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老大和老二
保命宣告寫在文前:
我們現在住在美國一個小鎮(見《我們在星露谷小城的生活》一文),
以下均只是異域見聞記錄,生活記錄而已,謝謝。
一
上個月參加了一個家長會,不是學校的家長會,而是教會的家長會。
我總結下來,我們這裡的學校不太雞,但是教會非常雞。老師那天咔咔咔嚴肅教育了我們這些家長大半個小時:
-
“小朋友每天應該花15分鐘來做教會的每日作業,獎勵不是重點(小朋友完成6天的每日作業以後週日可以拿獎勵),重點是要幫助孩子養成每日靈脩的習慣。”
-
“每月月初教會會發本月給孩子講的經文內容,我們建議父母要在家帶孩子提前預習,這樣才有家庭-教會聯動教育的效果,這個月還沒拿的趕緊去門口拿。”
-
“這個月我們還發了很多新的經文/問題小卡片,放便大家行走/開車/吃飯時隨時隨處給孩子講”(其實舊的已經發了幾百張了我們還沒聊完)。
我聽這個家長會的時候感覺無比熟悉,彷彿又回到了上海開小學家長會,如果這些內容替換成“每天做計算題”,“家長要幫孩子預習生字”啥,就感覺簡直是無縫對接了。對了,上海的小學也很強調“家校配合”的,乖乖,這都是誰抄的誰。
對了,家長會以後還收到了教會發來的一封總結郵件,最後一句話是“我們知道您是您孩子的主要教導者,我們很榮幸能與您合作!”……
——我不知道人家是怎麼看的,我感覺這就是赤裸裸的良心的敲打。
二
我們老大老二最近受洗了。
(順便說一句,我覺得他們最後的相視一笑實在是太美了)。
他們對受洗這件事都非常明白:受洗本身並不代表能去天堂也不表示受洗了上帝就愛我們更多,我們這樣做是因為主如此教導他自己也如此行。他們的受洗課程裡有一個比喻很有意思:“受洗就好像你在一個籃球隊裡穿上了一件隊服,看到的人就知道你是屬於上帝這個隊的。”
受洗前教會要求他們填一個問卷,也給他們進行了面試,要確認他們的信仰狀況。在他們的問卷裡有一個問題:“你最初是怎麼信主的?”
他們兩個人的答案几乎一樣,都說到了三件事:
-
父母平時在家教導;
-
學校有百寶書課程;
-
教會週日也有很多的教導。
這讓我發現,孩子信仰成長的環境確實也是一個很綜合的事(當然最後也全是在上帝手裡)。很多父母指望孩子5天8小時浸泡在無神論的學校裡,就週日半天受一點信仰教育就能信主——這可行性其實是不高的。
三
我身邊有很多家長超越了上面這一步。
大家不單單每週就是週日去教會,而且他們還把孩子送去基督教學校的。但我最近也聽說有幾個從小去基督教學校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竟然就完全不信主了。
所以我也開始反思我們過去在國內看到的一些教會學校。
(國內有教會學校嗎?有的,是地下的,甚至很多也不太合規。但是是有的。)
大部分國內的教會學校所教導的內容 ,只能說,沒有額外新增“無神論”的內容,很多課程裡可能帶上一些百寶書的知識,比如我們以前用的BJU的教材,數學教到數字7,它會提到上帝用了七天創造了世界——但是除了用這些主內的教材之外,這些教會學校也沒有什麼更特別的部分了。
也是在學語數外,每天也是花大量的時間來做題。所以很多不信主的父母也會原因送孩子去,因為覺得“教會學校的英語學得不錯”,以及“孩子順便學一點基督教的知識也蠻好”。
不單單是國內的教會學校,我知道加州的很多教會學校也是這樣——為什麼受歡迎,因為最後學術成績好。
我不是說,基督徒的孩子就不需要考慮學術成績了,我家孩子成績也還好。但我想說的是,到底我們把時間花在了哪裡,我們到底對學習百寶書有多麼重視——審問一下內心,這件事是可以有答案的。
四
我們現在送孩子去的是一個古典教育的教會學校,這個學校每天花很多時間專門教導孩子百寶書,真的是很多很多很多時間,這個時間多到了我覺得非基督徒應該是不太可能送孩子去這個學校讀書的,因為“太浪費時間了”。
上出來的效果是什麼呢?我家老三7歲,她自己可以讀兒童版的百寶書故事,然後天天在挑刺:
“哎呀,這裡它漏寫了一句經文了,這句經文我背過的,這句經文很重要的……”,巴拉巴拉,背一下。
“哎呀,那裡它漏了一個細節了,這兩個故事中間還有一個故事的,這個故事很重要的……”,巴拉巴拉,講一下。
她話實在是太多了,聽她講也覺得很好笑,但是我心裡是很感動的。我能知道他們老師有逐字逐句地和他們在講這些東西。
這聽上去是真的很美的,但是這些就是要“佔用”孩子學數學,學英語的時間。
五
所以我也開始思考,所以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在我心裡,我真的是覺得孩子學習神的話語重要,還是我覺得孩子把英語數學的成績弄弄好更重要。
我上了這個家長會以後,內心是受到敲打的。我家孩子從小到大,我是用父母的權柄來教育他們做過一些事情的:
比如小時候我讓我家老大老二每天至少要做1-2頁口算題,我覺得這對他們的計算能力培養很有好處。還比如有一段時間我讓小朋友每天要讀幾篇英語的Raz,我覺得這對他們的英語閱讀啊詞彙量啊也很有好處。
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讓孩子們每天靈脩,養成靈脩的好習慣——我感覺我自己都還沒有養成呢……
說孩子忙,孩子是忙,每天回家要做作業,要練琴,要看書。說我忙,我也是忙,我那麼多孩子,也不可能陪每個人做這個做那個——但我想起來,我們老二在低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朗讀打卡,結果我和楊先生每天都陪他朗讀5分鐘啊,打卡了整整兩三年……
所以忙不忙,也是一種藉口,關鍵還是看這件事在我們的心裡是不是真的重要。
六
最後,我有五個孩子,我每天也超級忙,我不太可能陪每個孩子做作業,彈琴,練球——這些事情大部分都要靠他們自覺了。
但我也在想,如果我每天只有30分鐘陪孩子,那我要陪孩子做什麼?以前我會說,我要教孩子中文,或者我要來幫孩子背單詞。但是現在我會想,我要陪孩子一起讀百寶書,我們就一章章從頭開始讀——就算慢也終有讀完的一天。
我覺得這個家長會讓我開了眼的地方,是我發現我以前對自己作為一個基督徒父母的要求實在是太低了。好像只要不教孩子無神論,有空順便給孩子講一點基督徒的價值觀就好了……但是這樣顯然是和百寶書的教導不符的。
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
無論你坐在家裡,
行在路上,
躺下,起來,
都要談論。
也要系在手上為記號,
戴在額上為經文;
——申命記6:6-8
好了,異域見聞,生活記錄彙報完畢,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