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一聽我笑就知道我窮

財富從笑聲裡溢位來。

狸貓   
來源|答案如下(ID:theanswer163)
封面來源《了不起的蓋茨比》劇照
最近的網際網路真是越來越看不明白,“老錢風”穿搭剛過氣,又出現了“老錢風”笑聲。
在TikTok上一條很火的短影片裡,美國億萬富豪、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手拿高腳杯開懷大笑,配文“哥們笑得很有錢”。隨著他的笑聲,畫面閃過豪車、別墅、股票……彷彿財富正從他的笑聲裡溢位來[1]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正在發出有錢人的笑聲 / TikTok
小紅書也有網友熱議,有人吐槽自己的商學院教授笑起來就是“老錢模板”——一開口,精英氣質撲面而來[2]
難道有錢人連笑聲都和我們不一樣?
笑,是全人類共有的交流方式,也是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展的一項技能[3]。人類嬰兒在能開口說話之前,就已經能自主地微笑和發出笑聲了[4][5]
無論是不是“老錢”,要想發出笑聲,都得“走流程”。
我們大笑時,身體其實在完成一場精密的”肌肉協奏曲“,離不開胸肺、面部、喉內肌群的共同參與[6][7]
像擠氣球一樣,負責呼吸的肋間肌和橫膈膜強力收縮,把空氣從肺部快速擠出,這股氣流衝擊喉部肌肉,像撥動琴絃般產生振動,每收縮一次就爆出一個"哈"聲[3][7]
位於顴骨與嘴角之間的顴大肌拉起嘴角,我們會露出燦爛的笑容,要是笑得太猛,喉嚨肌肉還會不受控地收縮,發出各種平時說話不太可能發出的“怪動靜”,例如”噗嗤“聲或破音[6][7]
從聽者角度來看,無論是有錢人發出的”哈哈哈“,還是沒錢的你擠出的“嘿嘿嘿”,笑聲都具有一些普遍的聲學特徵。
在聲譜上看,笑聲的間隔非常規律,強弱變化也十分流暢[7][8]
一系列短促的類似母音的音節填充著我們的笑聲,每個音節長約75毫秒,每次發聲的間隔平均為210毫秒,以此有規律地重複,就構成了具有明顯諧波結構的笑聲[8]。每個人笑起來的聲音不同,但總是存在相似的母音音素[8]
發出笑聲時,中腦與腦幹區將我們的情緒與身體反應連線,協調笑的動作[9][10] / Unsplash
所以你看,人的笑聲雖然有千萬種,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是發聲器官、聲學特徵,還是大腦的參與,在笑聲上都是一致的。
不過,有錢人的笑聲真的會更"高階"嗎?
也不大可能。因為在那些讓我們笑起來不一樣的生理因素上,“老錢們”也沒有更高貴。
笑的時候,我們的聲帶會開啟、關閉或是持續閉合,產生振動週期,人和人之間的聲帶振動模式有差異,這是讓我們的笑聲不盡相同的關鍵因素[11]
除此之外,嘴巴的張合程度像調節音響大小一樣控制我們的笑聲;笑聲的音高可以透過抬高或降低喉頭來改變;咽喉的寬窄影響著笑聲的音色質感[11]
但關鍵在於——億萬富翁的聲帶不會鑲金,咽喉也不會自動變成”高定款“。在生理學層面,沒有任何具有統計意義的研究能夠證明,財富地位身份更高的人,笑得更動聽。
在社交場合,發自內心的"捧腹大笑"與社交性的"禮貌微笑"在聲音表現上差異明顯 / Unsplash
與此同時,對於“評價一段笑聲好不好聽”,我們也存在相對一致的偏好取向。人耳覺得哪類笑聲更積極動聽,不會管那個人是不是“老錢”。
與刻板平直的笑聲相比,我們普遍更喜歡那些節奏多樣、”抑揚頓挫“的笑聲,因為它們與自然狀態下發出的笑聲更接近[12]
如果音調逐漸降低、持續時間慢慢減小,我們會覺得笑聲更自然、更友善[12]。人笑得越真誠,越自發, 還越能得到請託人的信任[13]
笑得越真誠,越容易激發合作行為形成聯盟,促進雙方共享物質資源[13] / 圖蟲創意
人耳也可以準確辨別出一個人的笑是自發的還是刻意的。當人自發地笑時,喉肌內群會產生約5赫茲的快速振盪,產生的笑聲音調更高、發聲間隔更短,還具有一些動物發聲的特徵[3]
所以,人耳對特定型別笑聲的喜愛,也是“一視同仁”的。
那麼,為什麼還有人會覺得,富豪們確實“笑得很有錢”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不能忽視笑聲的“社交屬性”。
笑聲作為一種“社交訊號”,與人類建立合作關係的行為相關[8][14]。笑聲有很強的“社會用途”,它天然攜帶著一種行為目的,能激起接收者的特定反應[15]
在美國公立大學某兄弟會里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笑聲能表明社交地位,無害的笑聲也可以是強有力的“社交手腕”[16]
研究表明我們與他人的對話時,平均大約每10分鐘就會出現7次笑聲,同時大家一起發笑的可能性比獨自一人要高出30倍[7] / Unsplash
研究將兄弟會里的“老人”和“新人”分組,並讓小組成員互相開玩笑,以此模擬社交場景,並記錄下各個成員的笑聲資料。
實驗觀察到了兩種不同的支配性和順從性笑聲:支配性笑聲響,爆發快,抑揚頓挫;順從性笑聲更剋制,常伴隨著支配性笑聲出現,還會“看臉色”,根據語境改變自己笑的方式。
那些在兄弟會里待了兩年左右的”老人”,在開玩笑的時候發出了支配性笑聲;而那些剛剛加入兩個月左右的“新人”,則經常發出順從性笑聲。
研究人員解釋道,這反映了權力的心理學。當人覺得自己在社交中的地位更高、更有權力時,往往更加放鬆,不由自主地做出相應的非言語行為,發出支配性笑聲,這是人不掩飾地表達自己權力的一種表現[17]
除了笑容,著裝風格和配飾選擇也是判斷個人權力地位的標準,人們透過購買奢侈品來彰顯自己的經濟地位 / Pexels
實驗也發現,即使是那些兄弟會里的“新人”,當輪到他們開別人的玩笑時,也會發出支配性笑聲[16]
換句話講,與其說某類人天生就笑得與眾不同,倒不如說無論是誰,在社交中更強勢,更佔有權力,就更可能笑出“支配感”。只要你想,你也能和“老錢”們一樣,笑得“抑揚頓挫”、“中氣十足”。
