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不會就這麼簡單結束的!


今天我們再給大家寫一篇關於股市方面的文——以後,如果沒有極特殊情況發生,我們就不再寫股市方面的文章了。
最近一段時間,A股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9月27日:牛來了!

10月1日-7日:牛睡了!

10月8日:牛瘋了!

10月9日:牛病了!

10月11日:牛變了!

10月12日:熊來了!

……

那麼,牛到底還在不在?
牛當然還在!
其實,我在牛市啟動,普通人慎入》這篇文章中就說得很明白:這次牛市是“人工牛”,而且是非常特殊的“人工牛”,我們甚至可以把它說成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場巨大試驗。
正常情況下,經濟形勢變好,企業利潤增加,股市走牛。
理論是這樣的,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如果你長期關注股市,你就會發現:絕大多數時候,你看到的都是股市先走牛,然後才是經濟形勢變好。

這時就會出現一個異常重要的問題:到底是經濟形勢變好導致股市走牛,還是因為股市走牛帶動經濟形勢變好?
當然是經濟形勢變好導致股市走牛了。
既然是經濟形勢變好導致股市走牛,為什麼我們先看到的是股市走牛,然後才是經濟形勢變好呢?因為大股東、大機構、大資金能提前知道經濟形勢的變化!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會秒懂。
依舊以我的公眾號為例。

我們的公眾號主要依靠廣告收入而存活。但是,在過去幾年內,找我們做廣告的人越來越少,我的利潤也就越來越少。

對於普通人來說,想要預測我的收入情況,只能看我歷史廣告的數量來判斷:你去查我的歷史文章,然後把每個月的廣告數量做成一個曲線,7月份我接了10個廣告,8月份我接了9個廣告,9月份我接了8個廣告……廣告數量逐月在減少,這說明我的收入還在逐月地降低。
如果你把我的公眾號當成是一個企業,這個時候,你會買我的股票嗎?當然不會買了,因為我接的廣告數量還在逐漸的減少,利潤還在逐漸的降低。
雖然你們看到我公眾號的收入還在降低,但是我比你們要先知道變化的趨勢:現在是10月份,但是找我做廣告的人很多,他們都把檔期排在了11月以後,我已經把11月、12月的檔期都安排出去了——11月份,我將要釋出15個廣告;12月,我將要釋出18個廣告。
我把這個訊息偷偷的告訴我的朋友,然後我的朋友就會大規模的買入我的股票……於是,大家就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我接的廣告數量還在下降,但是股價已經開始不斷往上漲了。
大股東是能提前知道企業的“訂單”變化情況,所以他們也就能提前知道公司的盈利變化情況。大股東和資本市場的大佬都有著各種複雜的關係,他會提前把一些情況告訴大機構、大資金,然後那些人就會提前買入股票。於是,我們就看到這樣一種情況,當你看到我業績變好的時候,股價已經有了很大的漲幅了。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就是這個意思。
當你看到股市開始上漲的時候,經濟形勢很快就會變好了——大股東把“訂單”情況提前告訴了大機構、大資金等,他們在經濟形勢還沒有變好的時候就開始大規模的購入股票了。
反之亦然!
於是,我們就會看到這樣一個現象:股市上漲,然後經濟形勢開始變好;股市下跌,然後經濟形勢開始變差。
如果你不懂背後深層次的原因,你就會得出一個結論:股市上漲帶動了經濟發展,股市下跌造成經濟形勢變差。這個結論完全是一個錯誤,它徹底顛倒了因果關係。
股市提前上漲是因為經濟有變好的趨勢,大股東把資訊提前告訴了大機構、大資金等,然後他們提前介入導致的。而不是股市上漲拉動經濟導致的。
瞭解以上內容,下面我們就可以分析“牛還在不在”這個問題了。
根據我的經驗,一般來說,股市在上漲3-6個月後,經濟形勢開始變好。
於是,想要分析“牛還在不在”這個問題就變成了:3-6個月後經濟形勢會不會變好?如果經濟形勢會變好,那麼牛就還在;如果經濟形勢不會變好,那麼牛就不在了。

我的結論是:不會!

為什麼?

以前中國的經濟主要依賴兩個方面:

