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SmartBeta指數(策略指數)常用的八大策略因子

長按即可免費加入哦👆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二鳥說
來源:雪球
這幾年紅利股走勢較強,在不同時間區間,300紅利指數的收益高於滬深300,但同時我們也發現300紅利低波指數的收益又高於300紅利指數。這意味著如果看對了行情,且選對了合適的策略指數,將可以多賺一些錢。
來源:Choice,截至2025.1.24
這背後起到核心作用的是因子。在投資中,因子聚焦對資產價格背後共性驅動因素的分析,是能夠對不同資產之間或者同類資產內部的收益差異進行有效解釋或預測的關鍵驅動變數。比如紅利指數主要透過紅利因子選取具有穩定高股息特徵的股票,紅利低波指數主要透過紅利因子和低波動因子選取同時具有穩定高股息和抗跌能力的股票。
除了紅利因子、低波動因子,還有很多被市場反覆證明的長期有效的因子,能夠幫助投資者識別和利用市場中的機會。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有效的因子,一起了解下它們的作用原理以及如何高效運用。
一、八個常用的有效投資因子
不同的投資因子作用原理、適應的行情環境不同,只有深入瞭解異同,才能夠加以有效運用,幫助投資者更好地制定投資策略,最佳化投資組合。
1、市值因子
市值因子主要考慮股票市值大小對收益產生的影響。股票市值大小一般是市場對於企業競爭力、未來發展潛力等方面的綜合、客觀反映。大盤股通常擁有更多的資源、更成熟的商業模式,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風險,其波動較小,成長性相對較低。中小市值股票,往往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收益彈性較高,但通常流動性較差,風險較高。
一般寬基指數都採用市值選股、市值加權的編制方式,以此來表徵不同市值股票的整體表現,比如滬深300用來表徵大盤股的整體表現,中證2000用來表徵小盤股的表現。在2017年至2020年(區間1),市場“以大為美”,滬深300走勢強於中證2000;2021年至2023年小盤股相對佔優(區間2),中證2000走勢強於滬深300。
圖:大盤股指數和小盤股指數走勢對比
來源:Choice
最近幾年比較出圈的萬得微盤股指數就是採用的小市值因子策略,它將市值因子和“每日更新成份股”相結合,實現了可觀的超額收益。該指數選取滬深兩市中(剔除ST、*ST及退市警示標的股票)市值最小的400只股票作為成分股,採用等權重編制方式,每日更新一次成份股,賣出漲幅較大的個股,同時買入跌幅較大的個股,實現高頻次的“高拋低吸”,最終實現了長期向上的走勢。
2、價值因子
價值因子關注的是公司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尋找被市場低估(股票的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股票,幫助投資者在合理的價格範圍內進行資產配置,避免買入估值偏高的熱門股票。
該因子透過分析公司基本面情況,結合市盈率、市淨率等估值指標,來尋找被錯誤定價的股票。在股票因市場過度悲觀、非理性交易行為等原因被過度低估時進行投資,待市場情緒恢復、公司估值迴歸到合理區間時賣出,獲得估值修復的收益。
比如2022年底,高層提出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背景是央企、國企上市公司雖然是各個行業中的佼佼者,普遍具有競爭力強、業績穩定、股息率高等特點,卻長期被大幅低估,很多股票股價長期低於每股淨資產,正是價值因子尋找的被市場錯誤定價的資產。這幾年“中特估”相關股票(尤其是“中字頭”股票)的價值得到越來越多資金的認可,整體走勢較強。
3、成長因子
成長因子重點關注公司的盈利增長和未來發展潛力,透過研究公司的營收增長率、利潤增長率、市場份額、研發投入等指標,來評估公司未來的成長能力和空間。這些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公司往往在新興行業中,其產品或服務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能夠滿足市場的新需求。
成長股的估值可能較高,潛在風險也較高,價格波動較大。當經濟發展趨勢較好或者市場情緒樂觀時,市場需求增加,企業盈利能力提升,成長股的表現往往更好。反之,經濟下行或不確定性增加,或者市場情緒低迷時,成長股的表現可能不如預期,股價波動較大。
對比來看,成長因子和前面介紹的價值因子具有較大的差異。成長指數的彈性高於價值指數,在行情來臨時(區間1),預期收益空間較高;當調整來臨時(區間2),價值指數的抗跌性要高於成長指數。
圖:全指價值和全指成長走勢對比
來源:Choice
4、低波動因子
低波動因子側重於選擇那些股價表現較穩健、波動較小的股票,在市場調整期間的抗跌能力較為出色,往往能提供更高的風險調整後回報。
高波動股票就像彩票,有望付出少量成本獲取巨大的回報,但投資成功率較低。低波動股票安全性較高,市場對其內在回報率的要求會相應降低,但投資成功率較高。
當市場處於下行階段時,高波動股票和低波動股票之間的分化增大,低波動股票跌得更少;當行情來臨時,低波動股票和高波動股票之間的漲幅上有一定差距,但低波動股票往往能跟上市場平均的表現。由於複利效應的存在,長期來看低波動股票相比高波動股票有望獲得更高的收益率。當然,前提是避免選到基本面不佳的殭屍股。
