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的三個認知差,小白和品牌方入局不晚|memo乾貨

宇婷Richa 寫作過程中使用了AI工具
今天參訪了阿里巴巴國際站,主要學習的議題關於「出海」,特別是「B2B」出海。
我在出海領域是小白,此前我的創業者朋友因為政策原因,曾出現過2C貨物滯留海外,損失大於此前收入的情況。本文的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商業決策的確定性諮詢答案。
這次探訪中,令我驚訝的三個認知差:
1. 非洲等市場巨大
2. 傳統制造業的出海新機遇
3. 跨境電商的“零門檻”機會
我覺得這16個話題,非常有價值,列在這裡給大家參考:
1. 義務商家的AI應用案例
義務商家使用AI機器人接待回覆,已成功承接了一個兩千萬美金的訂單。
2. 創業與學習的智慧
脫不花說:“很多事情沒有我們想象的複雜。摸著石頭過河,逐漸步入正軌,這就是創業。”  
建議大家學會利用官網資源,相關官網上有大量報告可供參考。可以將這些報告交給Kimi、DeepSeek等工具解讀,或者直接交給ChatGPT獲取全球資訊。  
創始人思考問題時,要更“大膽”一些,建立底線思維,如果某件事符合可持續的標準,就可以開始嘗試。即使失敗了,也可以當作一次學習的機會。
3. 圍巾品牌出海的思維路徑
**取勢、借勢**:  
我最喜歡圍巾,走到哪裡都會給自己買一條。我是溫州人,周圍很多人都做圍巾,這就是我的資源。我發現美國市場對圍巾的需求量最大,柱形圖顯示美國的市場需求是最長的,所以我決定借勢美國市場。  儘管義大利的物流較弱,但美國市場更具潛力,所以我還是選擇了美國。  
自己不會,就找會的人!比如找有經驗的設計師和採購人員來選品。我不需要找英語八級的人,但需要搞清楚流程。選好品、確定目標國家、找到合適的人,30-50萬就足夠邁出第一步!
4. 品牌出海的策略
分清廠牌與品牌
先出海再說,跳進去才知道怎麼操作。  
  國內市場相對單一,消費行為相似,但海外市場文化多樣,需求也更復雜。  
  不是人人都要跨境,但嘗試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把心態放輕鬆。  
  在B2B領域,阿里國際站的服務較為完善。如果想對接阿里國際站,可以聯絡宇婷,看看是否能直接對接給阿里的老師。
5. 小白出海的機會與路徑
  國際站上有同行,需要分析在哪個國家更有競爭力。  
平臺從線下到線上的操作、外貿流程的退稅(阿里巴巴國際供應鏈產品)等都是小白企業需要了解的內容。  
母嬰類產品在海外市場效果不錯,因為中國人口下降,但全球人口在增長,相關商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6. 跨境電商給普通人的機會
有競爭力的價格 
  如果能拿到有競爭力價格的貨品,就可以嘗試。大部分商家都是從小白開始的。  
  B2B業務前期都不太瞭解,這幾年成熟的企業才開始進入。
7. 出海的機會
B類跨境電商的優勢
如果我是小白,我一定會選擇B類跨境電商。C類難度最大,B類電商的阿里國際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入局成本是39800元。  
B類業務是先與客戶談,降低了貨物在海外滯銷的風險。  
傳統工廠轉型做跨境電商,中小B買家的增多對應中小B賣家,相對容易完成。
8. 企業出海佈局的條件
以消防類產品為例:  
品類多,全球標準不同,客戶多。做的人多,說明行業可以做;做的年限久,說明行業成熟。  避免進入全是新手的行業,這意味著老客戶可能已經離開。越多人趟過的路越可靠。  
自己、業務員和平臺服務,選擇其中一項作為自己的優勢。
9. 跨境初期的切入點
現有渠道與資料洞察:  
第一,是否有現有渠道。  
第二,尋找相關品類資料、標杆客戶。  
第三,透過朋友或平臺招聘合適的人才。
10. 選擇目標國家
歐美市場的特點:  
歐美市場相對中高階,產品效能好、價格高、功能性強,適合歐美市場。  
匹配當地產品認證的門檻和標準。如果產品缺乏競爭力,可以選擇非歐美國家。  
可以參考一些針對性的報告,關注流量、轉化和訂單等資料。  
資料洞察很重要,電商行業首先要觸電,瞭解哪個行業是順風。其次,有77個子類目,需要進一步洞察。
11. 東南亞貿易的開始
