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付小如
上週,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未來影院舉行了“未來影視產業分享會:科技賦能線下沉浸式影視娛樂”活動,吸引了來自影視、科技及相關產業的眾多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科技與影視結合的未來發展趨勢。
活動上,娛樂資本論創始人吳立湘擔綱主持,愛奇藝高階副總裁張航,法國GEDEON Experience總裁、製片人Agnès Garaudel,HTC VIVE Arts執行總監葉心宇,盛世萬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執行長、博新宇宙創始人唐禕程齊聚普熙金融廣場·PUSH藝術中心,一同探討科技如何賦能線下影視娛樂生態。

吳立湘特別讚賞了論壇名稱從“趕超”到“未來”的變更,認為這一變化能夠涵蓋更多、更新的內容,展現了論壇對未來影視產業發展的深度思考和前瞻視野。他提到,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的應用,影視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市場有望超過電影,XR的問題可以依靠AI解決
“科技創新帶來的是兩方面,一方面讓內容體驗變得更獨特,同時也讓商業運營效率變得更高。”張航以愛奇藝《風起洛陽》等專案作品為例,介紹了平臺在VR全感劇場的探索和實踐。表達了想用中國IP講好中國故事的美好願景。

講述愛奇藝的VR發展歷程時,張航回憶道,“2017年,我們開始籌備做這件事。2018年到2019年在上海落地第一個專案。專案體感很高,但是商業上不成功。之後,陸續推出了《唐朝詭事錄》《蒼蘭訣》《風起洛陽》等專案,地點包括上海的豫園,北京的石景山,深圳的歡樂海岸等,商業上摸索出了很好的變現路徑。”
張航提到,本質上愛奇藝是用全球的技術創新,線上下沉浸體驗場景中做工程創新。用中國IP講好中國故事,做商業空間和文旅場景的探索。
張航也在活動上分享對線下沉浸式娛樂的思考,他表示,“娛樂很符合馬斯洛的需求模型,第一層是消遣娛樂,第二層是故事娛樂,第三層是沉浸式娛樂。而VR技術便屬於第三層,能給觀眾帶來更個性化、更彰顯自我,更沉浸式的娛樂。”
中國有2000億的遊戲市場,500多億的電影市場,沉浸式娛樂很快會超過電影市場,潛力無限。其中,使用者會需要很多個性化、更能夠彰顯自我的、更沉浸式的一種體驗。
這些年,愛奇藝在VR娛樂上進行了諸多探索,張航也發現了市場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場地難選,好演員難得,置景坪效不夠高,線上獲流過於依賴平臺等。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張航提出了透過VR技術解決空間問題,透過數字技術置景、生成數字演員等解決內容生產問題。此外,愛奇藝在除了VR外,還在發展遊戲引擎,裝置整合、大空間的行走、定位等技術。接下來,愛奇藝在開發AI大模型驅動的個性化對話的NPC決策,盡力為使用者提供全感體驗。
虛擬現實包括混合現實,統稱為XR。它是用基於現實世界,但是又超越現實世界的手段去呈現一個不同的體驗,這裡有很多想象的空間。它可以讓使用者超越現實,體驗到更多。
唐禕程擁有十五年媒體及IP管理經驗,曾將現象級專案《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體驗》引入亞洲,開創了虛擬現實大空間沉浸式探索商業模式的先河。

唐禕程認為,XR技術為觀眾帶來了全新娛樂體驗,也有助於解決文商旅行業在發展中的一系列困局,沉浸式技術的探索對文旅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有積極的促進和助力作用。
在《胡夫金字塔的探索體驗》中,觀眾既可以還原在金字塔裡面的體驗,同時又可以做到現實世界做不到的事情,比如站在金字塔的頂端觀賞吉薩高原的全景。
唐禕程也從發行方的角度,談到了虛擬現實行業面臨的一些挑戰,“制約行業下一步發展的是裝置的成本,現在VR裝置還是超出了很多觀眾或者普通消費者承受的能力。此外,行業還需要很多優質的內容。”

XR讓人回到過去,沉浸式線下演出商業模式漸成
Gedeon Experience是Gedeon Media Group創新的實體。在過去的25年,Gedeon Media Group一直是法國和國際紀錄片劇作的主要參與者。2019年以來,其開始發力線下沉浸式體驗業務,如高迪的展,還有龐貝古城的展,印象派的展覽等。
Agnès Garaudel現場分享了自己在XR專案上的創新實踐和見解。她認為沉浸式體驗最重要的是“敘事”,以沉浸式技術讓受眾“看”到現實中無法觸及的歷史文化場景,從而加深對歷史與文明的理解。

