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 | 銅掌櫃
這世界上的母女千千萬,每一對都不一樣……
但很少會有李嘉格家和程瀟家這般極端。
李嘉格和她的媽媽薄永霞,時時刻刻親密如連體嬰。母親把自己的所有情感寄託,都嫁接在女兒身上,女兒既覺得甜蜜,又難免窒息。


這種鑲嵌式母女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纏纏綿綿,毫無邊界感可言。
程瀟和她的媽媽梁愛群則完全是另一種極致——她倆之間不是沒有邊界感,是邊界太寬,中間隔了河、築了牆!
母女之間像有無形的磁場,彼此是同極,即便一方有心靠近,但另一方無聲抗拒,默默“排斥”。

媽媽去牽女兒的手,女兒會默默抽離
一對親密到讓人窒息;
一對生疏到讓人心疼;
1.
《是女兒是媽媽2》裡,黃聖依、陳夢、李嘉格、程瀟,四位女生帶著各自的媽媽一起旅行,最讓人心疼的是程瀟。
她最年輕、單薄,也是母女親情裡表現得最“淡薄”的一位。或者說,是呈現在熒幕上的“情感濃度”,最淡,卻最催淚。

先導片裡,媽媽梁愛群乳腺癌手術後被程瀟接到上海做化療,但因為彼此多年沒有一起生活,母女倆選擇了同城不同居:程瀟和妹妹住一處,養病的媽媽一個人住附近小區。
媽媽想知道女兒的動態要透過刷手機看新聞;女兒得蕁麻疹,媽媽是看了朋友圈才得知……

生病的媽媽自己吃外賣,但會特意給女兒煲湯。她去送湯,卻又只送到女兒小區門口,女兒抱著狗狗下來拿,一手把狗狗交給媽媽,一手接過保溫瓶。媽媽都沒上得樓去,在聽到女兒主動願意將狗狗交給自己照顧時,已是不可置信+受寵若驚。

這對母女相處的方式,不對勁,非常不對勁。
再延展開來看程瀟的成長經歷,又大概能瞭解,這種不對勁、彼此間那道無形又巨大的裂縫怕是自小生成。
程瀟5歲學中國舞,14歲參加舞蹈大賽被星探發現,說可以去韓國當練習生,於是少女一腦門子扎進了“愛豆夢”裡。
多年後程瀟回憶,當時媽媽也是“打死都不讓”她這麼小就出國,但青春叛逆的孩子不管不顧地鬧,不讓出國就離家出走……這場戰役最後自然是媽媽妥協。

異國他鄉的日子非常苦,練習生的卷法普通孩子根本受不了,年紀小的程瀟一邊當練習生,一邊上中學,更是吃了雙倍的苦。但當初出國的決定是自己下的,再苦的果也得含淚吞。害怕媽媽失望,原本內向的她在群體裡慢慢變成了一個“活潑”“獨立”又“樂觀”“周全”的孩子,成了媽媽心目中的“完美小孩”。
每次媽媽打來電話問她好不好,哪怕不好,程瀟也會捂住話筒默默流淚。


好訊息是,足夠能吃苦的程瀟最終靠一身拼勁收穫了巨大的事業回報。哪怕是在人才濟濟的韓團裡,她也靠硬實力博到了屬於自己的C位,讓宇宙少女別名“程瀟那個團”,但代價是“再也回不了那個家了”。

母女倆的生活,在程瀟15歲後很少再有近距離的交集。
20歲(2018年)父母正式離婚,程瀟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之下精神也頻頻出現問題,於是逐漸將事業重心轉回國內,但此時的母女關係早已不復當年親密。梁愛群說,自己不知道這些年女兒在外面到底經歷了什麼,喜歡吃些什麼東西……長大的女兒不會再跟她訴說這些,就像當年放出去的風箏,脫手了。
這種生疏感也是互相的。
2022年,程媽媽身體不舒服,剛好小女兒程晨要高考,陪考結束她才一個人去了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乳腺癌中晚期,她做完手術第二天程瀟才知道,又急又氣,打電話把媽媽大罵一頓,媽媽卻被罵得很開心,覺得好溫暖。
母女之間已經很多年沒有這樣激烈的情感表達。

這是什麼樣的母女虐戀???!!!
節目裡的人在笑,圍觀者卻覺得悲傷又荒謬,又多少能理解這種難以言表的處境——因為每一個遠離父母的孩子,都可能會有類似遭遇。老一代人總是自己報喜不報憂,哪怕生病住院也先擔心會不會影響孩子工作,等到孩子也對他們只報喜,她們又開始憂慮孩子對自己說得不夠多……兩代人就那樣一起努力著讓“虐戀”閉環。
程媽媽說,這次上節目,就是想多跟女兒相處,多瞭解女兒,如果可以,能好好跟女兒吵一架、幹一架也好。
她倆之間那條被時間隔開、凍結的“冰河”,程媽媽非常努力地想跨,卻跨不過去。就像出發雲南前機場碰頭的那一幕,母女倆都看似熱情地向彼此奔赴,但媽媽想就勢牽起女兒的手時,女兒卻下意識地避開、轉而握上了她的手腕。

2.
到騰衝後,在其他幾組母女的對比下,這種跨不過去的“疏離感”更加凸顯。
一群人坐一處聊天,其他母女都是緊挨著坐,李嘉格和媽媽薄永霞還會十指交扣,李嘉格想甩都甩不掉,唯獨程瀟和她媽會不自覺地一人選一個椅子,讓身體保持一定距離。

分房間環節,程媽媽嘴裡興奮地說希望能抽到大床房,可以更靠近女兒一點,彌補一下多年沒有跟女兒睡一張床、住一間房的經歷。
但真回到房間,母女倆又變成了《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各自相中屋內屋外兩張搖搖椅,你搖你的,我搖我的。

好不容易躺到床上,也是相顧無言。
一人拿著一個手機,你刷你的,我刷我的。

讓人看著好絕望啊。
能感受得到,程媽媽愛女兒愛得非常卑微自持。
她把“邊界感”當成了藉口,總是念叨著要做個懂事的老人,不給子女添麻煩,不去幹涉年輕人的生活,說話做事客氣有度,但內裡是否因為多年分開,自己的生活重心一直在小女兒身上,對大女兒產生了一份難言的虧欠,而讓這份母愛如今顯得過於卑微、小心翼翼?

