出路的道理,見小兒子這麼聰明,便盡全力供他上學。
在父母望子成龍的期盼之下,張明光一日日長大,成績在同齡人中遙遙領先。
可惜,父母務農的收入根本無法支撐三個孩子讀書的開銷,為了讓最有希望的張明光讀下去,哥哥和妹妹先後退了學。
從那以後,全家人改變命運的重擔就落在了張明光一個人的肩膀上。
張明光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想不想要,只能按部就班地中考、高考,一步步走出農村。
拿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那天,張明光成了“全村的榮耀”,左鄰右舍提起他都說是“文曲星下凡”,讚不絕口。
父母也覺得孩子有出息,總算是有了苦盡甘來的盼頭。
可與此同時,考上清華的張明光卻半點也不敢鬆懈。
在清華,狀元一抓一大把,會讀書不是什麼稀罕事。
張明光學的專業是工程熱物理學,熱門理工科更是人均學霸,他在這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但壓力也是動力。憑藉驚人的毅力,張明光在書本的海洋中求知若渴地鑽研,最終一路攻讀到博士學位。
有清華博士的頭銜做敲門磚,畢業時後的張明光走到哪都是香餑餑,很快就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
人生走到這一步,張明光已經完成了常人無法企及的“逆天改命”,成了親朋好友眼中的人中龍鳳。
但工作了半年左右,張明光的思想卻發生了鉅變。
也許是因為無法適應工作中的人情往來,也許是這麼多年的苦學壓力終於開始反噬。
總之,張明光在迷茫和困惑中,決心向佛學求一個答案。
02
向內求諸己
辜負父母恩
決定在龍泉寺出家的那一刻,張明光沒有給家人一丁點準備時間,就突然告訴他們:我要當和尚了。
女友無法理解,哭著勸阻過他,可張明光不為所動。
老家的父母聽後更是如聞晴天霹靂,連夜趕往北京,想找兒子問個究竟。
當時,張明光已經在龍泉寺削髮為僧了。
為勸兒子迷途知返、早日還俗,一把年紀的父母甚至下跪哀求他。
看著父母老淚縱橫的面龐,張明光心有不忍,卻不曾有過半點動搖。
他勸慰父母:“做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盲從。”
其實,張明光研習佛學,並非父母以為的一時衝動。
成長路上,張明光一直像個不知疲倦地機器,披星戴月地用知識武裝自己,也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但他並不認同自己接受過的教育,他說:“教育是把人點燃。凡是看到,皆是希望。”
沒有被點燃過的張明光,精神上有著巨大的空洞。
高薪的工作可以改變貧困的現狀,但無法彌補他內心深處的空虛。
步入社會以後,張明光甚至開始莫名其妙地出現焦慮和憤怒的情緒。在這種時刻,佛學總能帶給他最深的平靜與安心。
可外界無法理解張明光的決定,一時間輿論四起。
那段時間,“不孝”、“迂腐”、“讀書讀傻了”這樣的罵名,紛紛朝張明光湧去。
但張明光早已超然物外。
踏入龍泉寺大門那天起,他就放棄了“張明光”這個揹負著世俗枷鎖的身份,成為了“賢清法師”。
任世人謾罵痛斥,他只伴青燈古卷,把手中的佛經靜默翻了一篇。
可是,他留在塵世的父母,卻要替他承受數不清的同情、諷刺或者嘲笑。
也許對於張明光來說,佛學從來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詩和遠方”,而是他心靈深處召喚的“靈魂歸處”。
可這個選擇對於他的父母家人來說,終究太過殘忍。
張明光的同學曾評價他:“雖然個人選擇與他人無關,但他的選擇未免有點自私,連父母的生活都沒點亮,談不上成功。”
可如今的賢清法師,早就放下了對“成功”的渴望。
03
佛學,也要與時俱進
16年後的今天,人工智慧時代已然到來。
現在的我們,比任何時刻都更需要確認自我價值,確認自己有超越資料和演算法的,無法被機器取代的價值。
就如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在演講《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中說道:“當科學家費盡心力爬到山頂時,佛學家已經在那裡等候多時了。”
因此,張明光當年一心向佛的決定,也迎來了口碑逆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他的做法表示理解。
更重要的是,張明光和父母的關係緩和了很多。如今,老兩口空閒的時候,還會去寺廟裡陪陪兒子。
這些年,他們看著自己的孩子臉上笑容越來越多,不再似讀書時那般心事重重,心裡也覺得寬慰。
這幾年,張明光出家的“龍泉寺”突然火成了“網紅寺廟”。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這寺廟裡的“研究僧”含量太高,推翻了大家對“寺廟”的刻板印象。
以張明光為例,畢業於清華理工科的他,將自己學習到的現代管理理念,應用到了寺廟管理中,將龍泉寺的運營制度規範化,香火也越來越旺盛。
他還善於利用新時代的傳播方式,借用新媒體等途徑傳播佛法智慧與學識,開展國學講座,讓更多人領會佛法的精妙。
像張明光這樣的“身懷絕技”之人,在龍泉寺可謂俯拾皆是。
有人說,龍泉寺是全國最強科研實力寺院,也有人說,龍泉寺是“清華北大佛學分院”。這些代號,就足以說明龍泉寺的法師們實力有多強。
在這裡,法師當中不光有來自清北的碩博研究生,甚至還有名牌大學的教授。
助力龍泉寺走紅的那位網紅法師,法號賢信,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系,曾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格子間碼農。
現在,他牽頭打造了龍泉寺的資訊中心,開發了聊天機器人“賢二機器僧”。
還將現代技術應用於大量的佛經整合研究當中,運用大資料整理藏經名錄,省時又省力。
賢信打造資訊中心的初衷,就是因為他師父的一句話:“佛教是古老的,但佛教徒都是現代的。”
此外,賢信法師還帶著僧團參加過全球性的IT盛會,受邀到美國亞特蘭大佐治亞理工學院做跨國演講。
不但走紅了網路,還走出了國門。
最受年輕人喜愛的法師賢書,本名劉書宏,在寺院裡負責動畫和漫畫製作。
他出家之前曾是一名作家,還經營了一家廣告公司。
他的出版作品《盲流》、《半路出家》、《我就是希望你快樂》等受眾甚廣,給無數讀者帶來了溫暖和安慰。
此外,龍泉寺的監院賢立法師,負責寺廟的工程建設,曾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教授。
賢律法師,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碩博連讀於北京大學,專長是用量子力學闡釋佛法。
這些身懷絕學的“掃地僧”,用自己的專長打破了世人對佛學的刻板印象,也為佛學注入了時代的活力。
其實,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玄學”的擁躉者,並不是一種偶然。
這背後的原因並非只是逃避現實,更多的,是時代在推動著我們向內求,讓自己的精神與靈魂有處安放。
就像餘華老師說的:“年輕人上香也是一種上進。就想自己命運裡邊,是不是還有一種美好的東西在前面等著我,證明他還有上進心。”
在這個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我們能懷揣著希望的火種,為心靈找一份安全感,本就是一種上進。
但請永遠記得,在做出任何選擇的時候,不要以傷害最親近的人為代價。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我們都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END-
本文來源:阿呆爸(adaibaba520),一個80後奶爸的生活洞見,專注教育、成長。新增我的微信:adaiba520,期待一起成長,在日常裡洞見真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