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Mc阿骨打,剛田侮
眼看春節臨近,廣大年輕人紛紛拎起行李箱,踏上了返鄉的旅程。按理說,回家過年本該是一件溫馨的事。但在網際網路上,一種名為“發瘋過年”的現象,卻悄然席捲開來。
什麼是發瘋過年?這說白了就是在過年期間,人們主動開啟“防護罩”,用一種近乎“瘋狂”的方式,回應一切“刺耳”的聲音。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譬如,年輕人回到家中,許久未見的親戚們共聚一堂。為打破尷尬的局面,“沒話找話”的情況,總會讓人尬到腳趾扣地。正如二舅“啥時候回來的”的問詢,表面上看著關切,實則一點也不走心。
此時,一句“前兩天”的發瘋回應,宛如“用尷尬打敗尷尬”,足以讓二舅鎩羽而歸,連忙躲進廚房忙活。
同樣,年輕人的“婚戀情況”,往往是一眾親戚的“八卦焦點”。此時,一旦有人問到“怎麼不帶物件回來?”,“不知道帶哪個”的回應,便能讓對方眼前一黑,主動終結話題。

而過年期間關於“工作情況”的交流,背後難免暗藏著“比較”和“同儕壓力”的殺機。與其花口舌去解釋,不如直接回應自己在做“牛馬”來得痛快。

類似的現象不勝列舉。彷彿2025年的春節,將會是有史以來最瘋狂的春節。
但仔細觀察,情況卻恰恰相反。年輕人精神在網上發瘋,現實生活中,身體卻老老實實回了家。
畢竟,大家在外經歷了一年的風風雨雨。春節來臨,人們所期望的還是過上一個闔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年。只是年輕人“人在江湖飄”,難免會和家人產生隔閡。所謂“發瘋過年”,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宣洩。

△年輕人所期望的,還是過一個其樂融融的年
發瘋歸發瘋,年還得好好過。
而就在此時,我在抖音看到了有關“滿分新年”的最新解法。


實際上,想過一個其樂融融的“滿分春節”,代際間的溝通至關重要。但是,溝通並不是“雞同鴨講”、各說各話,而是需要家人之間相互理解,達到一種情感的同頻。
此時,好的內容就是溝通的重要道具,也是家人之間的橋樑。

△譬如,經典小品《送水工》,就藉助搞笑的情節,抒發了“不要忽視家人付出”的道理
開啟抖音,兩部新年主題的微電影,便讓大家看到了關於“滿分新年”的詮釋。
其中,抖音和OLAY推出的微電影,直接精準捕捉到了廣大年輕人的“共性”。
和故事中在外打拼的酷滕一樣,許多年輕人為事業奔波,無形中卻忽略了家庭。待到過年回家方才發現,原本熟悉的家竟變得陌生,平日裡自己對家人的關心可謂少之又少。
酷滕本想和母親交流感情,卻“為時已晚”。一位“心懷怪胎”的不速之客早已鳩佔鵲巢。這小子對酷滕母親的需求瞭如指掌,大有“妄圖取代”親兒子地位的重大嫌疑。
這樣的劇情,讓年輕人們產生了極強的代入感,甚至不禁“背後一涼”:難道最理解和關心父母的,是賣保健品的騙子?

△這段表演非常精彩,“不速之客”講話夾槍帶棒,酷騰只得“倉皇應戰”,代入感極強
好在,酷滕技高一籌,憑藉著OLAY超紅瓶水乳霜適合冬季護膚的滋潤效果,輕鬆“拿捏”媽媽,在“以物傳情”的過程中,戳中了媽媽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此刻,“陪伴”的深刻主題被傳遞而出,“過年回家送禮,大牌OLAY才有面兒”的資訊點和品牌優勢,也藉由故事的昇華,巧妙地鐫刻進了觀眾心智。

