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就是美國,美團就是中國

文丨漫天雪
在美國瘋狂發動貿易戰時,我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反對國際貿易戰,更要反對國內貿易戰》。文章的意思是說,貿易是人與人之間的事情,它不分國界,你和樓下小賣部之間的貿易,跟你與美國蘋果公司之間的貿易,沒有任何本質不同。國際貿易戰,就是以保護本國低效企業為目的,阻礙本國消費者與外國高效生產者的自由交換;那麼國內貿易戰,就是不讓本國消費者與本國高效生產者交換。
你把全世界想成一個國家,美國和中國是兩個“省”;或者你把中國想象成全世界,河南與河北就是兩個“國家”,這道理就不難理解。
除了那些已經罔顧常識、瘋狂的美粉川粉,絕大多數理性還沒有完全喪失的人,都會對川普發動的貿易戰表達堅決反對。自由貿易有利於雙方福利增進,這道理並不難懂,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常識。那麼,只要你反對國際貿易戰,也要邏輯一致地,反對國內貿易戰。
為什麼要說“更要”反對國內貿易戰呢?因為國際上的自由貿易,首先要求國內的自由貿易。正是由於在國內實施了一系列干預主義政策,導致國內企業競爭力下降,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因此這些國內低效企業才會要求強制力出面實施保護。因為如果不實施保護主義,允許外國企業自由競爭,國內干預政策就失效了。
這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一個內部干預叢生的國家,要想使這種干預主義政策持續,就必須把干預政策延伸到國外。反過來說,要破解國內干預主義,其中一個辦法就是開放貿易,國內干預主義就會被瓦解。
現在我們把以上原理運用到京東和美團。
京東的小作文是這樣寫的:
你可以十幾年不為任何一名騎手繳納五險一金;你可以用強大的演算法對騎手極盡壓榨之能事;你可以長期對騎手事故率超過快遞小哥三倍以上的安全問題置若罔聞;你可以在約60%以上門店都不賺錢的餐飲行業賺取千億利潤,絲毫不顧餐飲從業者的艱辛和掙扎;你還可以在超過40%毛利的幽靈外賣暴利驅使下,縱容和鼓勵幽靈外賣大行其道,絲毫不顧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但是當你今天竟然為了維護自己的壟斷地位,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對數百萬名底層騎手們再次進行“二選一”,讓他們的收入大幅降低,你們忘了老祖宗的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望你們好自為之!早日回頭是岸!
我們把這段小作文“翻譯”成美國發動貿易戰的語言:
京東說五險一金、壓榨剝削、安全管理問題;美國說的是,你工資率太低,依靠低成本優勢戰勝我;你沒有工會,“低人權優勢”,勞動者保護不到位;你的綠色環保和安全控管沒有按照我的標準。歐盟說的是:凡是超過8小時工作,都是強迫勞動,商品禁止入境。西班牙說的是:你們亞洲人每天工作時間太長,所以我要強制週末必須休息,並且燒掉你的鞋城。
京東說,60%以上門店不賺錢,你不顧餐飲從業者的死活。美國說,你低價傾銷,不顧美國企業的死活,我要加徵關稅,徵收反傾銷稅。
京東說,你不顧消費者食品安全。美國歐盟說的是,凡是不符合我的食品藥品監管標準的,都是假冒偽劣。
京東說,你維護自己的壟斷地位。美國歐盟說,你產能過剩,要調整,不能佔據美國歐盟市場太大份額,否則我們的企業怎麼活?
京東說,你要好自為之,回頭是岸。回頭是岸是一個宗教術語,放到歐美就是,凡是不符合我們宗教信仰的,那就要發動一場十字軍東征,將你們肉體消滅。
一模一樣的話術。
那些支援京東的人,跟喜歡歐美的、喜歡秦暉的、喜歡社民主義的人高度重疊,不是沒有原因的。
京東就是歐美,美團就是中國。京東認為美團有種種不堪,訴諸輿論,呼籲強制力出面干預,如果這種情勢繼續發展,其邏輯結果就是:阻止全世界與京東有競爭關係的企業和產品進入中國。
我們要邏輯一致。
這裡面的理論與事實問題,已經寫過多次,只需要直接上結論再次澄清一下即可:
五險一金是勞動者自己的錢,它是毛工資率的一部分;京東以前也沒有給勞動者交過社保,現在交的也是全職騎手,只佔極少的部分。工資率是由勞動邊際生產率決定的,它取決於人均佔有資本量的多寡。每個騎手都是企業家,他們與京東也好、美團也罷,都是自願和平合作關係,沒有壓榨和剝削問題。工會是暴力團伙,是在排除其他勞動者的競爭,要求高於市場決定的工資率。
至於安全問題、質量問題,都是貿易戰、排除競爭的慣用手法,跟董小姐說:我有1000個實驗室,把企業往死裡查,是一個道理。美國甚至要求全球統一稅率,你徵得太少就是不公平競爭,這也是排除競爭的辦法。
說人家“暴利”。利潤率其實很低的。但是自由市場上,誰要是能賺取暴利,說明消費者的需求十分迫切,企業正在把資源配置到最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領域中,這是消費者的福音。利潤高,就會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入這個行業,利潤就會下降。能賺暴利的人,都是最有本事的人。自己賺不到,是自己沒本事,不要嫉妒別人。我們祝福京東也能賺取暴利。
價格低得讓門店沒法活。我們希望東哥身體力行,把京東的所有價格都提上來,照顧商家。祝福你能活過三天。
壟斷?更是莫須有。你都能自由進入了,誰都能去幹,哪裡來的壟斷?我的東西好,消費者喜歡,就是壟斷了?我市場佔有率高一點,就是壟斷,難道把所有規模大的企業都搞成小賣部,才不叫壟斷?
