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銀行,真乃賺錢鬼才

來源/風聲聲
老規矩,先來一道送命題。
接到銀行來電,工作人員告訴你,你的信用卡有被風控風險,為了避免降低額度,建議第一個月最低還款,剩下的,可以跟下期賬單一起。
屆時一次性還清,不收取額外費用。
這時候你可能會猶豫,表示不想辦理分期,對方稱不屬於分期,隨時可以提前還款。
聽起來沒什麼損失,辦還是不辦?
如果辦,那麼恭喜你,你有可能收穫一份36期的還款方案,假設本金兩萬多,利息要7000元。
想提前還款?可以,但請交違約金。

上面截圖所示的這位使用者,可能是聽了銀行說的“隨時可以提前還款”,還到第四個月想取消,被告知需支付違約金。
從文字遊戲層面來看,銀行說“下個月還本金,沒有任何利息及違約金”,這位使用者“拖”了四個月,很可能不佔理。
接下來這位使用者,倒是第二個賬單月就想起來一次性結清了,結果也一樣:
需要支付違約金。

根據這位使用者的說法,工作人員同樣以風控為由,誘導其進行分期,表示如果第二個賬單月一次性還清,只收取一期利息。
我們發現,不少華夏銀行信用卡使用者都碰到過類似套路,大多以風控為由勸說使用者分期,但口頭上告訴使用者,這不屬於分期,降低客戶的牴觸心理。
一旦使用者想一次性償還本金,就會被要求支付違約金。

從我們蒐集到的資料來看,金額大點的,比如本金上萬,多數被自動分成36期。
有位使用者一萬多本金,36期分下來,總利息2900多元。
Ta在小紅書上發帖子拷問華夏銀行:
我很像冤大頭嗎?

她打電話投訴後,銀行表示其當時同意辦理分期,並知曉利息情況。
她讓華夏銀行提供錄音,銀行稱需要調取,並且只能線下,去當地網點聽。
後續是,網點太遠不便前往,這位使用者又不想繼續扯皮,就支付了第一期利息費,還清欠款後登出卡片。
銀行不可能做慈善,電話營銷經常是在合規邊緣瘋狂試探。為了降低後續扯皮成本,建議大家接聽營銷電話時,做好錄音。
採用“風控+無額外費用”話術,形象地詮釋了什麼叫威逼利誘。
如果說銀行賺錢需要點技術含量,華夏銀行顯然悟透了精髓。
使用者的小錢要賺,市場的大錢也要賺。
當其他銀行還在謹慎平衡資產配置時,華夏銀行把債市玩成了“印鈔機”。
華夏銀行2024年實現總投資收益295億元,佔總營收30%。
總投資收益主要分成4塊:投資收益157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79.12億元,匯兌收益7.7億元,其他業務收入51.56億元。
其中,投資收益同比增長66%,創下歷史新高,所佔營收比重為:
16%
這塊收益來自交易性金融資產,已經處置完畢(債券)實現收益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是持有金融資產,因市場價格波動產生的賬面上的收益或損失,屬於還沒處置的。
對於這兩部分收益大幅增長,行長瞿綱解釋:
2024年,華夏銀行把握住了債券市場利率下行機遇。
這個投資水平,股份行一哥招商銀行看了都害怕,招行去年投資收益298億,佔營收比重不到9%,和華夏銀行16%比起來,有點不值一提。中信銀行該資料為13.7%。
是這些頭部股份行投資能力差嗎?
當然不是,投資收益屬於看天吃飯,收益和風險成正比。行情好,短時間內衝高業績,可以書寫利潤神話。行情不好,那就是鬼故事了。
出於風險考量,銀行會謹慎佈局,避免業績波動過大。
另外,像招行零售業務很強,利息收入穩定,中信銀行則對公業務穩定,不用依賴單一高風險業務。
華夏銀行2021年、2022年、2023年投資收益,分別為40.68億元、62.47億元、94.25億,佔營收比4.24%、6.66%、10.11%。
短短4年,投資收益佔營收比重從4%提升到去年的16%,且每年都在提升,足以說明,華夏銀行對該業務的依賴度。
招行該項指標2021年為6.6%,2023年為6.54%,再到2024年的8.8%,整體波動不大。
對比之下,2024年華夏銀行實現利息淨收入620.63億元,同比下滑11.89%
這種“債市依賴症”讓華夏銀行看起來像對沖基金。
前幾天,華夏銀行一季度財報出來了,投資收益23億元,同比下降7.37%,公允價值變動為-24.73億元,去年同期是15.2億元,降幅262%。
算下來,總投資收益為-1.73億元。
收益縮水,再加上利息淨收入持續下滑,直接讓華夏銀行交出了20年來最差的一季度報:
營收同比下降17.73%至181.94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4.04%至50.63億元
這就叫看天吃飯。
關於華夏銀行,業內有個調侃叫“鐵打的董事長,流水的高管”,顧名思義,就是說這家企業高管變動頻繁,但是董事長穩如泰山。
讓業內想不到的是,鐵打的董事長離職了。今年1月底,華夏銀行對外宣佈,董事長李民吉因個人原因辭職。
這距離李民吉當選華夏銀行新一屆董事會董事長,僅1個月左右。
至於個人原因是什麼,官方沒有說。
華夏銀行2024年不良率1.6%,在12家股份行中僅次於渤海銀行,高居第二位,遠高於12家股份行平均值1.35%。
在華夏銀行所有區域中,京津冀地區不良率最高,達到3.67%。2023年12月,華夏銀行天津分行行長墜樓,曾引發外界有諸多猜測。
有聲音認為,李掌舵華夏銀行近8年,離職是觸及“7年輪崗”監管紅線。這或許不是主因。
媒體報道稱,李民吉在辭任之前已“失聯”多時。
去年3月,華夏銀行確定了迎來新一任行長瞿綱,今年3月,迎來新一任董事長楊書劍。
到任華夏銀行前,瞿綱是北京國際信託總經理,楊書劍是北京銀行行長,三家企業背後都站著北京國資委。
李民吉加入華夏銀行之前,在首創證券、北京國際信託等至少5家北京國資委相關企業輪轉過,華夏銀行算是他待得比較久的。
李是湘潭人,在他任內,華夏銀行內部的“湖南幫”問題總被詬病。
楊董是石家莊人,“湖南幫”問題肯定不再是問題。
同時,楊董是北京銀行老人,待了28年。華夏銀行的員工要考慮的是,會不會出現“北京銀行幫”問題。
而楊董要考慮的是,如何提升華夏銀行資產質量以及擺脫對投資收益的過度依賴。
心有餘力的話,再考慮一下如何最佳化營銷手段,讓使用者多一分信任,少一點避雷。
所有命運饋贈的“財技”,都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END
行研君
你們怎麼看?底下留言區見~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點選這裡,800000+份報告免費下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