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5個字 閱讀時長:3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大家為什麼不信。
說說天水幼兒園的事情。
比較令人震驚,似乎再一次驗證了:
這個世界就是個草臺班子。
然而通報釋出之後,公眾的疑慮並沒有消除。
網上各種質疑和猜測,都出來了:
給人一種全民破案的感覺。
每個人都往裡添材加料,事情搞得越來越破朔迷離。
我看到也有人回應這些質疑:
比如鉛鉻黃的使用劑量,以及鉛珞黃其實是無味的。
網上的質疑當然有合理性,但問題在於,很多人並沒有科學的知識儲備,而更願意從陰謀論的角度來拼湊資訊。
我想起了幾年前的疫苗事件,當時獸爺寫出了《疫苗之王》一炮而紅,但獸爺本來也前媒體從業人員,那篇文章也堪比調查報道。
哪像現在的自媒體,不可同日而語。
這其實不是個例了,每次遇到公共事件,輿論都是亂糟糟。
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1、有關部門
有關部門在應對公共輿情的時候,越是落後的地方,越是不得要領。
越是被動,越是披露不及時,越是不會互動,留給輿論發酵的空間就越大。
事後來看,網際網路都是有記憶的,做鴕鳥的效果其實更差。
這塊不多說了,懂得都懂。
2、輿論下沉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特別是短影片的普及,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結構80%的學歷都不超過高中。
在涉及到專業問題的公共輿情中,幾乎沒有多少人是有知識儲備的,這就造成了質疑甚至陰謀論大行其道。
當然,低學歷可能普遍壓力更大,宣洩的需求也更大,討論的方向也更偏激。
不用迴避,輿論下沉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情緒宣洩已經成為輿論主流,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面對的現狀,也是有關部門需要面對的新的問題
3、記者去哪了?
這個問題已經說了好幾年了。
每次出現類似的情況,大家都會覺得,如果有記者來報道一下,情況可能會好很多。
當年大家汙名化記者的時候,喜歡說一句,只相信藍底白字。
如今輿論下沉,連藍底白字都不相信了,任由質疑猜測大行其道,然後等待新的熱點,最後不了了之。
長久以往,激起的是情緒,耗散的是信任。
但是,如果有記者在中間做一個緩衝器:
寫一些專業的報道,來平息大家的質疑;
寫一些一線家屬的採訪,打消大家的疑慮;
闢謠一些不專業的猜測,可以阻斷謠言的傳播;
持續關注事件,也可以監督推動當地的解決程序。
……
然而,目前這些都不太能看得到。
我不知道,是怎麼到今天這個樣子的,但我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呼籲記者的迴歸,推動地方公開透明,推動輿論理性監督。
就這樣。
搞個大新聞,大家都急了。
昨天盤中股市大漲,一舉站上3500,特別是房地產板塊爆發,有訊息稱:
下週要召開時隔十年的高規格會議,宣佈重磅樓市政策。
可以繼續閱讀:搞個大新聞。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