5、紅利因子
紅利因子選取分紅較為穩定、股息率較高的股票,這類公司往往是收入穩定、行業地位穩固的成熟公司,估值較低,安全邊際高,預期收益的確定性較高,通常具有避險屬性,當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時傾向持有紅利股。
紅利因子在震盪行情和下行行情中,一般有望獲取較高的超額收益,體現出防守性和逆週期性的特徵。不足之處在於當市場行情掉頭向上、或者上行趨勢強勁時,彈性不足,漲幅相對落後。
在實際投資中,紅利因子經常和低波動因子相結合,紅利因子有助於避免選到基本面不佳的股票,低波動因子有助於提升抗跌能力,兩者實現強強聯合。比如300紅利低波指數選取50只連續分紅、股息率較高且波動率較低的證券作為成份股,2021年以來表現好於滬深300和滬深300紅利指數。
圖:300紅利低波和300紅利、滬深300走勢對比
來源:Choice,紅線為300紅利低波,玫紅線為300紅利,綠線為滬深300
6、質量因子
質量因子基於公司財務、運營、管理等因素進行選股,指標主要有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營運效率、安全性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篩選出盈利性強、發展穩健、財務質量高和分紅高的股票,以獲得超額收益。
高質量公司通常具有紮實的基本面,具備穩定現金流和持續增長潛力,往往能夠在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時表現更優。不過,高質量公司可能因過度受歡迎而估值偏高,導致未來回報受限;當市場風險偏好較高、資金轉向高風險資產(如科技成長股),或者風險偏好過低、資金偏好低估值資產時,高質量公司可能表現不佳。
7、動量因子
動量因子基於股票價格的“趨勢延續”的理論,認為股票過去的表現在未來某段時間內可能會持續,執行“買入漲勢,賣出跌勢”的操作。比如當一隻股票或資產在一段時間內表現良好,動量因子認為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良好表現的可能性較大。反之亦然。
動量因子能夠有效捕捉市場的短期價格趨勢,使策略在短期內獲得超額收益。在寬幅震盪行情中,股票價格經常發生觸頂回落、探底回升,價格趨勢經常發生反轉,動量因子的有效性會降低,容易在“追漲殺跌”過程中反覆止損,增加交易成本,導致決策失誤率過高。
8、反轉因子
反轉因子主要利用股票價格的反轉效應來獲取收益,即當股票價格出現過度下跌時,未來可能會有反彈的機會,反之亦然。
反轉因子通常與市場趨勢策略呈現負相關性,在震盪市、熊市末期等行情環境中表現較好,而在趨勢明顯的市場中可能表現不佳。
整體上看,不同的因子有不同的使用環境,也有需要注意的風險,下面就來繼續介紹如何正確的使用這些因子。
二、因子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正確運用投資因子,除了需要了解各個因子,還需要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清楚自身的投資目標和風險偏好。
1、選擇適合自己的因子
投資者首先需要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有清晰的認識。如果追求穩健,價值因子、紅利因子、低波動因子可能更合適;如果追求高回報且能夠承受較高風險,成長因子可能更適合。
2、將合適的因子組合起來使用
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單一的投資因子經常會面臨失效的風險,可以將多種因子結合起來使用,構建多因子投資策略,起到“1+1>2”的效果。這種策略構建過程中,需要對多個因子進行分析和研究,考慮不同因子之間的相關性和互動作用,避免將相互衝突、相互抵消的因子組合在一起,導致竹籃打水一場空,無法獲得超額回報。
比如紅利因子和低波動因子結合,相得益彰,過往獲得了較好的回報;成長因子和價值因子,動量因子和反轉因子則不太適合結合起來使用。
3、根據市場環境變化調整因子
投資因子的有效性評估並非一勞永逸。市場環境不斷變化,投資因子的有效性也會隨之改變。一個因子被驗證為有效,是在某段歷史區間內的資料所呈現出來的規律,並不意味著該規律在未來的市場中會持續有效。因此,投資者需要持續學習和研究,經常更新對投資因子的評估,以便及時調整投資策略。
三、結語
因子是投資者選擇指數基金尤其是Smart Beta策略指數基金時需要關注的重要因素。這類策略指數基金透過採用不同的因子和加權策略,旨在提供超越傳統指數的表現。
由於不同因子在不同的行情環境中有不同的表現,不同因子的組合效果也存在較大差異,熟悉和了解各種因子有助於我們根據行情環境選擇合適的策略指數基金,實現我們的配置目標。

雪球官方投資課程升級!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重點介紹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資產的特性;精講優秀標的案例;入群即可獲得1本配套教學書籍……快來加入!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
雪球基金是獲證監會核准的持牌基金銷售機構,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資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