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紀念一位普通的宿舍管理員|穀雨

| 廖宇彬
編輯 張瑞
出品 | 騰訊新聞 穀雨工作室
張培生是青島大學瀅園宿舍區的一名宿管,我們對他所知不多。就像大多數平凡的普通人,除非朝夕相處,否則故事總是無從知曉。留存在學生記憶裡的都是些日常小事,一位名為Tokaiesss的網友發帖,她記得大爺和她一起找過遺失的畢設論文,也有人記得大爺在畢業時幫自己搬行李,還有人去看演唱會錯過宵禁,不得已敲醒大爺的窗戶,張培生關切的問: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啊?
如果不是意外發生,這只是一位頗受學生歡迎的宿管,學生們叫他大爺,圖個親切,雖然他才58歲。7月6日清晨,他被發現昏迷在值班室,經送醫後搶救無效離世。在他去世前,青島正經歷著一個溫度陡然升高的夏日,7月5日,青島大學所在的嶗山區釋出了高溫橙色預警,部分地區最高溫超過37度。高溫預警提示:對老、弱、病、幼人群要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在張培生去世前一天,學校開始在宿舍區安裝空調,據悉,青島大學原本計劃在今年夏天全面安裝空調,已完成採購7217臺。在此之前,無論宿舍還是門衛室都沒有空調,只能憑風扇降溫。一位網友,向我提供了青島大學“青椒”教師朋友陳健的回憶文章,他記得張培生曾勸學生們忍忍,“馬上就有空調了”,只是誰都沒想到,他本人沒有撐過這樣一個酷熱的夜晚。
張培生住在學校儲藏室改成的門衛室,緊靠學生宿舍瀅園10樓的大鐵門,磚紅色屋簷,淺黃色外牆,一扇白色邊框的小窗,屋裡不過幾平米的空間,一張木板床,一張桌,幾把椅子,和一窩小貓。
在他去世之後,許多關於他的記憶,都和這一窩小貓有關。去年方糖在學校準備考研,每天早晨去教室自習,她會遇見早起的小貓們伸展,午飯和晚飯後,她去找小貓們玩,有時貓不在,張培生就給她指指:又跑外面玩去了!
學生們出入宿舍,小貓總是放鬆地趴在門衛室外,或是彼此打鬧,張培生喜歡倚著門衛室的窗戶,看學生給他的毛孩子們帶凍幹、貓條或火腿腸吃,他自豪於有人喜歡他的貓。門衛室只有一扇窗,夏天總是大開,散熱通風,冬天不論多冷,總留有一條縫,供小貓們自由進出。作為一個只有一間逼仄的門衛室的人,他有好幾只貓,第一隻小貓叫“貓子”,是領導家裡的貓生崽後送給他的。他很珍惜這隻小貓,接回家後,就花五百塊為它打疫苗。當時方糖常聽到他碎碎念,“俺們家貓子是最乖最聽話的,還會自己定點上廁所。”
大爺屋裡的小貓©方糖
去年3月,貓子懷了第一胎,快生產時,玩跳臺階,“咕咚”摔下去,一胎五個全部流產。六月份貓子似乎又懷了,暑假時小貓們出生,方糖和朋友結伴去看它們。張培生開心地介紹,這個花色是老大,叫皮蛋的膽兒小,最靦腆的一隻是小花,他笑吟吟的,打趣小花不如貓子好看。
有一晚小花在外瘋玩夜不歸宿,他打著手電筒到處找貓,直到第二天小花自己跑回家,有學生看見他拎著小花的脖頸佯裝生氣:你看你,孩子都不管了嗎?那時小花剛生下她的第一窩崽。
張培生從不談論生活窘迫,師生們只能透過衣著、生活環境流露的痕跡猜想他的拮据。陳健記得,屋裡擺放著撿來的棉襖、褲子、鞋子、襪子、涼蓆、薄被,包括生活用品,縱使破舊,收納有序,小屋打掃得很乾淨,張培生也會收集師生不要的紙板、塑膠瓶,積攢賣錢,可以給小貓們加餐,買火腿腸吃。
大爺屋裡的小貓©方糖
但一位學生記得,她曾在門衛室裡看見大品牌貓糧,就算他頓頓吃掛麵,也不會餓著小貓,或買“毒貓糧”。夏天酷熱難耐,張培生買了三個小風扇,放在小貓的窩裡。
她曾勸過張培生給兩隻母貓做絕育,每次生產時一窩又一窩,大爺只是笑笑“順其自然”,很久後回想,她有些恍然,隨之湧上來的是後悔,或許大爺只是沒錢,僅此而已。
