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個超級IPO誕生了。
投資界訊息,7月8日,北京屹唐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屹唐股份”)正式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格為8.45元/股,開盤大漲超200%,市值一度突破770億,截至收盤,屹唐股份上漲174.56%,報收23.20元,市值達685.69億元。
此次IPO,屹唐以24.97億元募資額位列北京地區第一。
屹唐股份身後,北京國資坐鎮。9年前,在亦莊國投的支援下,半導體專家陸郝安博士帶領屹唐打響半導體裝置跨國併購的第一槍,屹唐由此開啟產業破局之旅,在國際市場闖出名堂。
此前,屹唐經歷一場漫長的上市征途。如今成功IPO,標誌著國產半導體上市潮拉開序幕——長鑫儲存、紫光展銳、上海超矽、摩爾線程、沐曦整合、粵芯半導體…..所有人都在爭搶這個寶貴的IPO視窗。

始於一場跨國併購,他臨危受命
屹唐半導體的故事,始於當年一場震動業界的併購案。
2016年5月,矽谷,中國半導體裝置國際併購案第一單落定——在北京亦莊國投的主導下,屹唐盛龍以約3億美元的總價,成功買下矽谷的半導體裝置公司Mattson Technology(MTI),這是一家半導體晶圓蝕刻機臺裝置供應商,是當時知名的積體電路製造裝置供應商之一。
屹唐的這一次出手併購,不僅填補國內高階半導體裝置領域的技術空白,更開創了中國資本跨國併購半導體裝置企業的先河。以此為基點,亦莊國投成立屹唐半導體,故事徐徐展開。
然而困難很快浮現。收購完成後,股權的巨大變更引起客戶對技術安全的擔憂,MTI訂單銳減40%,2016年Q4營收暴跌至1.03億美元(僅為前一年的60%)。此外,公司還面臨著高管集體離職、現金流瀕臨斷裂的危機時刻。
彼時,半導體行業資深專家陸郝安臨危受命。實際上,無論是這場至關重要的收購,還是此後屹唐股份的崛起,總裁兼CEO陸郝安都是一個關鍵人物。
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技術大牛。1977年,陸郝安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後在弗吉尼亞大學獲得固態物理學博士學位。縱觀他的履歷——曾參與英特爾大連晶片廠建設,主導亞洲首個晶片廠裝置供應鏈;還一舉將SEMICON China打造成全球最大半導體產業平臺。
接過屹唐的指揮棒後,陸郝安組建起一支跨國聯合團隊,透過保留MTI原技術骨幹、注重研發等方式,逐步重建客戶信任。
2018年,屹唐的北京亦莊工廠建成,首臺國產化幹法去膠裝置下線,標誌著本土化生產能力形成。此後,國內12英寸晶圓廠覆蓋率從15%躍升至60%,成為國產替代關鍵力量。
利用Mattson完整的智慧財產權,屹唐半導體建立起全球化研發製造網路,為全球12英寸晶圓廠客戶提供相關裝置及應用方案,產品成功進入臺積電、三星等國際尖端產線。
最終,屹唐半導體形成以北京為總部,中國、美國、德國為研發、製造基地的生產佈局,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
上市的號角隨之吹響。2021年6月,屹唐IPO申請獲上交所上市委受理,此後上市進度有所延遲。根據招股書,屹唐半導體實際控制人為經開區管委會下設機構財政審計局,其透過亦莊國投持有公司100%的股權。屹唐盛龍對公司持股比例為45.05%,為屹唐股份的直接控股股東。

直到今天,北京國資終於收穫了一個超級IPO。

一年營收超40億,VC/PE雲集
隨著成功IPO,屹唐的神秘面紗被揭開。
根據招股書,屹唐半導體是一家面向全球經營的半導體裝置公司,主要從事積體電路製造過程中所需晶圓加工裝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有三大核心產品:幹法去膠裝置、快速熱處理裝置、幹法刻蝕裝置,共同形成了公司的技術壁壘。
所謂幹法去膠裝置,是指在光刻工藝後精準剝離光刻膠殘留,避免化學汙染影響晶片效能,直接關乎晶片良率。目前,幹法去膠裝置是屹唐半導體的一大“利器”,公司在半導體去膠退火裝置領域居於前列。
招股書顯示,2023年屹唐半導體的幹法去膠裝置、快速熱處理裝置的市場佔有率均位居全球第二。
2022年至2024年,屹唐半導體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7.63億元、39.31億元和46.33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83億元、3.1億元和5.4億元。