第一,房地產;
第二,中低端製造。
我認為,這兩個方面,不要說半年以內,恐怕一兩年以內都看不到變好的可能。
現在,有點錢的人基本都有房子了,而且很多人不止有一套房子;沒錢的人,就算房價再降,他也買不起。所以,房地產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所作為的。
另外,隨著發達國家逐步變窮,世界逆全球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所以中國中低端製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可能有所作為。
現在中國最好的就是高階製造。但是,高階製造和絕大多數人無關,也無法拉動太多的就業。
房地產、中低端製造看不到希望,普通人就很難賺到錢,消費就起不來,經濟也就很難言好——我們的GDP還會繼續增長,但是那個主要是靠高階製造拉動的,絕大多數企業和個人依舊會非常困難。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看,中國就不該有牛市!
當股市的上漲沒有經濟做支撐的時候,就會出現“買不完,根本買不完”這種情況:股市在沒有經濟支撐的時候,你買多少,別人就拋多少!
2015年,世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開始介入A股,然後就不斷買入股票。貝萊德不斷買入中國的股票,然後不斷虧,然後再不斷地買入……最終在2023年9月被迫退出中國市場。
在貝萊德退出中國股市的時候,貝萊德德總裁說了這麼一段話:“當我們建完倉,就會有大量的股票砸盤,我們被迫做T,在多次做T後,好不容易把成本降下來,以為終於穩定了,卻不知道哪裡又冒出大量的票源丟擲,我感覺我們買不完,根本買不完,再買下去公司就是我們的了,我以為上市是為了企業發展,誰知道他們是想賣公司……
後來一次採訪中,被記者詢問是不是因為投資能力不行才在中國股市上虧損累累的時候,貝萊德總裁當場破防,說:“我們在全球管理了8萬億美元資產,甚至在尼日市場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唯獨在這個屎一般(big shit market)的市場虧了錢,屎,屎,屎,這就是狗屎市場。
……
如果沒有經濟做基礎,股市走牛了,那麼所有人就會把股票賣給你,甚至可以讓你成為大股東——連公司都賣給你。
所以,如果從經濟層面來分析,中國就不該有牛市。
既然如此,我為何又說“牛市不會就這麼簡單結束”?
因為這波牛市壓根就不是市場引起的,而是“人工牛”。
為什麼要造“人工牛”?
因為現在僅僅依靠經濟體制的改革已經很難刺激經濟的發展了:無論你出什麼政策,房地產也很難再繁榮了;無論你出什麼政策,也很難改變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逆全球化……
房地產和中低端製造起不來,消費就起不來,經濟就很難好轉。

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社會就會不穩定。

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似乎就只有股市了。

按照正常道理,經濟變好,股市上漲。但是,從理論上來說,反過來也是成立的,只不過從來沒有哪個國家驗證過這個觀點。

股市上漲,企業就能透過減持、增發等方式獲得大量資金,然後那些資金就會用於經濟活動中,就能拉動經濟發展。這個邏輯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理論是沒有問題的,但全世界從來沒有哪個國家這麼試驗過。
為什麼?
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主要是由資本家在搞,政府沒有能力進行“透過拉高股市促進經濟”的這種反向試驗。
但是,中國不一樣。
我們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對經濟的掌控能力非常強——我們的政府擁有大量的國企,而且那些國企控制著眾多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行業。所以,我們的政府是具備這種反向試驗的條件和能力的。

中國政府只要用很少量的資金就能把股市拉起來。

A股市值最大的公司是中國移動,它的總市值為2.35萬億,但是它的流通市值卻僅有800億,而且這僅有的800億流通值中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就高達70%。在這樣的股權結構中,我只要100億的資金就可能把市值高達2.35萬億的中國移動拉到漲停。
大型上市國企,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都非常高,一般情況下,無論股市漲成什麼樣,那些大股東都不會出售持有的股份。這樣一來,市場上能買賣的股份非常少,所以只需要極少量的資金就能把它們拉起來。
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看上證50裡面的那些巨型國企,看看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普遍達到70%左右。當然了,我們這裡說的大股東是國家,包括上市公司本身、財政部和國家隊(證金和匯金公司)等。
資本主義國家的大企業,只要股市敢漲,那些大股東就敢大量拋售其持有的股份。比如,英偉達、特斯拉等。

但是,中國不一樣。

中國的國企都是講政治的,只要國家一聲令下,國企的大股東沒有一個會出售哪怕是1股的。所以,只要國家拿出極少量的錢就能把那些股票拉起來。
這次的牛市是不會簡單就結束的。
廈大教授趙燕菁說的一段話:“股市是中國經濟總攻的突破口,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衝鋒號吹響,絕不可半途而廢。在關鍵時刻,股市必須大漲,付出多大代價也不能回撤。只有股市站住腳,房地產跟進,消費需求才會修復,經濟的基本面才可能根本好轉,並反過來給股市更堅固的支撐”。
我認為這句話的道理是對的,但是需要改下:“股市是中國經濟總攻的突破口,開弓沒有回頭箭,絕不可半途而廢。但是,股市只能是慢牛,不能是瘋牛,只有慢牛才能逐漸帶動經濟的發展,從而再反過來作用於股市“。
如何才能實現慢牛?
只能拉大型國有企業,輪流拉。
今天拉銀行,明天拉能源,後天拉交通,大後天拉通訊……透過這種方式不斷輪換,帶動指數緩慢的上漲,從而帶動更多的股票上漲,促進經濟的發展。
這是代價最小的方式。
最後我們再次友情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如果看不準個股,那麼就持有上證50等指數基金,千萬不要碰垃圾股。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