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早上班路,山裡霧騰騰
一
我今年39歲。2024這一年,我過得很辛苦,但很喜樂。
作為一個五寶媽媽,我常常感覺自己很難和周圍人分享我的生活。
如果我展現我生活艱辛的那一面,別人就會說:“難就不要生!誰叫你生這麼多,困難都是活該自找的!”(我們中國人講話真的就是能這麼刻薄)
如果我展現我生活美好的那一面,別人則會說:“你家裡底子好呀!你能力就是強呀!所以你可以生五個——我生一個都管不過來了!”
於是,說來說去,大家彼此都無法產生共鳴。
二
2023年我們帶孩子搬來到了米國中部(見《我們在星露谷小城的生活之一》一文),這裡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教育成本比上海要低得多。我們送孩子們去了一個古典教育的私校,在本地找到了很好的教會。
我常常想(也是事實),如果我們只有一兩個孩子,我們是不可能出國的,因為我們在上海過得真的挺好的,要離開舒適圈,誰都覺得很難的。
如果我們只有一兩個孩子,我每天的日子大概就是吃吃喝喝,買更好的車,適當雞娃,工作差不多就可以,再搞搞健身。
——這樣的生活也不是說不好,但是上帝顯然沒有打算讓我們就這樣混下去。
因為祂給了我們更多的孩子,孩子倒逼著我們改變。——不知不覺,我們的生活就與眾不同了。
三
我和楊先生昨天晚上聊天,感慨我們彼此在2024年都有很大的進步。
-
楊先生的家務能力上升了一個等級;
-
我的脾氣在2024年也改善了好多;
-
我們兩個重新開始定預算,而且學習要持守自己定下的預算。
我們上個月買了一個投影儀,雖然看到只要貴一點就可以好很多——照我原來的脾氣,錢也不差多少,肯定要買更好的——但是現在我就在預算裡解決問題,最後效果竟然也不差,孩子們也非常喜歡。

我以前是一個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人——但是這種放縱並沒有使我有真自由。現在我會把想要買的大件先寫下來,同時寫下預算,再慢慢籌劃——這樣就避免了很多衝動消費。
我們現在學會了更好地規劃時間,更好地規劃金錢,更好地規劃家務。我們的動手能力提高了,我們2024年甚至自己動手在家門口自己鋪了一條路(見《我們在星露谷小鎮的生活之二》一文)。
這些能力進步沒有“證書”,沒有“學歷”,也不會讓我們的收入顯著增加——但是這些卻真實地讓我們在地上的日子過得更好了。
四
2024年我幹了一些大事。
這幾句話寫不出其中的艱辛——難是真的難啊……我每天晚上都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下去了,但每天晚上楊先生都會鼓勵我,說我正在做一件前無古人的很牛的事——沒有多少中國人有機會在這裡做刑辯律師的(也見《聊聊閱卷、旁聽、會見和法院安檢》)。
2024年我第一次在米國出庭,第一次在這裡的看守所會見,第一次得到法官的認可,說我講得真不錯,然後給我的客戶取保,還是那種不需要保釋金的——那個瞬間,成就感爆棚,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工作還剛好解決了我們的醫保問題。其實我們沒有醫保的時候也沒有覺得有什麼,這裡看病不算貴。但是現在有了醫保,心裡肯定會更踏實一些——也就更感恩祂在我們想到以前,就有考慮我們的各種需要。
五
2024年孩子們的進步也很大,不過這些進步不是他們讀書有多麼進步。
我有時候很懷疑他們的數學在過去一年裡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但是這件事一點都沒有困擾到我,因為看到他們身上各種可喜的變化:
老大最近在瘋狂地看衛斯理科幻小說,老二則迷上了烘培——他做的東西竟然還異常好吃。老三很愛讀書,很愛做數學題,她每天會自覺練習樂器,也會自己找樂子。老四老五是我們的開心果,看著她們倆就覺得很開心。

孩子們鬆弛下來以後,彼此的關係越來越好了。老二和老三以前天天拌嘴,現在反而常常會在一起玩。
老大老二現在都是帶小寶寶的一把好手,抱小寶寶起床,喂小寶寶喝奶,他們都不在話下。對了,他們倆在10月受洗了。
孩子們的家務能力也顯著提高,現在家裡衛生間的打掃都交給了老大負責,她角角落落都能擦得乾乾淨淨——甚至比原來鐘點工阿姨搞得還乾淨。
我們有五個孩子,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彼此相伴前行,每個人在家裡都是一個舒服的狀態。
我們在2024年開始帶三個大孩子讀經。我和楊先生達成了共識:我們要把這件事當成是家裡最重要的一件事來做。
六
我因為工作太太太困難,靠自己已經混不下去了……所以我最近開始每天起床前讀一段經文,上班路上默想,然後禱告,開始一天艱苦的工作。
楊先生決定在2025年開始戒菸,起因是因為戒菸保費可以少幾十塊錢一個月,但當他真的下決心,簽下承諾書——我覺得那也是一個很牛的決定。
這些都是我們在2024年發生的很美好的變化。
我們信主的人常常說,在祂有豐豐富富的恩典。這句話並不是一句空話。很多人把這句話狹義理解為,祂會給我們很多錢——這完全是把祂看低了。
我的感受是,祂給我們的恩典是很多層次的:有兒女的賞賜,有金錢上的供應,有語言上的恩賜,有性情上的磨鍊,還有信仰上的成長——這些靠的也都是祂的恩典。
寫在文末
這篇文章上一次發的時候被刪了,有人誤以為本文是在說國外生活比國內好——然而這完全不是這篇文章的主題。
所以我決定在文末用“貂尾”續一下原來的“狗文”。
國內國外的生活有很多不同,出國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在國外面臨的困難也是很真實的。我雖然在這裡做律師,但是因為從頭學起,相比在國內律所當合夥人的時候,現在的收入直接腰斬——辛苦程度則是加倍。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裡,每家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好比在四十五年代,有人趕著出去,也有人念著回來。出國的有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回國的也有一生平安,事業有成,甚至名垂青史的,比如錢學森教授。
最後,本文不過是一個婆婆媽媽的記錄——一個五寶媽媽,每天雞零狗碎的事情也忙不過來了,還能有什麼壞心眼呢?
2025年,願祖國昌盛,願世界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