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陳浩
來源:格上基金
2025年3月1日,格上基金2025年春季投資策略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本次投策會以“穿越週期·智配新程”為主題,特別邀請到瓴仁投資基金經理陳浩先生,就當前全球宏觀環境展望未來的投資機會,並發表了精彩的演講。
金句分享
未來的科技競爭,將是一個以AI為基礎的全面較量。
機器人有四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AI學習系統、控制系統、執行系統和感知系統,我認為在這四個系統的背後,蘊含的就是未來20年中美科技競爭的主要乾貨。
我對中國非常有信心的第一點,是政策。第二點,是財富的騰籠換鳥,新舊動能的切換。第三點,是近些年社會整體的穩定。
在中國資產上,看好五個方向,一是科技突破和科技自主,二是低利率時代的高分紅資產,三是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投射,四是勝者為王、深度價值的公司,五是全球產業鏈的重構,帶來上游資源品的機會。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瓴仁投資的基金經理陳浩。我個人在從業的第一天開始,就在做一個全球配置的股票投資,我們也一直在尋找瘋狂為股東創造價值的企業家,秉承長期價值投資理念,追求絕對收益;透過自上而下的思考,從我自己認為最好的投資方向去做一些個股的遴選和佈局。從去年年底到今年的一月份,我們在中國的資產上加倉非常重,主要的方向在港股,而同期美國股票的價效比明顯是不如中國的,我也很幸運把握住了港股這一波以AI為驅動的這種網際網路帶動行情。
接下來講講我對市場一些看法和接下來一些投資的重點,希望能給大家有一些啟發。
先談談我對宏觀環境的看法。
過去,整個世界經歷了一個全球化的過程,全球化程序給大家帶來了20多年,感覺非常好的日子,整個全球的效率都非常高,各自幹自己擅長的事情。
到了2016年,隨著中國的GDP體量一度接近了美國的70%,同時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國家之間的分配問題,有的國家順差高了有的逆差高了,於是國家之間產生了很多貿易的爭端,在各個國家的內部,分配問題也非常的突出。所以全球化程序開始出現一股明顯的逆潮,大家開始幹自己認為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很安全的事情,科技上出現小院高牆,貿易上在東方和西方也出現了一堵無形的牆。
到今天,全球格局變化主要看中美,而現在中美的競爭格局跟當年美蘇爭霸的格局是比較像的,至少都是以科技競爭為主要抓手。我們可以看到,當年二戰之後,美蘇進行了非常強烈的冷戰狀態下的競爭,這個競爭背後主要是以像星球大戰計劃、阿波羅計劃以及核武器的一些爭奪,但背後的本質是科技競爭。回顧一下今年一月份春節期間,大家最忙碌的一些事情比如看哪吒2,瞭解DeepSeek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甚至用豆包去製作各種拜年的素材,大家體感上認為AI好像在國內真的出圈了,這是一個典型的科技慢慢融入到每個人的身邊,大家都能感受到科技的脈搏。其實現在中美的競爭就是科技的全面競爭。以下內容是一段影片截圖:

圖中的機器人,是共用一個大腦和小腦的兩個機器人,工程師希望它們透過對面前這些物品的識別和理解,能夠分門別類放將物品放到它們該去的地方,透過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出它們能聽得懂工程師對它們講的話是什麼,也知道哪些東西應該放到哪裡,它們的運動有加速有減速,非常精確。機器人有四個最重要的部分,分別是AI學習系統、控制系統、執行系統和感知系統,控制系統是它的大腦,AI協同加控制系統背後核心的底層的技術,是半導體、算力、大模型和演算法;同時機器人的執行系統和感知系統,在整個機器人的價值裡面佔到了接近70%,我認為在這四個系統的背後,蘊含的就是未來20年中美科技競爭的主要乾貨。未來的科技競爭,將是一個以AI為基礎的全面較量。
再講一下中美關係,美國當前面臨:一是深層政府對美國的新質生產力的制約,二是中國崛起的全面挑戰,三是高通脹和全球化。目前特朗普的政策主張,第一是刀刃向內做效率的改革,本質是源於兩黨紛爭;二是監管鬆綁;三是提高關稅限制移民,尤其關稅政策也讓西方聯盟出現了很多的裂縫。現在中美外交上,特朗普時期中國合縱聯橫的空間明顯加大,國內積極擴內需,加大科技突破,只有科技的突破才可以讓中美PK教育中佔得先機。所以明顯DeepSeek一出來,美股就開始調整。未來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一定是中國,戰略一定會重新聚焦中國,所以我們做的事情就是舉國之力,做科技的突破,不需要被別人卡脖子。
