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頂級的吸引力,它排第一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受到,這兩年最讓大家心生嚮往的生活狀態,是一種蓬勃的生命力。
之前流行 citywalk,今年春天流行的是挖野菜 citydig。
大家體內的種菜基因紛紛覺醒,選個好天,帶上小鏟子、幾個塑膠袋,約上三五好友去郊外挖野菜。我們從質疑長輩、理解長輩,再到如今成為長輩,貓在田間地頭,在收穫大自然的饋贈裡感受真實的快樂。
不只挖野菜,找回「活人感」成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生活方式的第一選擇。
  • 要待在沒有天花板的地方,去徒步、去露營、甚至只是去公園裡待 20 分鐘。
  • 不能辜負來之不易的週末和假期,為了領略更多的風景開啟一次次特種兵旅行。
  • 奔向演唱會、音樂節等現實的烏托邦,體驗現場帶來的情感震顫。
我們空前渴望一種「活出生命力」的生活,力圖追求那些積極、鮮活的人生體驗。
這種渴望不僅僅是追求那些瞬間的快樂,而是折射出我們希望找到一種更加真實的生活狀態。
當我們真正感受到自己在活著、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時,就會慢慢構築起面對生活的底氣。
旺盛的生命力
是從內而外撐起的底氣
究竟什麼是生命力呢?其實可以對應到心理學裡的一個概念——喚起體驗(arousal)。
喚起體驗描述的是我們受到外界刺激時產生的感知覺反應。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都被充分調動起來,進而讓人產生更多的積極情緒和心理效能感,是一種有活力、有反饋的體驗[1]
這種會讓人更有活力去面對現實生活的狀態,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底氣」。
底氣是我們在長期耕耘自我和生活中,積累起來的一種心理儲備,是我們內在力量的體現。
而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積累更多底氣?
心理治療師施圖茨在個人紀錄片《施圖茨的療愈之道》,給出了更為具體的答案,那就是要培養好我們的 3 種關係: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身體的關係。
  • 心理底氣:積極、樂觀、不內耗的精神狀態
心理底氣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堅實支撐,它來源於我們與自己的良好關係。與自己的關係,也是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最為核心的關係。
與自己關係不好的人,會常常陷入自我苛責之中,更容易沉浸和反芻那些消極的情緒和體驗。
而與自己關係好的人,會把自己當作一個好朋友來對待,更加懂得自我關懷。ta 們會願意理解和接納自己的負面感受,用更開放、積極的視角去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比如同樣是面臨超負荷的工作壓力,與自己關係不好的人可能會把完不成工作的原因內歸因,給自己施加更重的心理負擔;而與自己關係好的人,在看到自身能力侷限的同時,也會尊重和回應自己的感受,見縫插針地給自己一些放鬆的時間。
這背後依靠的力量就是自我堅定(assertiveness)。自我堅定指的是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立場、可以冷靜而合理地堅持自己的觀點,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也尊重別人的權益,不攻擊其他人。
換句話說,自我堅定的人有著更加穩定的自我座標系,不會讓自己處於被推著走、被鞭笞的狀態,而是用更積極、主動的態度去應對生活難題。
  • 關係底氣:主動接觸世界、建立聯結的探索欲
生活的底氣不是自給自足的,很大一部分是我們在和外界的聯結裡建立起來的,比如那些喜歡的興趣、擅長的愛好。
它們會豐富我們的生活體驗,讓我們建立起更多面、更立體的價值觀來源,就像給自己支起一張密密的大網,從而不會因為某個方面的困境而崩塌。
此外,這些興趣愛好還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社會整合程度(social integration),讓我們體驗到歸屬感,源源不斷地從中汲取到心理能量[2]
今年努力放下了對工作的一些執念,把更多時間投入到生活中去,逛公園、做手工、看書練字,每個週末都給自己安排得滿滿當當的,絲毫不覺得累。意外之喜是業餘愛好還讓我交到了一些新朋友,對成年人來說這個實在太寶貴了!
