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破解增長難題,找到生意增長的新機會?

這一兩年來,很多出國遊玩過的人,都會感嘆中國服務業的發達。不僅服務非常便捷,比如凌晨兩點叫跑腿幫忙買藥、高鐵上都能點到外賣,而且服務種類非常豐富,上門喂貓遛狗、陪診、代人下單等等……各類服務應有盡有。連很多久居中國的外國人,回到他們國家後,都會各種不適應,覺得不方便的地方很多。
近年來,消費市場相對疲軟,越來越卷的競爭壓力讓很多企業遭遇內卷困境。但在總量增速偏低的同時,也有一個結構上的變化:商品消費下降,服務消費增長。換句話說,“服務”正在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新機會。企業要在存量博弈中找到新增長點,就一定要理解當下中國服務經濟的趨勢和特徵。
在5月30日由《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聯合企業微信共同舉辦的“2024實幹企業家峰會”上,攜程旅行、途虎養車、萬科物業等知名企業圍繞激發顧客需求、建立顧客信任、提升人效比等熱點話題展開探討,從自身出發講述了2024年企業應該如何破解生意增長難題。
從“滿足需求”走向“激發需求”
眾所周知,中國社會正發生兩個關鍵變化,一是從短缺走向豐裕,二是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少子化。
這讓人們的消費價值觀發生了質的變化。過去,主流是基本需要的滿足,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為愛、尊嚴和自我實現買單。因此,未來的中國消費市場將有三大剛性、主流需求——愛漂亮,要健康,怕孤獨。它們既非常抽象,又極具彈性,可以延伸至許多消費場景,湧現出許多新場景。
與消費價值觀相適應,企業原來主要是“滿足需求”,比拼的是“更快”,結果是越來越“卷”;面對低垂果實被摘光吃盡的現實,和高彈性的新需求,企業只有“激發需求”,才能實現可持續的增長。
為此,企業必須和使用者建立直接的連線,並透過深度溝通了解使用者,尤其是挖掘、洞察、激發消費者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無意識”的需求,從而創造顧客,抓住商機
比如,很多人都習慣用攜程來訂機票、酒店,可是,旅行中的消費者,只有這兩種需求嗎?顯然不是。除了機票和酒店之外的其他增值需求,該如何激發呢?這需要和使用者建立長期的聯絡。
現在,使用者下單後,攜程便邀請使用者加入用企業微信拉的社群。群裡都是同一時間去同一地方旅遊的人。在群裡,攜程不僅回答使用者的諮詢,及時地解決旅行中的各種問題,還提供很多溫馨的服務,比如在出發前推送行李物品清單、天氣、口碑攻略等。而且,使用者在群裡的聊天,會激發出許多新需求。這便成為攜程的新機會。資料顯示,進群使用者的訂單轉化率是未進群使用者的2倍;諸如公司團建、家庭出遊、幫父母報老年團這樣的複雜出行需求,攜程也成為入群使用者的首選。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穗華口腔。口腔服務是一個高客單價、高知識門檻、高流失率的行業,大多數客戶其實意識不到自己的潛在需求。比如一個人牙疼,拔牙後不疼了,他就覺得問題解決了,實際上拔完牙還需要種牙,不然會導致其他牙齒鬆動。使用者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就不會想到要去處理這些問題。所以,如果能深度瞭解客戶,長期溝通,做精準科普,那就有機會“激發需求”。
因此,穗華口腔把CRM和企業微信打通,引導到店諮詢的客戶新增企業微信。企業微信則根據CRM系統的資訊,自動給客戶打上齲齒、正畸等標籤,還將同一類客戶分成不同階段,如已拔牙但未種牙的客戶,第一天的標籤是“拔牙-未種植-關懷期”,第八天起更新為“拔牙-未種植-科普期”。基於這些標籤,穗華口腔向潛在客戶、客戶定向推送千人千面的科普內容,有的是介紹缺牙的危害,有的則是正畸後牙套臉、瘦臉等反應會否發生。
這種精細化的深度溝通,激發了許多客戶內心的潛在需求。穗華口腔透過企業微信運營了20多萬客戶,在過去的一年裡實現了超過46%的收入增長。
