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工廠起火,15秒燒死19名中國工人,無保險、拿最低工資:他們的悲劇每天都在發生

文 | 有書唐適願 · 主播 | 雲灣

最近,發生了一件非常讓人痛心的事情。
就在24日上午,韓國的一家電池工廠爆炸起火,燒死了23名工人。
火災發生的時候,他們正在工廠的車間工作。
忽然聽到“啪”的一聲爆響,堆放電池成品的區域開始冒出白煙。
工人們立刻衝向那些電池,快速尋找出問題的電池組,想要將其轉移處理。
然而,就在他們挪動電池組的過程中,旁邊堆放電池的區域也開始燃燒。
一組發生問題,所有電池都會出現危險。
整個區域的電池都因燃燒的高溫開始爆炸,廠房立刻就被煙霧充滿。
有的工人反應迅速,拿來滅火器,試圖撲滅火焰。
但那麼多的電池,滅火的速度根本趕不上火勢蔓延的速度。
爆炸聲接連響起,火光瞬間吞噬整個車間。
車間內的工人們四處逃散,想要找到逃生的出口。
可是煙霧瀰漫,讓他們看不清方向,地上又到處堆滿了電池,一不留神就會磕絆到,嚴重阻礙了他們逃生。
再加上起火的車間在二樓,想要快速逃出廠房,對他們來說就是難上加難。