這很難說。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是,當李嘉格寫給媽媽的信裡講自家媽媽就像一個“怕被女兒丟下的女孩”時,一旁的程媽媽眼淚刷一下流了下來,程瀟主動解釋說,因為我媽也這麼覺得。
梁愛群卻嘴硬:我沒有這麼覺得,你隨時可以丟下我。

程瀟轉過身備採:她說的不是真心話。

母女之間的小心思,彎彎繞繞,比愛情還曲折。
程媽媽覺得她自己到了如今這境況,對女兒的愛已經完全無私無慾,不想讓女兒因為自己有一丁點為難,所以她不怕被“遺棄”,如果女兒有需要,自己隨時可以“推開”她。
但女兒覺得媽媽其實是有被遺棄的恐懼感的,只是選擇了剋制和隱藏,所以不以為然。
事實上,觀眾也能看得出來,程瀟雖然當年是自己一腦門子出國,但這些年來內裡也是有深深的被遺棄感的,她對冷靜剋制、磨礪著自己修煉出“獨立人格”的母親並不是沒有“怨氣”,多年後想反饋媽媽一點“情緒價值”,卻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這種“愛無能”按心理學上的說法,是孩子成長過程裡父母長期缺席或回應不夠,孩子成年後對父母的情感需求會降低,常常表現為“假性疏離”,不敢表達,不會表達,但內在卻是對愛非常渴求的。#內娛有很大一批這樣程瀟式的孩子,我們此前寫過《她們的人生算不算“美強慘”?》

情緒的相互作用就是這麼微妙。
明明母女坐在一處,卻沒有任何一方有勇氣戳破這層紙。一個示弱地說,我也怕你不要我,一個堅定地回應:我不會不要你。
如果說李嘉格的媽媽薄永霞對女兒的愛是太過霸道,在女兒即使成家、做了母親後,身為媽媽的薄永霞依然像只情感的“寄生蟲”,利用女兒的懂事和負疚感讓女兒負重而行,心累到喘不過氣,讓這段母女關係呈現出一種不健康的質地,那麼程瀟和她媽媽梁愛群,則像兩個初出茅廬的倔強小孩,愛得姿勢彆扭之極。
3.
如今的程瀟可能更需要的,是程媽媽義無反顧地衝上去,把所謂的“邊界感”扔到一邊,毫無顧慮、全心全意、強硬霸道地偏愛她。
彈幕網友們集體建議,讓程媽媽多跟隔壁薄永霞學學如何“自私霸道地去愛女兒”,也讓隔壁動不動就拿“情緒欺負女兒”“快把女兒逼瘋”的薄永霞多跟程媽媽學學,什麼叫“愛是剋制和成全”。

要是倆位媽媽的母愛能“中和”一下,或許程瀟和李嘉格兩個閨女,會各自幸福很多。

經過一夜的同屋相處,第二天程瀟開始會主動去拉媽媽的手
看這個節目真的讓人感觸很多。
四組母女關係,有黃聖依家這般,媽媽從小按照教育學理念精心培養沒想到女兒不受控,到如今演變成母女倆日常互相爭奪主導權的“雙強對抗”(戳此可看)、有李嘉格家那般一路過於親暱女兒長大了媽媽也不願意放手把所有情緒重心都依託在女兒身上的“寄生式母戀”、也有程瀟家這種“明明深愛卻彼此剋制生疏的母女虐戀”……而最健康的一組,居然來自陳夢和她那個奉行鐵血教育的媽!

陳夢迴憶裡的自家媽媽,真的超“兇悍”。
陳媽媽打過球、當過兵,從小像練兵式地練女兒。幾歲的陳夢練乒乓球被教練用小鞭子打,回到家跟媽媽告狀,想得到些安慰,結果又被媽媽打一頓。陳夢媽媽說,自己會站教練一邊,是因為覺著教練肯定是為女兒好,所以再打一遍才能讓女兒記住教訓,以後才能更好。
以至於幼時的陳夢晚上睡覺碰到打雷,會默唸咒語:不害怕不害怕,我媽是老虎!
好在她有嚴厲的媽,但也有溫柔的爸,會為了女兒默默研究心理學的陳夢爸爸拿了慈母劇本,有效緩衝了緊張的母女關係。同樣是小小年紀就離家進入封閉的集體接受高強度體育訓練,但陳夢比程瀟幸運的是,家離訓練中心有車可達。媽媽每個週末都會坐車去看她,9歲那年,陳夢突然意識到,風雨無阻來看自己的“老虎媽媽”是愛自己的。

她沒有程瀟同款的“被遺棄感”,反而從貼心包容的爸爸、嚴厲鐵血的媽媽身上感受到了被託舉的“安全感”。
母女關係可能是天底下最複雜最難以說清的關係,比男女關係更讓人無法預判。身為母親,永遠不知道自己那套“為她好”的理念,作用到具體的子女身上,會產生如何複雜的化學反應,得到什麼樣的反饋,最終灌溉出什麼樣的“花”。
因為如何愛子女這道問卷,壓根沒有標準答案。
除了——無條件接納,那個和自己迥異、不符合自己預期的“她”。

側臉猜美人。戳圖片檢視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