歸根結底,笑作為一種情緒實踐,本身就是可以被規訓和塑造的[18]。把某種笑聲視作”老錢專屬“,甚至看成是“優雅貴氣”的階級標識其實真的大可不必。
有錢人的發聲器官並不特殊,“老錢笑”也不是什麼刻進DNA裡的天然氣質。當我們在笑聲裡尋找階級密碼時,或許該想想:為什麼連最本真的快樂,都要被分成三六九等?
參考資料:
[1] TikTok. (2024). Bro has the most "I'm so f*cking rich" laugh ever… [Video].
[2] 小紅書. (2025). 以為老錢笑聲只是古老傳說直到教授笑了.
[3]  Bryant, G. A., & Aktipis, C. A. (2014). The animal nature of spontaneous human laughter.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35(4), 327-335.
[4] Mireault, G. C., Crockenberg, S. C., Sparrow, J. E.& et al. (2015). Laughing matters: Infant humor in the context of parental affec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36, 30–41.
[5] Kawakami, K., Takai-Kawakami, K., Tomonaga, M.& et al. (2006). Origins of smile and laughter: a preliminary study. Early human development, 82(1), 61–66.
[6]  Ekman, P., & Friesen, W. V. (1982). Felt, false, and miserable smiles.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6(4), 238–252.
[7] Scott, S. (2016). The science of laughter. Physiology News, (103), 34–36.
[8] Provine, R. R. (1996). Laughter: A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American Scientist, 84(1), 38–45.
[9]  Scott, S. K., Lavan, N., Chen, S., & McGettigan, C. (2014). The social life of laughter.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8(12), 618–620.
[10]  Wild, B., Rodden, F. A., Grodd, W., & Ruch, W. (2003). Neural correlates of laughter and humour. Brain, 126(10), 2121–2138.
[11] Ruch, W., & Ekman, P. (2001). The expressive pattern of laughter. In A. W. Kaszniak (Ed.), Emotion, qualia, and consciousness. World Scientific, 426–443.
[12] Kipper, S., & Todt, D. (2003). The role of rhythm and pitch in the evaluation of human laughter.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27(4), 255–272.
[13] 劉超. (2015). 人類的笑:進化論與社會互動論的視角. 心理科學進展, 23(11), 2020–2028.
[14]  Mehu, M., & Dunbar, R. I. M. (2008). Naturalistic Observations of Smiling and Laughter in Human Group Interactions. Behaviour, 145(12), 1747–1780.
[15] Wood, A., & Niedenthal, P. (2018). Developing a social functional account of laughter.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12(4).
[16] Oveis, C., Spectre, A., Smith, P. K., Liu, M. Y., & Keltner, D. (2016). Laughter conveys statu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65, 109–115.
[17] Molteni, M. (2016). People can guess at your social status based on the way you laugh.
[18] SCHEER, M. (2012). ARE EMOTIONS A KIND OF PRACTICE (AND IS THAT WHAT MAKES THEM HAVE A HISTORY)? A BOURDIEUI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EMOTION. History and Theory, 51(2), 193–2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