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多年前,我在宿舍和室友們吃打包回來的外賣,大家正在商量拿哪部劇當電子榨菜。《康熙來了》、《炊事班的故事》、還是當時火遍全國的那部韓劇《宮》?其中一名室友提了一嘴:要不試試《武林外傳》?這部劇校內論壇上的討論度挺高。
於是,我打開了22英寸的桌上型電腦,幾個人各自捧著自己的外賣,圍坐在我的寫字檯前。先是一段鼓點闖入耳中,緊接著黑色的螢幕上隨著游標的閃動打出幾行字:
“好久不見,你去哪兒了?
江湖。
江湖在什麼地方?
我指給你看……”

我只記得,那個下午,大家定在了座位上一直刷這部劇到晚上宿舍熄燈。還有,就是那句鑽進腦海深處 “嘿,兄弟,我們好久不見你在哪裡?”至今難以擦抹掉。
如果讓80、90後提名自己的一部人生劇,《武林外傳》必然榜上有名。
風情萬種的客棧掌櫃佟湘玉,一口陝西腔搭配金句頻出、既摳門又重情義,撐起了“同福客棧”這個家。這麼多年過去了,佟掌櫃已經謝幕,但她的表情包至今在網路江湖流傳。
相貌堂堂的昔日“盜聖”白展堂,改邪歸正後成為客棧跑堂,卓絕的輕功和帥氣的葵花點穴手讓江湖大盜和小毛賊們都敬畏三分,他卻只怕佟掌櫃的眼淚。
把 “排山倒海”喊得震天響、實際卻屢屢翻車的“俠二代”郭芙蓉,大家就喜歡看暴烈的她如何“虐愛”那個總是把“子曾經曰”掛在嘴邊的酸腐儒生呂秀才。

還有好吃懶做的廚子李大嘴、總是託別人“幫我照顧好我七舅姥爺他三外甥女”的捕快燕小六、非要給郎君煮麵吃的扈十娘、怕老婆自帶慫樣的錢掌櫃……劇中的這些人物,他們讓你開心、讓你笑、讓你一直忘不掉。
這也許就是《武林外傳》當時火遍全國的魅力所在:都是小人物、都是瑣碎事、都是特點鮮明又帶著缺點的一群人,他們相互編排、相互支援,過日子的故事。只是編劇、導演和演員們功力深厚,把生活故事過成了段子,給觀眾們略索然無味的平凡生活裡,增加一絲甜味。

那時,我二十來歲,未婚、未育,看得是劇中豐富的人物、幽默的臺詞、搞笑的故事,它就是我最下飯的神劇。如今,我步入中年,有家有娃,和劇中的演員們一起被時間帶著往前走。劇荒吃飯時,再點開這部下飯神劇,才明白,《武林外傳》,不是“榨菜”,而是“高湯”。
劇中的很多故事,中年再看,穿破了喜劇的表皮,就像喝湯一樣,能嚐到內裡的滋味。
過去,我覺得佟湘玉愛財、嘮叨——那句“當初我就不該嫁過來”的車軲轆話說了多少遍?讓小郭籤極不平等的勞動合同,“賣身”20年;她問郭芙蓉,你的目標是啥呀?小郭說當一個蓋世女俠。佟湘玉讓她說個近一點的。小郭說漲工錢。佟掌櫃一錘定音:這個比前一個還要遠;她動不動就扣錢、扣工資、扣補貼,瘋狂踩線《勞動法》,“黑心資本家”無疑。
但現在,作為中年女性,我更願意去理解她作為單身女性創業的艱辛、佩服她的勇氣。
佟湘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帶著豐厚的嫁妝再嫁,去過自己舒坦的小日子。但遠嫁的她選擇留在當地,獨自撫養非親非故的小姑子莫小貝,和一群絕非“善類”但內心純良的陌生人開起了客棧,搭夥過日子,把這群陌生人變成了家人。

佟湘玉貪財、虛榮、偶爾還有點小勢利。但沒有武功傍身、不懂四書五經、甚至沒有一技之長的她,為什麼可以憑一己之力“拿捏”住店裡的夥計?因為,她身上有著在江湖摸爬滾打久了後稀缺的善良和無私。
當錢夫人綁架莫小貝想勒索佟湘玉時,她立即同意並願意作為三年的僕人換取莫小貝的安全。為了這個“沒有名分”的小姑子放棄自己的金錢和尊嚴。白三娘假扮盜聖傳言偷官府的官印,婁知縣為了順利抓捕,將官印放在了燕小六身上。燕小六擔負著重要任務、危機重重,很害怕,來到客棧希望尋求安全。大家都避之不及要趕走小六,只有佟湘玉堅持讓他留在客棧、與夥計們共度難關。
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始終比身外之物重要——這是佟湘玉的人生信條,也是大夥信任她、選擇她當一家之主的原因。而唯有經歷過社會、生活和職場的千錘百煉後、看淡了各種關係的中年人,才會真正明白,堅守這份信念是多麼不易、難能可貴。

還有,在佔據中年生活C位的育兒這場大戲裡,《武林外傳》早在20年前就精準展現了父母的焦慮和教育理念,簡直是“精神世界的超前玩家”。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執念,佟湘玉作為小貝的嫂子,也不例外。她盼著小貝出人頭地,絕不能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第九回,她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在各種比賽中拿獎拿到手軟,終於坐不住了,開始“雞娃”——而且一“雞”就驚天動地。軟磨硬泡、威逼利誘,把客棧全員拉下水,給小貝排上了“全科特訓”:吹笛子、練書法、下圍棋,三管齊下,一樣都不能落下。是不是很像身邊那些既虛榮又焦慮的中年父母?
然而,這種沒有章法的“填鴨式培養”,不僅沒讓莫小貝學有所成,反而讓她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抗拒。在嫂子請來的畫畫名師面前,小貝乾脆“擺爛”,假裝不辨顏色,在紙上反覆畫烏龜,用消極態度表達她的堅決不學。家裡有沒有同款娃?