從後來的監控影片看到,短短15秒,只有15秒的時間,煙霧就已經完全覆蓋了廠房。
這些工人們,也永遠地沉睡在了裡面。
23名工人,有19名都來自中國,最年輕的才23歲,是一名在韓留學生,叫小陳。
小陳只是想依靠自己的手來賺得一些生活費,卻在最好的年紀、在人生剛剛開始的時候,葬身異國他鄉。
小陳的舅舅說:
“知道訊息的那一刻,感覺天都塌了。”
在事故發生之後,有和遇難者一起到韓國務工的朋友公佈了工廠的相關情況:
這家工廠是專門製造鋰電池的,廠裡有100多名工人,不完全是工廠的正式員工,像這些遇難者,都是工廠僱傭的臨時工。
他們不會長期在這裡工作,只當介紹人聯絡他們的時候,才會到相應的工廠去工作一段時間。
因此,他們沒有保險,對工廠的環境、廠房的路線都不熟悉——這也是火災發生時,很多人無法快速逃出的一大原因。
還有工人透露,該工廠曾經就發生過類似的火災;
上崗前,廠方也提醒過他們,會有這樣的風險,但也只是提醒而已,自始至終都無人對他們進行消防培訓和演練。
看到這裡就能知道,這家工廠對於消防安全方面的問題非常疏忽,對工人也極不上心。
而且,由於很多工人都是臨時工,所以工廠支付的也是韓國的最低工資。
於是,評論區就有了許多質疑和指責的言論:
“低廉的工資,失去了高貴的生命!”
“明知工廠不安全還不回來,這不就是自己把自己放進危險裡嗎?”
“好言難勸該死的鬼,這要是在國內,就不會有這些事了。”
“為什麼要去國外賺錢,國外的月亮更圓?”
“都想去國外,都想當留子,現在好了,徹底不用回來了。”
“國內沒工作?”
對於這些評論我只想說:未知其全貌,勿隨意置評!
據工人透露,發生火災的工廠裡100多名工人,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的朝鮮族女性,她們基本都是30到40歲的已婚婦女。
這些人為什麼要跑到韓國去打工呢?
她們難道不想在家附近工作嗎?
難道不知道在國內更安全更舒服嗎?
答案是:不是不想,是不能。
這些在韓務工的,很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自身又沒有很高的學歷。
這樣的條件想在本地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是非常非常難的。
如果想要賺錢養家,就必須外出打工。
她們也知道國內有好的工作,但那是在廣州,在福建,在離家很遙遠的各大城市裡。
已婚的中年婦女,哪有那麼輕鬆地離開家。
除了賺錢以外,也要看顧家人。
她們的居住地大多在東北,在邊境附近。
南下求職,路途遠時間久,家裡如果有什麼事情,她們很難及時照顧到。
相對來說,韓國的距離更近些,回家也更方便。
而且,朝鮮族的民族方言和韓語相通,到韓國之後,交流並不困難。
到手的薪資換算過來,一小時大概是51元左右,算上加班費,一個月大概能拿到1.57萬的工資。
既能賺錢養家,又能照看家人。
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三四十歲的年紀,既疲憊,又困惑。
4年前的夏天,江西鄱陽遭遇洪水,無數房屋被沖毀,多名居民流離失所。
其中,有一個叫黃紫益的中年男人,他帶著一家6口人,借住在親戚家裡。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黃紫益雙眼空洞,神色疲憊。
2013年,黃紫益家突遭變故,80多歲的奶奶去世,父親又患上癌症,姐姐得了黑色素瘤。
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黃紫益一人身上,他是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另外還要負擔高額的醫藥費。
與此同時,在98年就被洪水衝成危房的居所,也終於難以為繼。
萬般無奈之下,黃紫益東拼西湊借了五六十萬,蓋了一套新房。
身上揹著幾十萬的債務,家裡還有老人孩子要養活。
為了生計,黃紫益只能到福建去打工。
然而,誰能想到,借錢蓋上的房子,債還沒還清,房就被大雨沖塌。
當時倒塌的房屋裡,還有他跟別人借的5萬塊。
房屋坍塌的那一刻,黃紫益甚至想衝進去把錢拿出來,是女兒抱著他的腿攔著他,才沒有去。
面對鏡頭的時候,黃紫益說:
“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還有2021年黑龍江發生的巨大車禍。
那是9月的一個凌晨,一輛滿載著乘客的無牌拖拉機,與一輛大貨車相撞。
當場造成15人死亡。
他們大多是周邊村子的村民,車禍發生的時候,他們是要到20公里外的採摘園去工作。
20公里,對於這些沒有交通工具的村民來說,只能依靠這輛沒什麼安全係數可言的拖拉機。
每天凌晨兩點,拖拉機就到各家各戶去接人,集體前往工作地點,直到晚上五點採摘工作結束,再一同回家。
一整天,十幾個小時,也不過只有一兩百塊的工資。
但他們沒有辦法了。
他們的家裡都有父母需要贍養,有子女需要撫育。
沒有這份工作,讓他們拿什麼生活,拿什麼吃飯,拿什麼供孩子讀書、供父母吃藥看病?
不是生活所迫,誰願遠走他鄉?
不是萬般無奈,誰願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生活二字說來簡單,輕飄飄的十四筆,卻壓死多少普通人。
前兩天刷到一個影片。
一位環衛工阿姨在夜班的時候渴得不行,又不會手機點單,只能求助一位年輕人,希望能讓他幫忙買一杯檸檬水。
阿姨從兜裡掏出一把零錢,裡面甚至有一角的硬幣,她全部遞給了年輕人。
年輕人看著手裡的零錢,心裡有些發酸,所以在買了檸檬水之後,沒有收阿姨的錢。
而是對阿姨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他說今天的檸檬水買三送一。
於是把錢還給了阿姨。
阿姨沒說什麼,只是將檸檬水拿出來後,將塑膠袋遞迴給了年輕人,說袋子可以裝東西。
阿姨的行為讓年輕人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就把塑膠袋接了過來。
在阿姨走後,年輕人把袋子拿出來想要扔掉,發現裡面裝著一張5元的紙幣。
阿姨不是需要年輕人的一杯檸檬水,而是需要他幫忙買一杯檸檬水。
我們或許不需要去“同情”,但不能不去“共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面對生活的心酸和無奈,也都有自己的難處。
我們有時候可能幫不上他們什麼,但也不要隨隨便便去指責。
高樓大廈可以不理解戈壁大山,但也請不要站在高樓傲慢地質疑大山。
《月亮與六便士》裡說:
“我們拼盡全力,不過是為了過完平凡的一生。”
每個人都是為了生活奔波,感恩我們的幸運,也理解他人的不幸。
我們都在嚮往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對凡事保持一顆善良之心,裝下世間萬千苦難。
點個在看,願世間平安,願世人順遂如願。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