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了:留學生回國落地就被抓!還有華人在美鋃鐺入獄,竟只因….

溫哥華港灣
(微信ID:bcbaynews)
警惕!越來越多華人回國後被警方約談,甚至面臨刑事指控!原因也讓人意想不到:涉嫌收取涉詐資金、參與洗錢活動!
更讓人驚訝的是,很多人其實並不是詐騙分子,只是為了省點手續費、圖個高匯率,選擇了微信群、朋友圈裡的“私人換匯”廣告…

資金來路不明,留學生換匯後賬戶被凍結
對很多人來說,留學生小七的經歷是一記警鐘。
2023年8月,在英國求學的小七正忙著寫論文。一天,她在留學生微信群裡看到一條換匯資訊:
“內部渠道,英鎊兌人民幣7.8,即時到賬!”
這個匯率比在銀行換要划算不少,加上對方出示的"某金融機構工作證"也讓她放心。
小七很快透過轉出了5000英鎊,對方也及時打入了4.3萬元人民幣,交易順利完成。
她當時根本沒想到,這會成為她日後麻煩的開端。

一個月後,她回國剛落地浦東機場,銀行卡突然被提示“司法凍結、暫停交易”,無法使用。
不久後,吉林警方聯絡了她,稱調查結果顯示,她此前換匯收到的那筆人民幣中,有3萬元屬於涉詐資金。
雖然她並不知情,但警方仍要求她全額退賠涉案資金,並接受調查。
小七說:"警方明確告訴我,根據《刑法》191條,贓款必須原路返還。他們展示的案例裡,還有人因類似情況被判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幸運的是,警方最終沒有對小七追責,但她的銀行賬戶被封長達半年時間,房租、學費、日常生活都陷入困境。
她一度懷疑,自己只是“換了點生活費”,怎麼就成了“涉案人員”?

法律不講情面!不知情≠免責
很多人可能也會有和小七同樣的疑惑:“我又沒參與詐騙,為什麼要負責任?”
但按照中國法律,你的行為是否違法,關鍵在於你是否參與了“可疑資金”流轉過程,而不是你主觀上是否知道。
根據《刑法》第191條、第312條等相關規定:
如果你收取了來歷不明的資金,即使並不知道是贓款,也有可能被認定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或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
換句話說:你轉賬,就留下了證據;你收錢,可疑資金就流入你名下; 一旦被查,解釋清楚之前,你都可能被列為調查物件,還要走法院文書等各種程式。

即使最終未被追究刑責,可賬戶凍結、生活受限、個人信用受損,也會給你帶來極大困擾。
類似經歷,華人圈頻繁發生
在微博、小紅書、Reddit等社交媒體上,最近有不少留學生和海外華人都分享過相似遭遇:
   •   “只是換了幾千鎊學費錢,回國後被派出所叫去做筆錄。”
   •   “銀行卡無預警被凍結,銀行說是資金來源涉及詐騙。”
   •   “花了整整三個月才把賬號解封,還差點耽誤學業。”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
透過微信群、WhatsApp等非正規渠道換匯,導致捲入非法資金鍊。
有時對方是詐騙團伙成員,有時是“中間人”代收代付,但資金一旦流轉到你的賬戶,就可能被認定“涉及案情”。
在加拿大的你,相信也沒少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信群裡看到換外幣的訊息。
不少人會認為,私下交易一下,匯率好,又方便,又快捷何樂而不為。
萬萬沒想到,私下換匯涉嫌違法洗黑錢,不僅可能被罰款,更有可能會鋃鐺入獄。
此前,一名住在加州的華人就因為換匯要去坐牢
定居在洛杉磯的華人錢先生(化名)當時順利完成了換匯,既沒有受騙也沒有被搶劫,但卻被FBI找上門,說他涉嫌“洗錢”
“我的人民幣是從中國匯來的合法收入,怎麼就洗錢了呢?”錢先生一頭霧水。

原來,他的人民幣雖然沒問題,但他換來的美元卻是犯罪團伙的販毒所得!
最終,錢先生換來的美元不僅被全部沒收,其本人還為此鋃鐺入獄接受警方的調查。
律師表示,洗錢罪依照涉案人扮演的角色不同、洗錢金額的多少、是否為非法所得、是否和販毒有關,以及是否有犯罪記錄等不同情況,會酌情判處被告5到20年的牢刑。
在錢先生的案例中,雖然他不知道對方的錢不乾淨,但這不能作為脫罪的理由。
在加拿大,這幾年網上也不時爆出有華人在換匯時被騙甚至被搶的駭人經歷:
比如今年1月,就有網友在小紅書上爆料稱:在多倫多華人聚居的中餐館外,慘遭同胞+印度人團伙襲擊,人民幣89500元直接打水漂,還被兜頭狂噴胡椒水
只能說這些真是血淋淋的教訓啊,近年來,由於發生了多起案件類似案件,中領館也多次發文提醒,大家一定不要輕信朋友圈“朋友”各種“優惠換匯”、“低價代購”廣告。

不私下換匯,不代購!換匯務必透過正規、合法渠道,切勿因圖一時方便而因小失大!
畢竟,“朋友”未必可靠,守法才能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