好在,教畫畫的白先生慧眼如炬,發現了小貝真正擅長的是捏泥人。他果斷讓小貝放下畫筆,陪她一起玩泥巴,還耐心勸說佟湘玉,讓她認清小貝的興趣所在。白先生的經典發言至今振聾發聵:“起跑線在這,那目的地在哪?如果都沒有目的地,那設定起跑線還有什麼意義?”
只有同孩子一起困在學海中正在奮游上岸的中年父母,才能理解要把孩子養育成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分數、一個排名和未來求職簡歷上的幾行字是力殫財竭之舉,以及看清“目的地”在孩子的一生中舉足輕重。
前幾天,就著午餐刷《武林外傳》,我突然就理解了在江湖如雷貫耳的盜聖為什麼突然想熄火、在七俠鎮這間普通客棧躺平了。闖蕩江湖固然刺激、盜亦有道亦是瀟灑,但終究敵不過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疲憊。

那一集講的是郭芙蓉問白展堂,在戒備森嚴的撫遠將軍,他是怎麼把九龍杯偷出來。白展堂告訴她,這個九龍杯並不是他所偷,而是撫遠將軍自己把杯子摔壞了,怕皇上驚怒,所以就嫁禍到盜聖頭上了。還有,揚州知府的小妾,是她自己嫌傢俱太過老氣想換掉,又怕老爺不肯,所以就讓白展堂背了這個鍋。
名聲既是光環,也是枷鎖。被世人扣上了“高帽子”、得了名聲,也同時就揹負了責任和義務——無論它們是否真該你承擔。名氣越大、(別人認為你該揹負的)責任越大、委屈也理應承受著,因為這才是一個標準的社會人。這像不像職場上對工作多年的中年骨幹的要求、像不像社會上對“一個成熟的中年人該有的樣子”的期待?

那些退出江湖、隱姓埋名的大俠們,和現在我們期望卸下重擔、徹底 “躺平”的中年人異曲同工罷了。而且你會發現,大俠首先是人,普通人該有的“小算盤”他們也有。
就像躺平後的白展堂,還當上了職場反內卷的先鋒。師妹祝無雙剛來同福客棧打工時勤快得可怕,上來就把客房裡裡外外都打掃了一遍。面對這隱隱約約的內卷苗頭,前輩老白義正言辭告訴她:你以後幹活注意點兒。別感覺你好像多上進,別人多落後似的。還讓不讓你在這兒混了?
我一邊刷劇、一邊感慨:多牛的大俠也扛不過時間這把殺豬刀和社會的鐵拳啊!
有一集講的是,佟湘玉多吃了大補的人參,就像打了雞血,時時刻刻要只爭朝夕、力爭上游。佟掌櫃豪言張口就來:朝陽已經升起來了,懶惰的人是趕不上它的腳步了!白展堂接話:趕不上就別趕了,反正朝陽也得變夕陽!
大俠深諳向前一步是黃昏、向後一步才是人生的道理。

而我最喜歡老白的一幕劇不是他跳“康桑阿米達”、不是他說“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hello kite”、也不是他裝腔拿調地說“我姓王,草頭王”。而是他發表的那段關於“第一次”的言論:“人這一生有太多的第一次,如果你老是沉迷於此的話,那你永遠都不會向前看,永遠都在回憶過去。我覺得,第一次固然珍貴,但對於你來說最珍貴的,是為第一次白白浪費掉的時間和精力。”
上了年紀總感念當初、追憶往昔,老白教我們,人生中的第一次其實有很多,學會放下“第一次”、對“第一次”的濾鏡少一點,生活才能少一些卡殼、繼續順利進行下去。
人到中年,再看《武林外傳》,沒有了年輕時喜歡誰、厭惡誰的尖銳和偏執,只會覺得人和人不一樣,各有各的好。秀才酸腐、但愛得勇敢;大嘴市儈、但情深無悔;老邢愛佔小便宜、但盡職盡責——沒什麼武功也敢豁出命去保護百姓、沒發伙食費天天啃鹹菜也沒打過商戶的主意、被降職也沒走上反社會道路,而是循規蹈矩回老家做捕快等著立功升職。
這些小毛病很多、但在大是大非前守得住底線的人物,既是角色、也是我們。這也是“高湯”《武林外傳》真正經典之處——不論它在哪個時代,他的精神、價值觀、人物、甚至臺詞都能讓你常覺常新、常思常悟。

在劇裡,佟掌櫃安慰小郭簽了20年賣身契時說過一句話:“20年很快的,彈指一揮間。”人到中年、此時此刻,感受頗深。小時候幻想自己是大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長大的路上逐漸明白,很多人只能成為普通人,而現實中也沒有什麼江湖。但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場闖蕩,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天地裡披荊斬棘、與現實過招。沒有被打趴下的我們,就是自己生活中的大俠!

排版:初初 / 稽核:然寧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