△微電影中,OLAY超紅瓶水乳霜可視為劇作中的“麥高芬”,不僅推動了情節發展,而且幫助觀眾進行了新年送禮決策
雖說家人間陪伴和關心必不可少,但“過度關心”反而會成為年輕人痛苦的根源。於是,抖音和溪木源推出的微電影便以此為切入,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故事。
故事中,經常在小品裡當“網友嘴替”的呂嚴,乾脆當了一把“身替”。一個愛看動漫、生活隨性的“純宅男”,過年在家被媽媽嫌棄又懶又單身,臉上也是“又紅又糙,邋里邋遢”。這樣的橋段洞察有點過於精準了,像剛到大年初三,就已經被父母嫌棄懶散的自己。

△呂嚴的設定和表演過於真實,讓觀眾感覺在“照鏡子”
大過年的,“遇事不決先被催婚”彷彿是春節的鐵律,呂嚴不幸也被捲入其中。然而在“姐弟血脈壓制”、“霸總人設包裝”、“素人爆改”、“溪木源面膜救急儀表”等一系列爆笑操作後,呂嚴的“虛假人設”遭遇“重大翻車”。
但是,精心構造的人設總比不上真誠,呂嚴喜歡動漫,愛喝奶茶的“真實本色,反而給女孩帶來了好感。此刻,呂嚴拿出姐姐準備的“溪木源護膚套裝”,作為給女生見面禮,倆人一拍即合,皆大歡喜。

從“相親困境”中萃取出真誠、做自己、要幸福的議題,故事的編排無疑是為“催婚”問題提供了代際間理解的契機。
與此同時,原本皮膚敏感、臉“又紅又糙”的呂嚴,靠著溪木源的“加持”下皮膚光滑水潤又交了好運。在多重笑料中,溪木源禮盒“敏感肌選溪木源,新春紅運不紅臉”的賣點也深入人心。

△結合故事中的使用場景,溪木源禮盒亦為觀眾呈現了一種美好的願景,令觀眾印象深刻
除了抖音站內宣發,兩部微電影也已上線優酷平臺。多渠道宣發的加持,讓大家在微電影搞笑離譜的劇情中,get到了應對“發瘋過年”問題的解決之道。於此同時,品牌理念、賣點也藉由微電影內容的傳播,在新年之際直達使用者內心。

如果說兩部微電影是讓幾代人能夠打破情感上的隔閡、擁抱彼此,那麼三場跨越時空的演唱會,則是讓幾代人找到共同記憶,歡聚一堂的“最大公約數”。
現代年輕人刷抖音,不論是旅行,變裝,遊戲還是運動類的短影片,都經常能夠聽到90年代香港的粵語金曲作為背景音樂,而這些“爸爸輩”的音樂,同樣也是自己父母年輕時最時尚最熱門的流行音樂。
正是因此,抖音新春音樂現場演攜手英皇家族的《粵來樂好》專場,就是統一了兩代人的審美,既帶來了當年的許多精彩的回憶,也用新時代的網際網路直播形式增加了更多的互動樂趣。

演唱會以紀念冊作為開場的引子,透過紀念冊的引入銜接每位港樂歌手的舞臺表演,將“家”的概念貫穿前後。

家族的“大姐姐”霍汶希拿著一本關於英皇家族的紀念冊,裡面是用照片和文字記錄著每一位英皇成員的故事與經歷。當霍汶希翻開紀念冊,回憶著與英皇老朋友的過往,從古巨基到歐陽震華,以及關智斌,溫碧霞,李克勤等等熟悉又親切的照片一一映入眼簾。
那時的他們正青春年少,是如今年輕人爸爸媽媽們年輕時的“男神女神”。可是幾十年之後,這些港星年輕時的模樣和音樂又常常在抖音上被年輕人們做出二創影片,穩穩地統一了兩代人的審美。