——芝士
興趣愛好是我們在生活裡的一個個錨點,支撐起我們去實現自我成長和探索世界的底氣,讓我們在聯結的過程中獲得「無論如何,我都還有地方可去」的安定感。
  • 身體底氣: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是自我照顧的地基
一個自然健康的身體,是最被低估的底氣的來源。
身體底氣是心理底氣和關係底氣的基石。身體強健能為心靈提供穩固的支撐,進而幫助我們實現內心的和諧與自洽。也只有當健康的身體兜底時,我們才有探索世界的活力和底氣。
底氣的根基不是頭腦,而是身體。施圖茨在紀錄片裡提到,在促進心理健康的各個因素中,改善身體健康在一開始時的作用佔據了將近 85% 的比重。也就是說,我們的精神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身體狀態的好壞。
和身體失聯,影響的不僅是顯著上的生理健康,還會扭曲我們的自我認知,進一步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動。比如無法接納自己的身材,常常站在第三方的視角審視自己的身體,便會滋生出新的負面情緒,甚至為了達到某些標準過度節食。
而那些和身體建立起良好關係的人,會認真傾聽身體發出的訊號,不會為了情感或理智的需要犧牲身體的感受,比如暴飲暴食、熬夜等等。
今年的體檢真的將我的生活狀態暴露無疑,有沒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直接體現在檢驗單上各種密密麻麻的數字、箭頭上。真是切身體會到了句話,「你過得好不好,你的身體都知道」。於是有意識地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增加運動的頻率、多下廚少吃外賣,還做了功課購置補劑,多管齊下的努力,希望能夠保養好我的身體。
——小章
因此,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正是給我們的內心創造出鬆弛舒適的餘地。
自然健康的身體
是一個人的終極底氣
真正的底氣,不僅需要我們內心的堅定,也離不開身體的託底。
自我調節能力(Self-Regulation)理論認為,我們身體和心理的資源是相互影響的[3]
當身體儲備充足時,我們才會有更強大的心理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更容易進入心流(flow)狀態,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當下的活動中,收穫更多的心理效能。
同時,良好的身體狀態還是我們享受生活的強大後盾。健康的身體會增強我們向外探索的信心,讓我們有更多勇氣去體驗生活的多樣性。
換句話說,一個自然健康的身體,才是一個人的終極底氣。
在當今快節奏、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我們常常面臨著各種挑戰和壓力。真正讓我們在這些挑戰前從容應對、自信前行的,正是一個自然健康的身體。
而這也和Swisse斯維詩 2025 年全新的品牌宣言「內在有底氣 自然斯維詩」謀而合。
真正的底氣,不是偽裝出的強大,而是從身體到心理的穩固支撐。只有當身體處於健康平衡的狀態時,我們的內心才會更加充盈和篤定,從而擁有足夠的力量去應對生活的挑戰。
一個自然健康的身體不僅僅是免於疾病,更是一種持續、長期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斯維詩始終想傳達的生活態度。
當身體更強韌時,能量才會更充沛,進而讓你的每一次呼吸都充滿活力,每一天都活得更有底氣,你會發現——
  • 你不再因為疲憊而焦慮,而是能量滿滿地迎接每一天。
常常覺得疲憊、睡不夠、白天沒精神。實在找不到原因,網上一搜發現,很多有相似狀況的人都去醫院查了維生素 D,於是我跟風去內分泌科檢查了一番,檢查結果竟然真的是這個,我的維 D 簡直缺得離譜。於是有意識地讓自己多曬太陽,搭配著補劑,切身感覺到自己的精力和心情都變好了不少。
——lin
  • 你不會在意外界的標準,而是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去年裸辭以後陷入情緒低谷。離職前以為什麼都不做,就獲得了真正的自由,但實際上看到同齡人做成了什麼樣的大專案,很多個夜晚都焦慮到無法入睡,於是越來越頹廢,提不起精力做任何事情。直到有一天,被朋友拉著出門踩單車,第二天又試著自己去跑步,慢慢找回了健康的生活狀態,也有心力多投簡歷去往自己喜歡的行業。精神世界紛擾的時候,真的要找回身體的掌控感。
——徐徐
  • 你可以在壓力之下依然保持鬆弛,不被不確定性左右。
今年邁入了三十歲,按理說,這應該是人生最從容的階段,但繁重的職場壓力幾乎壓得我喘不過來氣,我清楚地感覺到我的工作正在透支我的生活。最近我下定決心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週末給自己找了個事做,每週都去舞房練舞。現在雖然只練了一個月,但感覺自己變得更有活力了,以前總覺得工作很累,休息的時候只想躺在家裡睡大覺,現在去練舞成了我完成工作的動力,每天下班都有了盼頭!
——Aya
左右滑動檢視
這是健康的身體帶來的底氣和自由,也是斯維詩想要傳遞給每個人的力量。
底氣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復一日的積攢——一頓營養均衡的早餐、一場舒暢的運動、一夜高質量的睡眠,甚至是給自己一刻放鬆的時間。當身體被悉心照料,內心自然會變得強大。
底氣更需要被呵護、被補充、被持續滋養。斯維詩正是那個陪伴你通往健康、快樂生活的得力夥伴,用自然科學的營養支援,提供穩穩的踏實感,為每個人提供從內而外的呵護。
當我們由內而外充滿能量,自然能夠無畏風雨,擁抱更廣闊的世界。
今日互動
如何養成自然健康的身體,
你有沒有什麼好的經驗或方法?
References:
[1]Storbeck, J., & Clore, G. L. (2008). Affective arousal as information: How affective arousal influences judgments, learning, and memory.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2(5), 1824-1843.
[2]Baumgartner, J. N., & Susser, E. (2013). Social integration in global mental health: what is it and how can it be measured?. 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 22(1), 29-37.
[3]Billore, S., Anisimova, T., & Vrontis, D. (2023). Self-regulation and goal-directed behavior: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public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56, 113435.
本文關鍵詞:生命力、身心狀態
歡迎大家在 KY 賬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絡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作者 / 魚仔
合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編輯 / KY主創們
我們同時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
包括:即時諮詢、心理教練、心理諮詢等
歡迎使用知我心理小程式或知我心理APP
點亮 紅心鍛造身體的底氣👇
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