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ce招行穀子地
來源:價投穀子地
文章已獲授權
2025年4月11日週五16:00當中國A股和香港股市都收市之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在其官網釋出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6號,原文如下:
2025年4月10日,美國政府宣佈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對等關稅”的稅率進一步提高至125%。美方對華加徵畸高關稅,嚴重違反國際經貿規則,也違背基本的經濟規律和常識,完全是單邊霸凌脅迫做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調整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有關事項如下:
一、調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調整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規定的加徵關稅稅率,由84%提高至125%。鑑於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後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徵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二、其他事項按照《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執行。
這則公告宣告了這場持續了一週多的鬧劇落下帷幕。在這一週大洋對岸的金毛大統領像一個自說自話的瘋演員。在他的瘋癲表現下,國際資本市場掀起滔天巨浪。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事情的過程:
時間線:
4月2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佈美國對所有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數十個貿易伙伴徵收更高關稅,其中對中國加徵34%的關稅。
4月4日
我國宣佈,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此次加徵的關稅不予減免。同時還出臺了一批針對性的對美企業制裁措施,包括:實體清單,反壟斷調查等。
此後中國進入清明假期,而美國股市在獲悉中國強硬回應後連續兩天大幅下跌。這些我在專欄《關稅大棒掄起來會砸到誰?》一文中已經有過分析和覆盤。
4月8日
美國將此前宣佈的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34%的所謂“對等關稅”,進一步提高50%至84%。疊加此前稅率,部分商品綜合稅率飆升至104%。
在美國交易日中曾經傳出訊息稱美國可能會暫緩執行關稅懲罰政策90天,在90天內保持10%的基礎關稅。受此訊息影響,美股開盤曾一度大幅反彈。但是,後來美國白宮官方發言人否認了這一訊息。股市隨之大幅下跌。
日本,韓國第一批認慫跪了,宣佈不對美國的對等關稅進行反制,並派人飛往華盛頓談判。隨後越南也公開宣佈放棄反制。
4月9日
針對美國繼續加徵關稅,中國宣佈多項反制措施。我國宣佈,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從34%提高至84%。
在中國推出反制措施後,美國決定再次加碼,在104%的基礎上,繼續對中國產品加稅到125%,並且即日生效。
川普突然宣佈,已授權對不採取報復行動的國家實施90天的關稅暫緩,但10%的“基礎關稅”不能少,涉及75個國家。
4月11日
中國宣佈對等將對美進口商品加稅到125%,並且鑑於中美貿易在這種關稅稅率下已經實質性脫鉤,後續對於美方繼續增加關稅的行為將不再回應。
中美雙方在關稅戰中的表現
回顧完時間線,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感覺。我的感覺是我們這代人真的生活在一個大時代中。很多之前幾十年未曾遇見的情況我們都有幸得見,美國疫情期間利率一夜歸零,關稅稅率猶如小孩子過家家比勇鬥狠,你34%,我84%,你84%,我125%。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誠不欺我。
我國這最後一次公告應該基本宣告了這場鬧劇結束。意思就是,125%的關稅對於美國輸華商品已經完全無可能進行貿易,已經是實質性脫鉤斷鏈,後面你就是加到250%也沒啥意義了,因為貿易中斷,根本收不到稅。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分析過中美兩國的實物貿易清單,美國賣給中國的商品主要是糧食,禽畜肉,原油天然氣和一些高階晶片。除了高階晶片外,其他產品在全球都有大量平替供應商,125%的關稅成本加上,美國的產品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競爭力。
覆盤最近一週中美雙方的應對,還是有很多可以說一說的地方。我先說中方此次的應對,兩個關鍵字:硬和巧。首先,這一次中方的反應和7年前第一次貿易戰相比要強硬得多,比如:在反制範圍上,這次是多全部商品,2018年是對部分商品;又比如在反制力度上,上次貌似只跟了一次,第二次就不敢跟了,這一次是硬懟大統領3次,到125%之後實際上關稅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只是逞口舌之快的口號。這時候主動停止和大統領這種幼稚的嘴炮遊戲,相當於把他晾在上面了。
第二,這次反制中方使用的策略也有巧的一面。除了直接加關稅還把一堆美國公司放進實體名單,對杜邦公司啟動反壟斷調查外,還對晶片進口的所屬國確認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根據最新的解釋,晶片的生產地以流片生產地為準,舉個例子:AMD的晶片,委託臺積電進行生產,那麼晶片的生產地就是臺灣地區;反之intel的生產地就在美國。對於晶片的關稅徵收和認定,不受自貿區的限制,也就是說只要晶片進入到中國,即便是在保稅區和自貿區,也需要徵收關稅。有人可能會說,你這樣不就相當於給美國晶片留了一道後門嗎?其實大家沒有想清楚這個政策到底想要幹什麼,這個政策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晶片產能從臺灣地區和日韓地區向美國搬遷。
為何時隔7年我國應對貿易戰的態度和手段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個人認為主要是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我國對於高新技術產能的掌控能力增強,很多產品可以國產替代,不再依賴進口;第二,我國對於部分產品的供應鏈進行了大規模的轉移,很多中低端產品的最後組裝是在第3國完成的;第三,我國的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有所下降,而且美國也不再是我國的第一大出口貿易伙伴。我國提前10年開始佈局的一帶一路經濟帶已經成為外貿的新增長點。