演唱會的音樂自然也是情懷滿滿,比如從電視機一直火到智慧手機的《上海灘》主題曲一響,不同年齡的幾代人,腦海中都會出現許文強的瀟灑身影,跟隨音樂一起回到電視劇中的經典場景。
這首歌有多火?
前幾天在網上,一位廣州大叔在地鐵上唱出這首歌,竟然引出了一位外國的黑人小哥敲打拉桿箱為大叔伴奏,之後甚至還一起合唱了一番。臨了,還依依不捨的跟大叔握手道別,頗有知音相遇卻要分別的惋惜。

共同的記憶,可以讓完全不同的人打破隔閡,擁抱彼此。中國人和外國友人尚且如此,一家人更不必多說了。
當一身許文強同款的歐陽震華在演唱會上唱出《上海灘》主題曲,一瞬間也喚醒了幾代人的港劇DNA,雖然歐陽震華在影視圈裡更有名氣,但這一次觀眾們也發現他唱歌同樣好聽,以至於一家子無論幾口人,都沉浸於浪奔浪留的旋律中,因此久久不能自拔。

當同臺演出的古巨基唱出了那首流淌於幾代人青春的《愛得太遲》,螢幕前的觀眾不光感嘆當初的愛情不夠圓滿,更感嘆親情太過短暫。
好在基仔仍是“何書桓”那副帥氣模樣,還能用歌聲撫平幾代人的情感創傷。

當李克勤唱起這首讓他紅遍內地,引起幾代人共鳴的《紅日》,全場也因此興起了一陣大合唱。
這首新春唱K必點金曲,此時此刻也讓幾代人high在一起,一起對抗命運的顛沛流離與曲折離奇,相信終有一天紅日也會為他們升起。

有些回憶屬於兩代人,而有些回憶則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浪漫。抖音新春音樂現場的國風佳年華就帶來了一場充滿古韻的視聽盛宴,帶來跨越千年的共同回憶。
在1月20日上演的抖音新春音樂現場的國風佳年華中,一家人同樣可以開開心心、整整齊齊,共同感受到五千年文化的永恆魅力。
比如胡夏用流行的唱法重新詮釋李白的《將進酒》,讓不同年齡的人欣賞新形式的藝術表演,讓經典的李白詩詞展現出新的色彩與風格,老中青三代人,各自會有不同的感受與感動。

2024年爆火的《黑神話:悟空》讓喜歡孫悟空的年輕人又多了一個“天命人”的稱號。
而國風佳年華則是給觀眾帶來了戴荃的《悟空》,曲終後,標誌性的“緊箍”一亮相,讓眾多“天命人”共同回想起去年的種種回憶。

在1月22日的小年演唱會,除了傳統的各種演唱節目之外,又是玩出了新的花樣。
當張韶涵再次唱起火遍全網的《無名的人》,我也看到,有人聽完感動到立下定要出人頭地的決心,有她的粉絲未來還想聽她唱下去,還有專業觀眾高度評價了她對大熱單曲的獨特演繹。可見張韶涵充滿生命力的嗓子,也藉著頗有共鳴的歌詞,感染了這一年為生活奮鬥的幾代人。

在吳青峰出道的2004年,彼時王源距成為TF練習生還有7年。
但在當天晚上,當80後吳青峰與00后王源共同唱起《小精靈》和《小情歌》,從TFBOYS代表作唱到蘇打綠代表作,當兩代人愛聽的歌無縫銜接,代際間的隔閡此刻也彷彿被化解。

之前飯圈有一個說法,猜一個人的年齡,只要問出ta喜歡的明星就好了。但是看過抖音這三場超時空演唱會後,60後,70後也可能會從此喜歡上了王源或張韶涵,00後甚至10後也可能因此開始粉歐陽震華和李克勤。
兩代人不僅可能因此消除了隔閡和誤解,還會多了一些共鳴以及新的話題。來年春節,可能會出現很多“隔代同好會”。
而在演唱會引起大家對內容共鳴時,品牌營銷也以豐富、立體的形式,自然觸達了廣大使用者的心智。除了其他晚會最常見的燈箱植入、大曝光資源之外,在抖音電商的閉環層面,“直播間鎖鏈”可直接將晚會流量匯入品牌直播間。
不僅如此,抖音還邀請明星,直接進入品牌直播間參與互動,可謂以“多管齊下”的形式為品牌帶來聲量和銷量:
譬如,溪木源在張遠進播期間,拿到了直播間護膚榜第一的好成績。

