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擬對更多自中國製進口的商品徵稅,結果可能會讓美國消費者荷包拮据。彭博資訊19日報導,川普在揚言擴大對總值2000億元中國產品徵稅的同時,可能會發現很難略過佔中國輸美商品半數的電子商品、服飾與紡織品。他上週宣佈的500億元中國製產品徵稅清單,大致上以機器人、航太和汽車等高科技產業為主。

專家分析,美中擴大徵稅的結果,最終使消費者成為輸家。圖為聯想在上海消費電子展的攤位。 (Getty Images)
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分析師陳世淵(Fielding Chen)表示:「他們(川普政府)會把重點放在電子商品上。相較於鞋類,這類產品更高階。他們會聚焦於產品包含多少科技,這是主要原則。若是高科技(產品),就會徵稅。」
川普若決定對中國擴大徵稅,由於這次的稅網撒得更廣,無論惠普(HP)、耐吉(Nike)和沃爾瑪(Walmart)等美國企業,還是對美國市場有高度興趣的海信電器等中國廠商,都可能難逃一劫,因為被川普鎖定的部分中國製造商也是美國品牌的供應商。

圖為海信電視在上海消費電子展的攤位。 (美聯社)
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階研究員賽瑟(Brad Setser)19日在推特發文指出,美國若未對電腦、手機或服飾等「眾多」消費性進口商品徵稅,就無法讓鎖定的中國產品總值達到2500億元。他表示,美國消費者將會「看到╱感受到」新增的2000億元衝擊。
新加坡聯昌國際私人銀行(CIMB Private Bankin)經濟學者宋誠煥(Song Seng Wun)指出:「(貿易戰)最終的輸家將是美國消費者。川普政府以為中國人會先投降。」
據估計,川普最終可能徵稅的中國進口品範圍,將達到去年美國自中國進口的總額,約為5050億元。
而許多中國製造商是全球供應鏈的一環。例如利豐公司專為零售通路採購服飾和玩具,客戶包括沃爾瑪和梅西百貨公司(Macy's Inc.);裕元集團則是耐吉和安德瑪(Under Armour)的供應商。
不過川普可能會對某些企業網開一面,據報導,他的行政團隊對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表示,研議中的擴大徵稅清單並未納入在中國組裝的智慧型手機iPhone。
聯想、海信等擁有龐大業務版圖或希望進軍美國市場的中國消費性電子產品業者,可能會面臨不利衝擊。除蘋果外,美國的許多主要硬體制造商也十分依賴中國製造業者。

圖為華為在上海消費電子展的攤位。 (Getty Images)
馬基特公司(IHS Markit)派駐新加坡的亞太首席經濟學者畢斯瓦(Rajiv Biswas)表示:「川普政府認為,他們能在這場高賭注的撲克牌局中獲勝。美中貿易戰升高所引發的附帶損害將會廣泛蔓延,重創許多在中國電氣與電子產品等產業製造供應鏈中扮演一角的亞洲國家。」





灣區世界日報官方公眾號
每日推送最新灣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