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養叔的貓
來源:雪球
是什麼塑造了我們這個世界?是能源 。
它不僅從物質上塑造了我們的世界, 還從地緣政治上塑造了我們的世界。
19世紀, 煤炭塑造了日不落帝國的世界工廠地位, 英國引領了世界一百多年。
20世紀, 石油塑造了美利堅世界工廠地位, 美國引領了世界又一個一百年。
美國從1910年代至今, 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第一強國,其核心基礎是建立在對化石能源的極致運用上 。 貓叔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 美國在石油開採、 使用和出口方面從20世紀初以來, 一直在全球發揮著主導作用。 不僅如此, 美國軍隊遍佈全球, 保護著們的石油利益, 從中東到南美, 凡是有石油的地方, 一定有美國的身影。 美國採用軍事、 政治、 外交、 經濟等多種手段, 向其他國家展示著自己的權威和控制力。
煤炭讓英國稱霸百年, 石油讓美國主導至今。 這不是偶然, 而是因為能源就是文明的底層架構。
21世紀, 可再生能源會從物質上塑造出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又會從地緣政治上塑造出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人類對能源的使用進入2010年代後, 可再生能源如火如荼, 而以美國為首的國家, 卻繼續在化石能源的老路上, 不斷髮起綠色衝擊。
現在的《 大美麗法案》 就是最經典的代表。
毋庸置疑, 《 大美麗法案》 本質上是美國面對能源轉型焦慮的反應。 在石油時代建立的全球霸權體系, 在可再生能源時代面臨挑戰。 中國在光伏、 風電、 電池、 電動車等新能源全產業鏈的領先地位, 讓美國感受到了“ 能源話語權” 的流失。
美國試圖透過政策手段延緩這一程序, 但歷史的車輪很難逆轉。 就像英國無法阻止石油時代的到來一樣, 化石能源強國也難以永遠阻擋可再生能源的浪潮。 日不落帝國終究會明白, 太陽的東昇西落不會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
關鍵問題是, 放諸四海, 誰能在這場新能源革命中建立起類似美國在石油時代的主導地位?
從目前的態勢看, 中國在新能源產業鏈的深度和廣度都有明顯優勢。 但最終的勝負, 還要看技術創新、 產業升級、 國際合作等多個維度的競爭。
能源革命不僅是技術革命, 更是文明形態的根本性變革。 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在物質上重塑世界, 有四點。
第一, 推動了能源生產模式的根本性轉變
傳統的供電模式是一種集中式供電, 少數大型發電廠( 火電、 核電) 集中供電, 透過龐大的輸電網路分配
可再生能源的供電帶來新興的分散式模式, 千家萬戶的屋頂光伏、 分散式風電、 儲能系統形成微電網, 每個建築都可能成為“ 發電廠” 。
這種轉變將促使能源系統變得更加靈活、 韌性更強, 但也更加複雜。
第二, 重新定義了能源基礎設施
智慧電網將取代傳統電網, 成為新的“ 能源網際網路” 。 充電樁網路成為新的“ 加油站” 體系。 儲能設施成為新的“ 戰略儲備” 。
第三, 製造業生態徹底重構
1、 產業鏈條邁向全面電動化。
鋼鐵行業可能會從焦炭鍊鋼轉向電弧爐鍊鋼, 甚至氫能鍊鋼。
化工行業可能會從石油化工轉向電化學合成。
交通運輸行業已經開始從內燃機轉向電驅動, 未來, 不僅是汽車, 還包括船舶、 飛機的電驅動也會到來。
建材行業, 如水泥、 玻璃等高耗能行業的電氣化改造也會勢在必然。
當然, 這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長期的規劃和落地。
2、 生產成本結構重新洗牌。
未來, 電力成本將成為製造業最核心的競爭要素! 擁有廉價清潔電力的地區將獲得新的製造業優勢。 傳統的“ 靠近原料產地” 可能會讓位於“ 靠近清潔能源富集區” 。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資料顯示, 2018年, 美國資料中心的用電量為76太瓦時( TWh) , 佔美國國內用電量的1.9%; 他們預計, 到2028年, 這一數字將至少達到325太瓦時( 佔總用電量的6.7%) 。 諮詢公司Rystad Energy預計, 到2035年, 美國整體電力需求將增長16%。
如果沒有價格實惠的可再生能源( 或核聚變技術的快速突破, 貓叔認為可控核聚變的大規模商用20年內不太現實) , 所有這些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的電力可能無法及時供應。
Meta公司位於路易斯安那州的蘇克雷資料中心正與安特吉公司合作, 投資32億美元用於燃氣輪機, 為其計算機提供可靠的電力, 並投資15億美元用於風能和太陽能, 以減少其碳足跡。
在德克薩斯州阿比林, 由 OpenAI、 甲骨文和微軟組成的星際之門聯盟正在建設其首個數據中心, 因為該中心靠近豐富的風力發電場。 同時, 為了確保冗餘, 他們還在現場安裝了 10 臺通用電氣 Vernova 燃氣輪機, 以便使用更多天然氣來發電。 雖然美國天然氣資源豐富, 但燃氣輪機卻短缺。 如果你現在下單購買新燃氣輪機, 如果運氣好一點, 五年後你就能幸運地擁有它了。 美國的許多能源設施計劃在 2028 年投入使用, 但新建的燃氣輪機要到 2030 年才能交付! 那麼, 如果沒有快速部署的太陽能發電, 美國經濟將陷入停滯。
