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徵關稅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做法,嚴重違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美國想靠關稅實現供應鏈本土重建,就要完全推翻全球化,難度極大,須警惕關稅僅是開端
文|《財經》實習生 蔣瑛芙 記者 施智梁
編輯|施智梁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佈對所有進口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加徵25%的關稅。4月4日下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在官微上表示堅決反對,希望美方能傾聽產業界呼聲,及時糾正錯誤行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於3月27日表示,美方的做法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也無益於解決自身的問題。
中汽協稱,汽車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透過高效的跨國產供鏈體系,實現全球資源的最優配置,為世界各地使用者提供了既安全又便利的交通和物流工具。美方為一己之利加徵關稅,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做法,嚴重違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破壞正常貿易秩序,對全球汽車產業產供鏈穩定造成較大沖擊,並將進一步抬升汽車價格,給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消費者造成額外負擔,也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負面影響。
據中汽協的產銷報告資料,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累計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全年產銷穩中有進,產銷量繼續保持在3000萬輛以上規模。
其中國內銷量2557.7萬輛,同比增長1.6%;出口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

此次加徵25%關稅的做法,無疑是對全球自由貿易的一次打擊。這一舉措不僅將對全球汽車產業鏈造成深遠影響,更將在多個層面上引發連鎖反應。此舉將提高在美銷售的外國汽車成本,影響全球主要汽車出口國的市場份額,擾亂長期以來形成的國際分工體系。
多位業內專家告訴《財經》,由於中國車出口美國的量不算多,對中國品牌車企的影響並不直接,同樣受影響的還有合資企業返銷到美國的產品,這裡面就有通用、福特和特斯拉的在華工廠。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汽車業人士告訴《財經》,此舉對產業鏈的影響還要進一步評估,短時間吃虧的肯定是美國車企和使用者。美國想靠關稅解決供應鏈本土重建,就必須完全推翻全球化,這基本是異想天開。關稅之爭只是開端,後續變化要深入研究對策。
針對此,中汽協也呼籲美國政府傾聽產業界呼聲,及時糾正錯誤行為,透過磋商交流,尋求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以開放、包容、合作的態度開展國際貿易,共同維護全球汽車產業的繁榮與穩定。同時積極尋求與國際同行的協作以應對此次危機。

責編 | 王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