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經常調侃但總,但是但斌這話說的沒錯,苦口婆心,可惜很多新韭菜根本聽不進去。
但斌也是久病成良醫,當年我讀他的成名作《時間的玫瑰》,文藝男中年的但總,在牛市中與今天的散戶一樣飄飄然,而且特別愛預測,預測奧運大牛市十年起步。經過股市的毒打,頭腦清醒多了。
在書中,大約是2007年A股牛氣沖天的時刻,但總展望2008年北京奧運,高鐵磁懸浮,科技登頂,大國崛起,感覺國運沸騰得一塌糊塗,中國將迎來十到二十年的超級大牛市,簡直興奮得夜不能寐。現在讀起來十七年前這段話,很有魔幻現實主義的荒誕感。
A股從來沒有長牛慢牛,唯一的特點是牛短熊長。每一輪股民都認為“這次不一樣”,事實是每回都差不多,因為魚只有七秒鐘記憶,所以歷史不斷輪迴。
我是近二十年股齡的老股民,親歷過三輪大的熊牛交替,2007年——2015年——2024年,市場週期很簡單:熊個七八年,然後突然暴動幾個月,然後再熊個七八年。
其中唯一有點例外的,是2006-2007年跨時近三年的超級牛市,上證指數從998一路幹到6124。A股只有那波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大牛市,不僅僅是資金和政策的推動,而是有著強勁的基本面支撐。當時正好趕上入世後黃金十年,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變成一臺巨大的印鈔機,歐美訂單雪片一樣飛來,外匯儲備井噴,錢淹腳面。GDP連續5年兩位數增長,政府都怕了,宏觀調控想降溫,摁都摁不住增速。那種盛世繁華可能永遠無法複製了。
所以,記住,股市要走長牛,必須匹配牢固的基本面,僅靠情緒和資金推動是走不遠的。小白說什麼股市與實體經濟無關,暫時存在偏離,但長期肯定是正相關的。A股為什麼一直萎靡不振,因為經濟一直“穩中向好”啊!
正是因為A股牛短熊長這種操性,活像個間歇性神經病,投資有句諺語,天上打閃電時,你必須在場,因為只有漫漫熊市熬得住才能趕上在短暫的牛市裡收穫。換個角度,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在牛市裡高位衝進來想博一把,那很可能就得在高位站崗七八年,熬到下一輪股民集體發瘋才能解套。
為什麼A股大約七八年左右就會迎來一波較大的牛市?
我的答案是韭菜生長週期。七八年可能是與韭菜生長週期密切相關,增量資金來自新一代人:06-07年牛市是60、70後為主,14-15年牛市是80、90後為主,今年的暴動是90、00後為主了。為什麼要等七年?因為七年才足以讓下一代人有足夠的時間積累足夠的積蓄,入場解放上一代被套牢的老股民。
老股民在牛市中一定是落伍的,心態已經廢了,驚弓之鳥,不敢言勇,但斌和我都深知股市的殘酷,所以新韭菜的口號是:
牛市來了,遠離老股民!

亂拳打死老師傅。
今年這一波發飆幾乎沒有預兆,政策突然發力,然後大造輿論,全民動員,跑步進場,這意味著幾乎透支了全民之力,如果這輪在高位被套,那解套之日可能真的是遙遙無期。
這也決定了這波瘋牛非常急,非常猛,鞭打快牛,根本沒有什麼長牛慢牛大牛市,那都是忽悠你來接盤的傳銷話術。我算個命,這種量級對資金的消耗,估計最多不超過三個月,高度無法預測,取決於散戶的瘋狂程度。過把癮就死,等到韭菜入籠,能量耗盡,剩下怎麼收場,只有天知道!
這打法,連耶魯大學的金融學教授都看不懂了:

我國在建設時期艱辛探索中總結出一條經驗教訓,價值上萬億,只有一句話:
搞經濟,要尊重客觀規律,千萬不能用對敵鬥爭、群眾運動那一套,歷史上是交過昂貴學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