打破資訊差,構建長期信任
很多服務行業中,資訊不對稱的現象頗為突出,導致消費者不易做出消費決策,因此,企業為贏得消費者信任所做的投入——“信任成本”——非常高。這一特點,在美容、口腔、眼科、培訓等高客單價行業則更為顯著。而缺乏信任的服務,不僅會容易造成客戶流失,還會損害企業的聲譽和形象。因此,不管是要謀求增長,還是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都需要建構起長期信任。
怎麼做?透過深溝通打破資訊差。
在不少消費者眼裡,汽車保養這個行業中買賣雙方的資訊不對等現象比較突出。面對“心裡沒數”的車主,途虎養車如何建立信任?他們的答案是,用企業微信主動打破資訊差。
每位客戶,途虎養車都會用企業微信加好友。除了定期提醒對方養車,更重要的是提前傳送養車方案,把服務流程、價格、用工用料清單主動攤給車主,材料費、工時費、機油機濾用什麼品牌,全都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車主對專案和費用有疑問,可以拿著報價單去比價、問懂車的朋友,也可以在企業微信上隨時諮詢途虎養車的工作人員。
客戶進店後,如果車輛經檢測有新增專案,途虎養車會主動傳送檢測異常結果和電子報價單,做到有圖有真相;此外,養車作業過程也實現了全程透明。途虎養車由此進入了滾雪球式的良性迴圈:養車過程和費用越透明,資訊差越小,車主越安心、放心,越信任途虎養車,越傾向長期使用途虎養車。
有了長期的信任,消費者和服務企業就不再是單次交易的淺關係,而是長期服務的深關係。企業微信和微信的連線,不僅走出了打破資訊差的第一步,也為企業、機構和每一位客戶建立深關係提供了強大賦能。這也要求企業摒棄“短營銷”的思維和行為——以猛發優惠券為手段,以下單為目的,短期看似乎有些增長,但若是忽視了建立長期信任,無疑是涸澤而漁。
在醫療、美容、教培、金融、保險等高溢價的長週期行業,長信任的價值遠遠大於短營銷。
提高人效,以低成本提供好服務
服務業對人的依賴很大,但現實是,人力成本越來越貴,尤其是高階服務業。因此,要想提高企業利潤,就必須抓住提升服務人效比這個關鍵。
一家教成年人學鋼琴的培訓機構,簡成鋼琴,僅靠3名運營人員,就管理了2萬名粉絲,運營了1700個群,實現了高達50%的粉絲付費率,服務了上萬名顧客,年營收上千萬元。
它的做法很具代表性:使用企業微信,把大量瑣碎的、重複的工作做了標準化、流程化處理。例如,簡成鋼琴用“智慧表格”自建了上課進度管理系統,設定提醒規則,自動提醒運營人員近期需跟進的重要、緊急任務,而老闆則透過“儀表盤”掌控著全域性的資料。這一系統不僅簡便、易用,保證了服務的高質量,成本也能承擔,所以,服務人效和利潤自然就上去了。
數字化對提升大企業的人效也有顯著效果。萬科物業在全國服務了超過3800個小區、1500萬業主,服務口碑好、續約率、物業費收繳率行業領先。那麼,它是如何讓業主滿意的?靠人海戰術?成本必是天文數字、得不償失。真正的“秘訣”就是用數字化提升了人效,讓每位管家可為平均500戶業主提供繁而不雜、忙而不亂的高效服務。例如,萬科物業將內部報事報修工單系統接入了企微,管家巡查發現問題,能及時通知到崗位責任人,管家還能在企微裡跟進工單的處理進度。
當業主在企業微信上諮詢“朋友車輛怎麼進小區”“燃氣灶打不著火怎麼辦”等常見問題時,管家便用企業微信的“快捷回覆”秒回;報修則是“一鍵轉工單”,自動、無縫推送給維修師傅,確保又快又好。數字化讓人效倍增,讓萬科物業的極致服務、秒速響應成為可能。
數字工具的一個關鍵特徵是,邊際成本極低。只要建好了知識庫,搭好了服務流程,明確了服務標準,實現了閉環的質量監測、管理,就能實現低成本、優服務、高人效。因此,企業在數字化上的投入是一次性的,帶來的卻是長期的產出。
在經濟學家香帥看來,服務日益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核心驅動力。企業微信無疑是這一新引擎的核心元件之一,不僅將消費者和企業連線起來,更賦能深度溝通,構建深度關係的長期信任;不僅服務好消費者意識到的需求,更激發出尚未意識到的潛在需求;不僅確保服務的高質量,更要實現服務人效的飛躍。可以說,數字時代的服務經濟,是新增長的星辰大海。
鄧中華 | 文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