對於中國資產,我一直是看好的,尤其在去年的9月和11月兩個時點,中國資產的價效比非常高。我對中國資產非常有信心的第一點,是政策。超常規逆週期調節、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種組合放在同一次的政策主張裡是比較少見的,反映出了政策的力度和決心。第二點,是財富的騰籠換鳥,新舊動能的切換。這種騰籠換鳥本質上就是產業轉型和升級,過去幾年中國各個產業其實都在實現彎道超車和突破,舉個例子,近期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任正非也明確提到五奈米技術的良率是大幅的提升,我們的半導體程序在加速的突破和追趕,這個是不爭的事實,另外像中國的軍工、電子、高鐵、核電以及量子通訊,小的方向如中國的工程機械、家電和各種製造行業,包括這幾年崛起的新能源和汽車,在全球的競爭裡都是非常恐怖的,現在中國整個出口的科技密度和能量強度大大提升,國內民營企業不斷的在突破西方的制衡,把自己從一家中國公司變成全球性企業,這個是讓我對中國非常有信心的。第三點,是近些年社會整體的穩定,今年我其實是看好國內一線城市的房價企穩,同時整個經濟下行的速率會有趨緩。綜合以上三點,我對中國資產相對樂觀,並且目前仍然有大量的資產有較高的價效比。
講完這些宏觀的一些框架,接下來看怎麼投資。
其實財富的傳承需要投資,尤其是全球化的投資,我們回想日本的90年代,日本的GDP是不增長的,甚至失去了二三十年,但是他們透過資產的全球配置,獲得了當時的亞洲四小龍的騰飛,透過投資跟產業雙輪驅動、注重資產的全球配置,傳承財富。

如果從投資改變世界的公司和投資世界改變不了的公司這兩個維度考慮,能改變世界的公司可能最多的還是存在於中美這兩個國家,中美就是最重要的兩個市場。
在中國資產上,第一個看好的方向是科技,科技突破和科技自主。剛剛也提到了機器人方向,首先科技股具有大的彈性,中國在這裡面優秀的公司足夠多,同時未來這個終端市場的價值足夠大,機器人、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的創新,都有很多機會。所以科技也是我作為彈性最大的一個配置方向,其中機器人是很看好的一個領域,它類似於十幾年前的智慧手機,將來會出現井噴式增長;同時中國在機器人產業鏈裡面的優勢特別大,因為汽車其實就是個專用機器人,只有前進後退、左拐右拐四個維度,它的智慧和靈活性是很低的,雖然通用機器人從靈活度和智慧性等方面都遠高於汽車,但是它的供應鏈跟汽車是幾乎一模一樣的。所以借鑑中國五年前被特斯拉攪動的一潭像鯰魚效應一樣的電動車市場,把中國的整個汽車產業鏈帶到一個新高度之後,這些公司也較高程度貼近汽車機器人的產業鏈。
市場上的這些機器人領域技術最領先的公司,我認為都有很多的機會。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做到單領域1-N的產業化、商業化,以低成本進入千家萬戶,這也是我為什麼認為這個方向是中國未來最好的方向之一。
第二個看好方向,是低利率時代的高分紅資產。近期港股經歷了這波大漲之後,依然有很多公司有每年8%左右的分紅,同時還有很好的成長性,甚至還有一點點將來爆發股價增長的機率。因為港股作為一個離岸市場,他每4-5年的熊市的週期會讓很多股票跌到非常便宜,它沒有什麼博弈又是機構主導的市場,未來這些高分紅資產在中國利率始終保持在2%左右的狀態下,還是能在投資組合裡面起到一個“守門員”的作用。
第三個方向,是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投射。有不少中國企業具備了全球競爭力和成為全球化公司的能力,目前卻仍被市場低估,而這些公司哪怕被髮達國家市場壁壘阻擋,也有大量的潛在需求等待他們去挖掘,這些公司未來會成為中國海量流動性的配置重點。
第四個方向,勝者為王,深度價值的公司。一些投資價效比很高的公司,甚至賬上現金遠高於市值的公司,這類公司在港股和中概股有不少,這些深度價值的公司也能夠給投資組合提供防禦性。
第五個方向,全球產業鏈的重構帶來上游資源品的機會。當前政策開始託底,同時國內優秀的科技公司帶領中國整個各個領域進行突破,中國企業在全球掙錢的過程中也會引發一輪產業鏈重構,對於資源品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
我個人對中國資產是充滿信心的,過去我們中國的流動性是巨大的,接下來如果股市裡優秀的上市公司能夠承納這部分的流動性,對未來市場的期待也會更高。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格上基金2025年春季投資策略會部分嘉賓精彩演講回放您可下載格上基金APP觀看,或點選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觀看。詳情請諮詢您的專屬客戶經理。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