至於利潤不得超過5%,抽傭太高,這都是狡詐的騙術,欺負那些對這個行業完全不懂、連百度都不會用的民眾。
指責別人、抹黑別人的時候,先看看自己屁股是否乾淨。東哥喜歡用宗教語言,那就是:為什麼你看到別人眼中有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有梁木?
我們看到,不論是京東,還是美國,在整個貿易戰過程中,處處以商家、騎手的名義說事,唯獨沒有提到一句的是誰?
消費者。
美國政府從來沒有想過,美國消費者之所以選擇與中國企業交換,是因為中國的產品物美價廉,交換對他們有利;打貿易戰,就是在宣佈消費者的自願交換行為為非法,不准他們改善自己的福利。
京東也一樣。美團在外賣行業深耕多年,是什麼神秘因素嗎?是美團會剝削嗎?當然不是,是消費者選擇讓美團做大,他們透過點每一份外賣,對比各家的價格和服務,發現美團最好用,把金錢投票給了美團。
消費者對美團有什麼意見嗎?他們呼籲把美團搞掉嗎?沒聽說過。他們即便有意見,也採取的是文明社會的方法:給你差評,不用你了,轉投另一家即可。他們沒有采取下三濫的手法。消費者都還在用美團,他們透過行動表達了真實偏好:我們對美團是滿意的。
市場經濟就是消費者主權的制度。是消費者的選擇,決定了誰窮誰富,誰擴張誰倒閉。消滅消費者主權的結果,必定是一個超人般的中央計劃機構規劃一切。當消費者不喜歡美團的時候,他們自己會做出選擇。任何打壓美團的行為,都是在與消費者為敵。任何不從消費者角度考慮問題,維護商家利益的人,都是拙劣的重商主義者、集權主義者。
一個人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維護生產者利益,結果就是你作為一個消費者的時候受損。名義工資很高,但是能夠購買的東西很少,要那個好看的數字有個毛用?
到底是誰把商家的價格打到最低、讓外賣小哥像個飛人一樣穿梭在大街小巷呢?不是美團,而是消費者。我就像吃便宜的,而且還要吃熱乎的,美團、小哥、商家,你們都必須服從消費者的指令,否則我們就不給你們投票,讓你們倒閉。
沒有美團的時候,實體餐飲業就一切都歲月靜好嗎?該死的照樣死,死得更快。低效的企業任何情況下都得死,這正是消費者主權的結果。商家總是不希望競爭,是消費者在逼迫著他們競爭,那些失敗者會發出痛苦的哀嚎,他們對高效的商家充滿嫉妒和仇視,不願意承認和接受自己的失敗,他們不知道,那實際上是消費者淘汰了他們。在市場經濟中,承認錯誤是容易的,容不下多少自怨自艾和矯情,只有不斷反思,改善自己的經營,才能贏得勝利;一旦有了國家強制力保護,那就永遠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所有保護主義的意思,都是篡奪消費者主權,讓消費者的自主選擇說了不算,扶持低效的企業,打擊高效的企業。一個經濟體,怎麼可能依靠打擊高效而鼓勵低效而繁榮呢?消費者怎麼可能在一個生產者養尊處優被保護的環境下受益呢?
有人說,他們就是呼籲一下,就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沒必要上綱上線吧?不,這不是正常的競爭手段,正常的競爭手段是千方百計讓消費者滿意。任何政策,都是輿論的結果,都是呼籲出來的。政策的背後,都是壓力集團,否則你以為美國貿易戰是怎麼發動起來的呢?他們為什麼要對自己的盟友日本下狠手呢?因為日本與美國在鋼鐵、汽車等領域有直接的競爭關係。
煽動輿論,期待強制力出面實現自己的願望,就是在發動國內貿易戰,這跟美國一樣,是強盜行徑。做企業要走正道,要在公平競爭的市場中贏得消費者青睞,呼籲強制力打壓別人,是非常不體面的。
當然,成功者自強不息,從他人的攻擊中進步;失敗者遷怒他人,從不反思自己的缺陷。美國也好,京東也罷,從他們現在的表現看,我是不相信他們能打敗中國和美團的。在生產能力和服務消費者的比拼中,中國、美團,是遙遙領先的。
寫京東的文章,都收到了“侵權投訴”。我們希望京東不能太雙標,也希望能聽得進去尖銳的批評。當一個人不接受批評的時候,那就離毀滅不遠。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