屹唐半導體的客戶陣容龐大,如臺積電、三星電子、美光科技、英特爾、SK海力士、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江儲存等。截至2024年6月,公司產品全球累計裝機數量已超過4600臺。
這也曾是創投圈的現象級專案。2020年,彼時風頭正盛的屹唐半導體連獲三輪融資——
2020年5月,A輪,海松資本、招銀國際資本、鴻道投資、金浦投資等參與;
2020年9月,B輪,元禾控股、深創投、IDG資本、紅杉中國、元禾厚望、華登國際、華控基金、絲路華創、石溪資本、基石資本等也來了;
2020年10月,C輪,則匯聚了黃浦江資本、CPE源峰、亦莊控股、中科圖靈、橙葉投資等。
除了北京國資之外,在IPO前,海松資本及關聯方共同持股超10%,為屹唐股份第二大機構股東;南京招銀持股為3.8%;鴻道致鑫持股3.13%;共青城漸升持股為2.64%;此外還有IDG資本和紅杉中國的身影,CPE源峰和深創投同樣在列。
陪伴多年,身後投資人終於迎來收穫時刻。

爭搶視窗,半導體上市潮來了
這是一縷風向標:國產半導體IPO正在爆發。
正如7月7日,證監會官網顯示,國產DRAM記憶體晶片大廠長鑫儲存啟動上市輔導。成立於2016年,長鑫儲存曾在2024年3月完成一輪108億元的戰略融資後,估值達到約1400億,妥妥的巨無霸。
同樣備受矚目的還有紫光展銳。6月27日,紫光展銳在上海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啟動A股上市程序,有望成為國產智慧手機晶片第一股。根據胡潤研究院《2025全球獨角獸榜》,紫光展銳估值為715億元。
放眼望去,半導體獨角獸軍團正在湧向IPO。
猶記得6月30日,A股三大交易所一夜之間新增受理41家IPO企業,其中包括兩家明星半導體公司——國產GPU獨角獸摩爾線程、沐曦積體電路。
這兩家同時誕生於2020年,致力於自主研發全棧高效能通用GPU晶片及計算平臺。其中,摩爾線程此次擬募資高達80億元,Pre-IPO輪投前估值為246億元;沐曦的招股書透露,最近一次外部股權融資對應的投後估值為210億元。
上海半導體獨角獸也在加速。6月13日,上海超矽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請獲上交所受理,擬募資49.65億元。上海超矽填補國內大尺寸矽片空白,至今累計完成7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200億。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超矽是繼去年11月西安奕斯偉材料IPO申請獲得科創板受理之後,又一家獲科創板受理的未盈利半導體企業。
悄然間,A股大門前已排起長長的隊伍——被廣州寄予厚望的粵芯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傑理科技、儲存晶片大普微、積體電路設計企業昂瑞微、以及度亙核芯……浩浩蕩蕩。屹唐成功IPO,勢必將形成示範效應。
眾所周知,幾年前國產替代背景下湧現一波半導體創業潮,賽道變得擁擠,然而半導體極度燒錢,回報週期漫長,再加上經歷了多輪瘋狂融資後,國產半導體公司已經難以在一級市場融資,眾多公司處於虧損苦撐的艱難境地。
上市,成為一場攸關生死的競賽。過去兩年,A股上市節奏放緩,大家壓力陡升。如今好不容易迎來A股上市曙光,沒有人能夠錯過——一旦錯過上市機會,也許就真的被洗牌出局了。
這是彌足珍貴的IPO視窗。目之所及,大家的腳步越來越快了。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