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凡:傷心的孩子,在美國學校如何度過一天?

/歡迎訂閱兆凡老師個人公號,每日早7點更新原創文章,
包括:育兒故事、教育觀察、閱讀和批判性思維科普等。/
作者:郭兆凡
C計劃聯合創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edx演講嘉賓,騰訊、清華等特邀培訓師,曾任職21世紀教育研究院、高盛集團,深耕教育創新領域10年, 《學會提問》導讀專家,專業培養兒童和成人的理性思考、批判性思考能力。

麥麥抱怨李行亮不懂安慰人,很多人困惑,什麼叫安慰?
我在美國一所公立小學的學前班(K)

做志願者,今天我想聊聊小朋友Mary傷心的一天。以前我在五年級志願過兩年,老師的應對方式也類似。



Mary從別的國家來,剛開始學英語,還沒有好朋友,有點孤獨。

有天九點出頭,她開始默默流淚,和老師Jessie說,她想自己的姐姐。當時學生們各自在畫畫。

老師蹲下輕輕抱抱她說,“你肯定特別想你的姐姐,你很想快點見到她,還有好幾個小時才放學,這對你很不容易。”
Mary一邊哭,一邊摸著自己漂亮的耳環,她打了耳洞。
老師說她從昨天開始老擔心耳環掉了。
她對Mary說,“你知道嗎?如果你去廁所(房間後側)對著鏡子檢查你的耳環,就不需要摸了,經常摸耳環,耳朵可能會不舒服。”
Mary沒有動,老師又說了兩遍,“你明白什麼是鏡子嗎?”Mary搖搖頭。老師說,“跟我來,我指給你。”
當天之後的時間裡,Mary隨時可以去照鏡子,不需要單獨批准。她一共也只去了四五次。

等大家要去操場玩,Mary小聲和我說,“老師,我不想去操場。”邊說邊哭。
“所有人都去操場了,你不能單獨待在這裡。如果你不想玩,可以坐在操場邊,或者跟在我身邊。好嗎?”她點點頭。
她跟著我在操場邊轉悠,還在流淚。
一年級的老師過來問她怎麼了,說,“你姐姐在二年級對吧?你們關係肯定很好。好訊息是,今天週五,放學以後你們有兩天一直在一起。那你今天放學以後要去做什麼?”
Mary似懂非懂,這個老師耐心地和她聊了六七分鐘,別的孩子在自由玩耍。

/Fran Labuschagne/
之後的時光,Mary有時跟在我身邊,有時去找別的老師,還是很傷心,多數活動她還是正常參與,但心不在焉。
Jessie並沒有苛責、要求她,老師也很忙,偶爾會關注到她,和她對話幾句。

等到12點,我突然發現,Mary的心情很好了。她又開始積極參與每一個活動。我問她,“你現在感覺很開心了對嗎?”她笑著點點頭。

孩子會產生各種情緒,老師在做的,是詢問、理解、安慰、瞭解原因、給到支援,適當關注,等待孩子的情緒過去。不批評、不否定、不過度要求。

你可能會有不同的第一反應:
中國班裡學生太多,老師不可能這麼做;無論學生多少,老師總能盡力學習更好的做法;無論老師怎麼做,作為家長還是可以學習怎麼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從這個故事裡,你理解到的安慰是什麼?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關注兆凡公號閱讀原文👇
‍‍
早7點:更新原創文章,
包括:育兒故事、教育觀察、閱讀和批判性思維科普等。
早8:20: 同主題延展直播。

C計劃8年潛心打磨一門課
C計劃思直播課批判性思維經典書深度閱讀為核心,幫助孩子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會選擇、負責任,適合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學生
點選這裡檢視購買,越早購買,優惠越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