Agnès Garaudel提到,“我們希望透過VR技術,能讓使用者體驗到歷史,學習知識,感受到情緒。”
會上,Agnès Garaudel介紹了公司現在主推的虛擬現實體驗專案《巴黎1874:共度印象派之夜》。該專案正在巴黎的奧賽博物館展出,佔地700平方米。目的是讓參觀者“回到”1874年4月15日的晚上,來到巴黎和眾多的印象派大師相遇。
製作的過程中,團隊非常注重歷史的真實性。主要沿著三條線前進,第一是復原當年的巴黎街景,第二是還原當時的攝影家納達爾的工作室。第三是還原印象派名家的畫作,最終呈現出了上佳的效果。
HTC VIVE Arts執行總監葉心宇女士,負責HTC全球數位沉浸式文化藝術內容製作以及業務拓展,推動各項虛擬實境藝術展覽專案,作品包含《盧浮宮蒙娜麗莎:越界視野》、奧賽美術館《梵高的調色盤》《永恆聖母院》高雄場、《巴黎舞會》臺北場、《胡夫地平線》北京場等。

現場,葉心宇女士認為,XR的藝術形式應該有多種變化形式,而不僅限於永遠都是XR,這樣才能讓藝術家呈現的方式更多元化,“XR技術在文化遺產儲存上有很大的價值,能讓全球觀眾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去年,HTC VIVE Arts在奧賽美術館裡,做了一個回顧展,運用XR技術帶大家來到梵高最後人生的兩個月當中。
觀眾可以走到梵高的世界裡,體驗作品中的核心價值。體驗內容是作為額外售票的形式搭配著畫展製作的。在4個月的展覽中,有4萬人次的觀賞,每一場的滿座率都超過100%。
葉心宇介紹,“我們和幾個重要的文化機構,策劃了系列展覽,用XR的形式講述歷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帶觀眾體會歷史中的空間、建築、藝術作品等。”
2020年,HTC VIVE Arts跟藝術家蔡國強合作了他本人的第一個藝術作品——《夢遊紫禁城》。讓他的煙火瞬間永遠被儲存到VR當中。另外,蔡國強的紫禁城雕塑的VR作品在上海浦東美術館,現在在世界各地巡迴展覽。
此外,HTC VIVE Arts也推出了沉浸式劇場的表演藝術。
2021年,法國團隊Blanca Li和Chanel等一起推出了《巴黎舞會》沉浸式劇場的作品,觀眾可以穿戴XR裝置來到一個虛擬的世界去參加舞會。最獨特的地方是,它由一個真人舞者帶領觀眾跳舞、表演,在歐洲做了長時間的巡演。
之後,HTC VIVE Arts和Blanca Li的團隊共同打造了一個定幕劇的形式,在臺北做了一個長達六個多月的展演。展演中除了VR外,還有整個實際空間的打造、沉浸式表演、舞臺、劇場、演員等說故事的方式。在中間,觀眾可以在VR裡面可以穿上Chanel高定服在裡面跳舞,跟演員互動。效果奇幻,設計豐富。7月時,該作品會登陸上海,葉心宇現場說到,“歡迎大家參加巴黎舞會。”

關於VR的未來,張航動情地說道,“我們常常會在短期內高估新技術的發展,又會在長期內低估技術的發展。我之前發過一個朋友圈,‘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VR一起慢慢變老’。我相信再過5年、8年,VR會對遊戲、文旅、線下商業、娛樂等行業產生重要的影響。大空間沉浸式行業的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了,未來只要有更多的好內容,就能形成更好的產業鏈。”
娛樂資本論,在XR(擴充套件現實)和VR(虛擬現實)領域推出了很多獨家報道。不僅關注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更關注這些技術如何改變娛樂產業的格局和使用者的體驗。透過採訪業內專家、分析市場資料、撰寫深度文章等方式,為讀者呈現了XR和VR領域的最新動態和趨勢。未來,隨著XR和VR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娛樂資本論將繼續發揮其在行業內的優勢和影響力,為讀者帶來更多精彩的內容。下面是河豚君一些之前的科技方面的報道:
<<<ChatGPT沒有做的AI搜尋,是不是下一個戰場
<<<“AIGC”第一股開盤狂跌21%,AI概念不香了?
<<<首發 | 國內團隊釋出“影片生音訊”通用工具Sora Opera,文生影片解除“靜音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