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接到多名中國公民求助,反映遭遇換匯詐騙。詐騙分子多在朋友圈、微信群等釋出廣告,以“優惠匯率”和“便捷操作”吸引受害者上當。
“靠譜換匯”讓你有去無回
此前,華人王某因國內家人急需用錢,想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轉賬給家人。恰巧此時,其網友小C表示需要美元,兩人隨即約定直接進行換匯交易。小C稱,自己國內的銀行卡月度轉賬額度已滿,將請兩個朋友協助轉賬。

王某表示同意,並將美元轉至小C提供的美元賬戶。不久,王某家人收到國內不同省市轉來兩筆人民幣匯款,一切似乎都很順利。然而,半天不到,其家人收款賬戶被凍結。經瞭解,兩筆匯款涉嫌屬於詐騙贓款,受害人均已向警方報案,因此導致其家人收款賬戶被公安機關凍結。

年輕人更是騙子的“目標”之一。群裡的人,也不一定是你認識的人。
留學生韓某在同學群中與他人兌換美元,一男子主動聯絡稱可提供正規、優惠換匯服務。經商議雙方達成一致,對方稱已將美元匯至指定賬戶,並向韓某出示一張“轉賬記錄”,韓某遂向對方轉賬5萬元人民幣,但始終未收到美元。對方多次以轉賬延遲為由推脫,最後將其拉黑。後來韓某詢問其同學,發現大家均不認識此人,才發現自己被騙。
一旦上鉤,有的受害者在給錢後無法聯絡上詐騙分子,有的受害者收款賬戶因涉及電詐資金匯入被有關部門依法查封,影響收款人正常工作、生活。

換匯店疑被華女員工挪用數百萬美元
早前,在加拿大本拿比(Burnaby)一家貨幣兌換店就出現了換匯”事故“。報道指,該店的一名前僱員被指控詐騙公司超過440萬美元(當時匯率)。
據報道,這家位於Crystal Mall換匯店一直以來幫助在加的客戶匯錢回國。
2022年3月,前員工王某 (* Wang,音譯) 及其母親王X (* Wang,音譯) 被店鋪提起民事訴訟。

未經授權的交易
根據該公司的其中一單民事索賠通知,2022 年 1 月,公司在其每日分類賬中發現了一筆未經授權且與任何已知客戶都不匹配的交易。
訴訟稱,發起並完成此次交易的員工王某,她告訴該公司自己弄錯了,並且在事後還“不小心”刪除了與此相關的所有記錄和電子郵件。

後來,王某把這筆錢還上(42,000 元人民幣,約5800美元),隨即離職回國。
公司大概是越想越不通,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操作。起訴檔案顯示,透過公司的內部調查發現,才發現多年來賬目上存在數百筆未經授權的交易,均是在王某工作期間完成並在賬本上簽字的。
該公司表示,截至去年10月份,已發現 457 起此類未經授權的交易,總額近 2400 萬人民幣(440萬美元,當時匯率)。

換匯店的民事索賠通知中寫道:“只有王女士自己清楚自己所作所為的全部後果。”
該公司表示,並不瞭解王女士的詐騙計劃的全部細節,但聲稱她利用未經授權的交易將資金轉入她在國內設立的賬戶,然後在對賬過程中掩蓋自己的蹤跡。
但王某否認了上述所有的說法。
在對該公司的訴訟的回應中,王某說她錯誤地將 2022 年 1 月的交易傳送給了她認為是一個在國內的前客戶。並且自己已經立即償還了這筆錢,然後再從國內客戶那裡收回,但公司拒絕讓她檢視以前客戶的資訊。
王某否認任何挪用公司資金的指控,並表示除了她之外,還有五個人在不同時間負責境外交易。
王女士表示,她自2022年1月開始就沒有在店裡上班,原因是公司指示她做一些她不同意、可能違法的事情,包括沒有向加拿大金融交易和報告分析中心 (FINTRAC) 報告某些客戶及其交易,以及簽署了她的老闆施某(* Shi,音譯)偽造的客戶簽名的交易。
王某聲稱,由於施某不會說流利的英語,施某還強迫她在與加拿大銀行通話時冒充她,要求其辦理施某的個人賬戶。
王女士稱,她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保住工作。
該公司在回應中否認施某強迫王某冒充她,而是表示施某在與加拿大銀行交談時有時會讓員工為她翻譯。
事後,換匯店的訴訟成功將王某及其母親的資產凍結,包括一棟價值160萬加元(約113萬美元)的房子。
目前,王某及其母親的律師均否認所有指控,案件尚未經過法院裁決。此案計劃於2025年4月14日進行為期23天的庭審。
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謹提醒領區中國公民,切忌貪圖便利或便宜,輕信各種私人換匯資訊,不僅容易損失錢財,還可能成為犯罪分子洗錢工具。要提高反詐意識,務必透過銀行等正規渠道換匯。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理智識別各種型別騙局。
全美報警、求助電話:911(可要求中文服務)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24小時):+86-10-12308或+86-10-65612308
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1-415-9296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