2024年, 全美81%的新增電力專案是太陽能和電池儲能專案。 其中三分之一的太陽能發電量( 約11吉瓦) 位於德克薩斯州, 用於為資料中心供電。 加利福尼亞州和佛羅里達州各安裝了約5吉瓦的太陽能發電量。 好不誇張地說, 人類已經在與人工智慧和加密貨幣競爭電力。 加密貨幣( 比特幣) 挖礦的電力消耗, 將 2023 年將德克薩斯州的批發電價提高了5%。 一旦面對全球氣候變化下的極端高溫, 矛盾就會到來, 一邊是人工智慧對可靠電力的需求, 一邊是人類不想在盛夏出門的空調需求。
與AI搶奪電力的現實已經發生, 德克薩斯州即將出臺一項新法律( SB 6) , 允許電網管理人員在電力需求高漲時切斷資料中心的供電。
第四, 數字化與能源融合加快
能源物聯網成為現實, 每個用電裝置都成為資料節點。 AI演算法將最佳化能源排程, 實現供需即時匹配。 而區塊鏈技術將促使能源交易去中心化成為可能。
推動新的新商業模式湧現, 比如能源即服務(EaaS), 使用者不再購買裝置, 而是購買能源服務。 虛擬電廠的出現, 透過軟體整合分散的能源資源。 啟用碳交易市場, 碳排放成為可交易的商品。 儲能成為能源物聯網中的關鍵基礎。
美國愛荷華州 83% 的電力來自風能和太陽能。 最新《 大美麗法案》 的規定是, 開發商需要在法案頒佈後 12 個月內啟動風能或太陽能專案, 才能獲得全額稅收抵免, 且沒有最後期限。 之後啟動的專案必須在 2027 年底前完工, 才能在抵免到期前獲得抵免。 由於太陽能專案對間歇性負載的需求, 去年全國大規模電池儲能部署幾乎翻了一番, 達到30吉瓦。
但如果該法案如預期獲得透過, 豐田在北卡羅來納州正在建設的價值130億美元的鋰離子電池工廠, 以及現代在佐治亞州價值80億美元的電池和汽車工廠的需求可能會低於預期。 雖然《 美麗大法案》 支援先進核能, 劃撥1.25億美元用於開發軍用小型模組化反應堆。 美國的人工智慧行業也青睞核聚變的低碳、 小規模潛力, 不過貓叔還是認為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堆帶來的安全性焦慮會遠比風光致命。
休斯頓能源交易億萬富翁約翰· 阿諾德( John Arnold) 說: “ 每次華盛頓的控制權發生變化時, 就改變哪些燃料獲得補貼、 哪些燃料受到懲罰的政策, 這幾乎是運營一個需要長期規劃和穩定供應鏈的能源系統最愚蠢的方式。 ”
是的, 能源系統需要長期的規劃和落地。
可再生能源從地緣政治上塑造我們的世界, 有三點。
第一, 石油美元體系的鬆動
美元與石油繫結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面臨挑戰, 可再生能源交易可能繞過美元結算, 新能源裝置貿易的計價貨幣多元化…… 這些都將可能撬動石油美元體系。
能源國家也會面臨壓力, 短期務實, 沒事, 但任何國家都會看長遠。 長遠來看, 傳統能源出口收入面臨長期下降趨勢, 那麼就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地緣政治影響力來源。 推動全球地緣政治重塑。
第二, 新興能源強國的崛起
中國佔據了可再生能源產業鏈的主導地位, 控制了全球70%以上的光伏產能、 60%以上的風電產能, 在動力電池領域佔據絕對優勢( 寧德時代、 比亞迪等) , 在稀土開採和加工方面近乎壟斷。
21世紀, 中國可能複製英國在煤炭時代以及美國在石油時代的路徑: 技術領先→產業主導→金融影響→地緣政治話語權。
其他國家, 比如, 挪威的海上風電和氫能技術發展不錯, 丹麥的風電技術和經驗也不錯…… 未來, 這些國家可能成為新能源時代的“ 技術沙特” , 進一步重塑全球地緣政治格局。
第三, 新的能源標準之爭
包括不限於充電標準、 儲能技術標準的制定權, 類似於5G標準之爭, 但影響更加深遠, 誰掌握標準制定權, 誰將獲得巨大的先發優勢。
其他還有很多隨著能源轉型而來的地緣政治重塑, 政治上的, 文化上的, 地理上的, 外交上的, 甚至軍事上的, 都可能面臨一場新的重塑。
一言以蔽之。
21世紀已經不是20世紀的化石燃料時代, 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但風物長宜放眼量, 未來, 可再生能源是大勢所趨, 誰能在這場能源變革中佔據主導地位, 誰就能塑造21世紀乃至更長時期的世界格局。 我們正在見證的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換代, 而是整個人類社會組織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大而美的法案 , 最終會成就了誰的風光?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於“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透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基金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