曾在這裡讀書的學生們,手機裡或多或少都留有一張照片,是張培生和小貓們的合照,每一隻貓都養得很好,很健康。一位名為“來點魚湯吧”的網友就在手機裡發現了照片,兩隻狸花小貓在打鬧,大爺靜坐在一旁長椅,慈祥地注視。
也有照片,小貓懶洋洋地側躺,露肚皮曬太陽,張培生勾下腰,撫摸小貓乾淨柔軟的毛髮。他很自豪,告訴拍照的學生:這小貓特別聽話,讓它給你們展示展示溜一圈!
還有給小貓餵奶的照片,張培生粗糙又青筋交錯的雙手,舉著奶瓶,給出生沒多久的小貓餵奶。隔著窗戶,有人記錄大爺咧著嘴大笑,看著窗外小貓的溫柔深情。
張培生的貓不亂跑,有時午後閒暇,他就帶著小貓們去樹邊,指導貓子教小花爬樹,照片定格在樹枝間小貓回頭的一瞥。
所有人都在想來日方長,陳曼琳6月畢業離開學校的那天,她不捨小貓們,哽咽地跟大爺招招手,“我會再回來看你們的”,畢業後的一個月,開啟手機,收到的是死訊。
門衛室的燈光無意中成為一些學生心中的港灣。一個名為“momo”的網友發帖回憶,在2021年冬天,她正在學校經歷考研衝刺階段,整晚整晚地睡不著,焦慮與神經衰弱共同折磨著她,她經常早起去自習室,凌晨六點,頭頂是濃黑的天空,偶爾零落的星星閃耀,向遠方眺望,只有門衛室從裡向外泛著橙黃色的燈光,映出忙碌的人影,做飯的蒸汽糊在窗上。
那時她與大爺並不熟悉,只是在每一個冬夜,看見那束暖黃的燈光,她只覺安心,支撐她度過考研前漫長的等待,“像家一樣。”
她翻出當時有天凌晨拍攝的照片,想起每次路過門衛室,經常看見張培生和保潔阿姨一起圍著小鍋煮掛麵吃。在其他學生回憶裡,更多時候張培生會自己吃,沒有調料,白水煮麵。山東的麵食種類極其豐富,從濟南打滷麵、臨清什香面到福山拉麵,色香味俱全,超市裡一捆白掛麵10元,能吃一週,在她印象裡“掛麵那寡淡又沒嚼勁的東西多難吃”。
胡芊芊記憶裡的大爺與電動車有關。當時學校還沒有電動車統一充電的地方,也沒有共享電動車,擁有小電動的學生們無處充電。張培生有一輛綠色的、爛爛的電動車,前筐裡堆滿各種工具,他通常騎著小電動往返在宿舍間維修,比如通下水道。
一來二去熟悉後,張培生偷偷給她們充電。張培生的床靠窗,有時他休息得早,就把插排從窗戶縫裡繞出,放在窗邊,供晚來的學生們充電。第二天,胡芊芊等學生來騎車,趕去早八課時,大爺早已把充滿電的車拔掉,推到一旁的停車區。如果電動車頭鬆了,或是小故障,她們總是習慣性地去找大爺,張培生笑著拿出工具,不到十多分鐘,解決。
張培生的生活簡單而有序,被小貓、學生、日常檢修與維護工作填滿。也有例外,他喜歡戲曲,屋裡有一個小收音機,有時不間斷地播放,即使他人不在,來找小貓玩的學生會聽見咿咿呀呀的聲音。他也寫得一手好字,沒有什麼機會讀書,但閒下來時,會在桌前練習學生們不要的字帖。
陳健是一名“青椒”(青年教師),在他的回憶文章裡,自己在學校教書三年,並不適應體制,在學校裡沒什麼朋友,張培生勝似他的親人。每次給學生們上完課路過宿舍樓,張培生總是認真又溫暖地打招呼,聊聊家常,詢問“近來過得怎麼樣”。心情不好時,陳健就找個角落躲著,看張培生抱著小貓們梳毛,給它們洗澡,或是支個小桌板喝茶。
自陳健結識張培生以來,他從沒見過他回家。張培生的工作365天無休,陳健只能透過隻言片語拼湊他的境遇,家裡情況不好,在青島沒有其他親屬,只有兒子早出晚歸工作繁忙,張培生不願麻煩任何人。他一手包辦學生宿舍的大小事務,包括日常裝置維護和檢修。
現在這間小小的門衛室,屋裡屋外堆滿了鮮花,門口擺著蠟燭、貓糧和幾包煙,小貓們是他的孩子,師生們是他的家園,校園裡曾與他有過一面之緣的人,自發領養了他的貓,這是他們對他的懷念。

(來源:騰訊新聞)

◦ 頭圖來自微博網友@貓好鹿晗好人壞

◦ 除張培生外,皆為化名。

* 版權宣告: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為了不錯過每一個故事,大家記得將穀雨實驗室設為星標🌟哦,期待每次第一時間與你相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