東南亞貿易的開始可以參考上述提到的策略和方法。
12. 跨境出海更有需求的產品
B端與C端的差異
免稅時小包寄送風險較小。以美國為例,美國GDP在全球採購中佔比最高。  
目前B端的風險較小,加稅10%。B端政策的穩定性略強。C端對當地產品有影響,美國、歐洲等都提出制裁,因為影響到本地企業,地方政府會進行限制。  
哪些能力還有紅利空間?C端產品、營銷。B端還需要加上運營能力。
13. 海南跨境電商的優勢
政策紅利期
海南在徹底封關之前,還有一個政策紅利期。  經濟上行時看供求平衡,可以議價;下行期政策會調整。
14. 接下來的紅利機會
市場動態與機遇:  
美國山火——帳篷、空氣清淨機。  
經濟影響下,特朗普說要對哪些消費者領域進行補貼。  
加關稅的產品,價格會暴漲。  
800美金以內的免關稅,大單會被拆成小單。  
消費品去歐美。  
東南亞處於基礎建設階段,需要配套挖掘機、機械裝置、製造業產品附件。80-90%的原材料都從中國進口。下一步是環保和交通。基礎建設完成後,是汽車和摩托車的配件。  
東南亞現階段還是不錯的市場。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建設大國。中國製造業轉移,對應的是機械裝置。電子商務持續增長,取決於網際網路基礎建設。東南亞對於電商的利好因素很多。
15. 科技類產品如何出海
市場機會與策略:  
一線發達國家消費能力強,但隨著全球經濟下行,消費存在降級。中國品牌出海是一個機會。疫情之前,中國品牌不太被認可,但經濟下行後,他們需要替代品,中國品牌可以作為國際大牌的平替。  
發展中國家消費能力相對較差,可以做類似迪卡儂的二類產品,滿足這些國家的基礎需求。  
非剛需產品本質上是情緒價值的產品。
16. 如何判斷競爭力
多元維度思考:  
第一,溢價能力從哪裡來?產品設計、平臺背書、內容、買家評價、合作年限、金融服務付款比例(賒銷、信用證)、發貨週期等,都需要從多元維度思考。  
把競爭力展示出來。  
第二,國際站競爭的商家對比淘系商家,不會做運營,但會做業務。這是兩類商家可以互相借鑑的地方。B端業務能力強,但需要提升訂單轉化和客戶溝通能力。你會發現非常好做。  
另外,在時差上,國際貿易大多是詢盤制,不一定馬上回復。你可以加分。  
義務商家用AI機器人接待回覆,已經承接了一個兩千萬美金的訂單。  
虛擬類產品在阿里國際站目前表現良好。教育、美妝是熱門行業。美妝的持續利潤高,業務規模大。機械行業業務增長迅速,工業品商家的續簽率能達到75%,是藍海。檢疫檢測也有機會。  
中國的基建產品出口增長迅速。採購中國機械的現象非常普遍。現在做機械出口已經非常受歡迎,以價效比被認可。歐洲的價格是中國的10倍。  
結合大的環境和趨勢,以及平臺上的良好口碑,基建類、工業生產類行業都非常好。  
與平臺有一定關係,進口多就好做。  
俄羅斯去年和前年出口增長達到100%-120%,和俄羅斯的交易只能用美元、人民幣、盧布。俄羅斯訂單大,支付矛盾。有幾種替代品,比如採購歐洲的汽車、裝置,這個市場的置換機會給了中國。中國的機會突飛猛進。  
南美,供應鏈的大發展,市場也起來了。  
機械從海外對產品的認可,還是本身製造業的轉移,這是未來5-10年很好的機會。  
日本做生意,會給你訂單,給你利潤,派技術指導你,只是要求比較高。和日本做生意,已經給產品的品質打上標籤。  
當下產業鏈沒有完全完善的情況下,注意產業鏈細節。比如是否明天會對越南、墨西哥加稅。回到自身產品競爭力問題。獨特和差異化的競爭力。


過去10年,我只做了一件事,見證報道中國 TO B雲計算和軟體行業的發展。作為記者,第一個報道阿里雲“去IOE”的里程碑事件;深度剖析了騰訊會議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從0到1記錄飛書、釘釘的創立與發展。創業4年+,已深度專訪300為中國 SaaS 行業創始人。
被信任與專注,是長期報道TO B行業,深入我骨髓的服務基因。口罩前後,一級市場鉅變影響創業環境,財務管理專業出身,我研究了信託、家辦、高階醫療,併發起我的第二曲線。
國TO B 踐行長期主義。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長長的山坡。”
與我交流,我的團隊正在招募,以及加入讀者社群與我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