而OLAY在徐藝洋進播時,同時線上人數輕鬆破萬。


看完了微電影和演出,我的思緒彷彿又回到了遙遠的記憶深處。
在那個“車馬很慢”的年代,春節往往是一家老小空前團結的時刻:老爸老媽在廚房忙前忙後,準備著年夜飯;爺爺奶奶則守在電視機前,期待著即將上演的小品;追求時髦的老舅早已迫不及待,想用蹩腳的廣東話唱首粵語金曲;在外打拼的小姨拎著大包小包趕回家中,給大家帶來新奇的禮物。
這些其樂融融,熱鬧非凡場景,構成了永恆的記憶片段。

但時過境遷,這種感覺在當下,彷彿成了一種稀缺。在快節奏的生活當中,我們彷彿忽視了“春節”的初心。“發瘋過年”好像成為了一種無奈的宣洩。
但此時,新年滿分計劃卻深刻洞察到了人們最真切的需求,巧妙地用“好內容”給出瞭解決方案:
兩部微電影精準捕捉了春節期間人們的問題和困惑,並透過好的故事,給出了對應的解法。原來一家人之間彼此理解,未必需要長篇大論的說教。一起看上一齣爆笑的喜劇,看似尖銳的矛盾,也許就能在歡聲笑語中被化解。
而三個超時空演唱會,則展現了不同年代人可以有共同的話題,歌聲中真誠的情感,就是一家人產生共鳴的催化劑。讓幾代人一起懷念往昔,珍惜當下,展望未來。
而抖音的洞察力,同樣體現線上下活動當中。當我們脫離兩點一線的上下班通勤,也想趁著春節多出去走走,擁抱精彩生活時,抖音也在上海江灣裡園區MEET678舉辦了一場線下市集。不論你來自何地,都能從熱鬧的氛圍中,收穫滿滿的年味。

與此同時,為了讓大家能夠享受到“買得對”的滿分過年體驗,近百位涵蓋各垂類領域的KOC,從日用百貨到生活美妝,透過KOC的經驗分享,使用者在琳琅滿目的年貨好物當中發現切合個人需求和痛點的品質之選,採買年貨有了更多元的選擇。
這個春節,抖音對大眾的需求和情緒,進行了精準的洞察,並透過層次豐富的“內容盛宴”,打破了線上、線下的次元壁。這不僅讓觀眾在精彩的內容中,獲得打破隔閡、收穫溫情的契機,更為品牌方構建出了“滿分心意”的載體。
從老少咸宜、誠意滿滿的線上微電影、演唱會,到線下品類豐富的年貨集市。觀眾欣賞到了優質內容,找到了好的年貨。而對品牌來說,網路時代的觀眾注意力是有限的,直白且機械的價值輸出,已不符合時代潮流,很難讓觀眾“買賬”。而此時,“內容”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其中,好的內容可以視作“橋樑”,在內容的加持下,品牌優質的理念和產品賣點,能夠高效傳遞給觀眾;與此同時,好的內容也可以看作“槓桿”,在好內容的多次傳播、發酵的過程中,品牌和商家也能借此觸達更多消費者、潛在消費者。
畢竟,“內容為王”絕非空話一句:在當下,符合觀眾需求的好內容,才能帶來好的流量。而好的流量,亦能為品牌商家帶來更好的增量。
所以在2025年春節,抖音也依託好內容的加持,讓平臺、品牌與使用者之間實現了“三方共贏”。

設計/視覺:Lvv

↓有多少人被過年送禮這件事逼瘋了?↓
↓打工人正在把桔子酒店當作“安全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