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神奇!細菌不靠氧氣也能活?科學家發現它們在“放電呼吸”!


顛覆傳統生物學認知!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生物學家近日取得一項突破性發現:某些細菌在完全沒有氧氣的極端環境下,竟然能夠透過一種獨特的“放電”方式來維持生命,將體內產生的電子直接排出體外,實現“電呼吸”。這項研究為我們理解生命的多樣性代謝策略打開了新篇章,併為廢水處理、可再生能源和生物感測等多個前沿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應用潛力。


神秘“電呼吸”:萘醌分子化身“電子快遞員”

這項刊登在權威科學期刊《細胞》(Cell)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現代地球上絕大多數生物都依賴氧氣進行新陳代謝以釋放能量,但早於人類和植物出現的細菌,早已演化出多種在缺氧環境中生存的精妙策略,例如在深海熱泉或人體腸道這類環境中,氧氣稀薄甚至完全缺失。
研究團隊深入探索,發現某些細菌會利用一種天然存在的化合物——萘醌(naphthoquinones)。這種神奇的分子就像一個微型“電子快遞員”,能夠從細菌體內捕獲電子,並將其高效地傳輸到細胞外部的導電物質上。這一過程類似於電池放電,透過產生微弱的電流來獲取能量,從而讓細菌在缺氧狀態下依然能夠分解食物並維持生命活動。
萊斯大學博士生、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昆度(Biki Bapi Kundu)形象地解釋說:“這種呼吸方式雖然看似簡單,但卻非常巧妙。萘醌就像分子快遞員,幫助細菌把電子送出細胞,從而能夠繼續分解食物併產生能量。”

實驗驗證:導電錶面上的生命奇蹟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驚人發現,研究團隊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的科學家們展開了合作,透過精密的計算機模擬,成功證實了在沒有氧氣但存在導電錶面的環境中,細菌確實能夠順利生長併產生電流。
隨後的實驗室實驗也提供了直接證據:當這些細菌被放置在導電材料上時,它們不僅能夠持續活動,甚至能透過與表面接觸的方式“呼吸”。這無疑為“電呼吸”這一全新的生命代謝模式提供了有力的實證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