再來看一下美方在這場關稅戰中所採用的手段。首先是大範圍的報一個高價,然後看各方的反應,對於不同的反應進行分化處置,順從的就進行進一步的訛詐,不順從的就加以處罰。這些手段帶有明顯的個人色彩,完全符合大統領早年間寫的著作《交易的藝術》當中的內容。
而且根據一些未經官方確認的渠道,大統領及其幕僚和家族在此次股市的大規模波動當中獲得了超額收益。已經有部分國會議員指出,特朗普家族涉嫌內部交易。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特朗普用美國近200年所建立的國家信譽,為自己的家族換取了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財富。人無信則不立,國無信則不強。表面上看,美國在這場關稅之戰中成為了最後的贏家,絕大多數國家不敢進行反抗。但是實際上此次關稅戰在美國及其盟友本不牢固的聯盟基礎上增加了更深的裂痕。絕大多數國家對於美國是敢怒不敢言。現在的局勢非常像姜文導演的電影《讓子彈飛》當中的一幕——張牧之發槍,發銀子,黃四郎收銀子,鵝城的百姓不是沒有怒,只是還沒到爆發的時候。
未來的發展以及對中美的影響
想要分析關稅戰對中美雙方未來的影響,首先要清楚在關稅戰當中。中美雙方各自的訴求和痛點在哪裡。我們先來看中國方面,中方的訴求是公平貿易、自由貿易,中方的痛點是害怕外貿出口企業沒有訂單產能閒置,工人失業。
此次關稅戰對於中國的外貿企業影響大嗎?我們將中國的外貿出口商品分為四大類。第一大類是由美國企業在華生產後銷往美國的商品,比如蘋果的手機,特斯拉的電動車等。這類產品的母公司通常是跨國企業,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生產中心。他們只需要調配各個生產中心的產能供給,就可以達到減少中美貿易的目的,比如蘋果把印度產的蘋果手機銷售給美國,而把中國產的蘋果手機銷售給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
第二大類是由中國生產且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比如光伏、風電、鋰電池等。這些產品在全球範圍內,除了中國供應商難以找到其他國家的供應商提供平替產品,那麼這部分產品即便是加了很高的關稅,美國也不得不買。關稅的成本將由最終消費者承擔。
第三大類是由中國生產,但是沒有絕對競爭優勢的產品。這部分產品的生產商早在2018年上一次貿易戰之後,就已經開始供應鏈的全球化佈局,將核心部件的生產留在中國而最終產品的組裝放在第三國。這樣透過異地組裝或者轉口貿易等方式,就可以規避美國的高關稅壁壘。
第四大類是中國完全沒有競爭優勢的產品類別,特別是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服裝鞋帽等等。最近10年很多這樣的企業已經把產能從中國轉向了東南亞等勞動力因素比較便宜的國家,所以本身也不屬於受波及的範圍。
綜上所述,中美之間的懲罰性關稅對於中國的外貿企業影響相對有限。特別是考慮到中國在上一次貿易戰之後,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轉口貿易套路來規避美國的關稅壁壘。
美方對於關稅戰的訴求有兩個,第1個就是增加財政收入,第2個就是促使製造業迴流美國。目前來看,由於多數國家都預設接受了美國的關稅,包括保底的基礎關稅10%以及附加關稅34%。所以美國在財政收入這一塊是會有所增加的。對於製造業迴流這個問題,可能要分開看,部分高科技產能,比如說像晶片製造,汽車製造等等有可能會迴流美國。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美國在這場關稅戰中雖然有所收穫,但同時也付出了一些隱性的成本。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美國的國家信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更多的國家認識到,美國變成了一個朝令夕改的國家,而不再是原來那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國。另外股市的大幅波動本身也不利於吸引國際資本流入。
國家信譽的缺失帶來的最直接後果就是美國國債的可信度有了較大的下降。本週我們已經看到國際投資者,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地在拋售美國國債,造成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大幅攀升。現在的美國國債基本上已經類似於一個龐氏騙局,需要不停的發新債,滾動去兌付到期的舊債,而債務利息會增加國家的財政開支。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持續飆升,會對美國的財政帶來極大的負擔,今年6月將有約60,000億美國國債陸續到期,當年發這些國債的時候成本大概只有兩個多點,現在普遍已經漲到了4個多點。這將使美國的財政赤字雪上加霜。
有人擔心美國未來發生經濟危機會,讓中國的股市和經濟也會受到波及。個人對此持不同意見。我認為,如果美國搞出金融危機,中國這邊股市會大漲。多數擔憂的人套用的是2008年的模型——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國跟著經濟和股市雙殺。
2008年美國危機為啥我們也跟著危機?根本原因是我們在2008年經濟和歐美的關聯性太高,對外貿依存度太高。我國的貨幣投放當年是以外匯佔款派生為主。所以,當美國經濟衰退貨幣收縮的時候我們也收縮,是同步模型。
現在外貿出口佔我國GDP比例下降,貨幣派發是外匯佔款和貨幣工具雙管齊下。所以,我國的貨幣週期和歐美已經是錯位相對,即美國正在進入衰退期,中國即將經濟復甦。
目前中國已經成長為足以和美國匹敵的第二大經濟體,一旦美國金融市場發生劇烈動盪或者金融危機,那麼避險資本必然會透過港股,滬深股通等渠道湧入中國資本市場,從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上漲。
正所謂梧桐一葉(夜),而天下知秋。從這場關稅戰的鬧劇當中,我們已經隱約看到了舊的帝國正在衰落,新的希望即將崛起!繼續看多做多中國核心資產。美金和美國對我們都不重要。
P.S.大統領剛剛給自己的關稅政策打了個補丁,對於晶片,筆記本,手機,光伏等產品不徵收對等關稅。哈哈哈!知道為啥了麼?不能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些產品要麼是美國公司的海外生產基地生產組裝,比如:蘋果手機,HP的筆記本,要麼是作為自己產品的關鍵元件或者自己短期內確實產不了,這種產品加關稅等於自己捅自己一刀。由此可見,美國的關稅戰根本就沒有經過系統論證,純屬拍腦袋就上,可笑美國政府當前就是一個草臺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