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套走480億,內地生意僅剩5%,李嘉誠終於想攤牌了?

作者:團隊作者
來源:帥真商業視界
全文1771字,預計閱讀需3分鐘。
教員曾說過:“要真正認識和了解一個人,10年不一定夠,不僅要看他的一時,還要看他的全部歷史。”
很可惜,97歲的李嘉誠沒經住歷史的考驗,有可能晚節不保。
本月初,他一口氣將公司名下43座港口,包括兩座具有戰略價值的巴拿馬港口,作價228億美元(人民幣1657億元)賣給了美國頂級財團貝萊德。
訊息一齣,李嘉誠再次陷入巨大的輿論風波,支持者表示“在商言商”李嘉誠保證股東利益最大化,做法沒毛病;
反對者如香港的《大公報》,發文《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指出這個交易不是普通的交易,李嘉誠的做法有“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的嫌疑。
隨即,官方轉發了該文,從側面表明了態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在醞釀這場大交易時,甚至沒和“上面”打招呼,直到與美方達成了協議,才以“通知”的形式告知,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到底是誰給了李嘉誠這麼大的膽子,讓他居然敢“先斬後奏”?!
秘密就藏在“長江和記”的財報裡——截至2024年6月,長江和記50%的收入來自歐洲地區,香港和內地僅佔7%和5%——這可能就是他敢於“先斬後奏”的原因,除了公司總部還在香港,其他能搬的基本全搬走了。

謹防走丟,請關注經財時新
與2015年的“跑路風波”不同,那時,由於一半的資產還在國內,李嘉誠還很重視輿論對自己的評價,他在接受《財新》採訪時反覆強調:“說‘長和系’撤資是個大笑話。做生意,低買高賣是很正常的事兒。”
然後他用手指了指腳下的長江中心補充道:“要說什麼不會賣,這個永遠也不會賣。”向外界展現自己永遠紮根香港的決心。
大樓是搬不走,但不妨礙改註冊地,李嘉誠放話半年後,長江和記的註冊地便從中國香港變更成了開曼群島。
2016年—2025年,李嘉誠似乎是吸收了“跑路風波”的教訓,不敢再明目張膽地大規模拋售國內資產,改為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每年拋售幾處,清空了國內大部分資產。
2016年,拋售上海陸家嘴核心地段的世紀匯廣場,回籠200億人民幣;
2019年,拋售大連西崗地塊,回籠40億人民幣;
2020年,拋售成都南城都匯地塊,回籠71億人民幣;
2021、2022年連續拋售上海外灘、靜安區核心商業地產,回籠95億人民幣;
2023年,拋售珠海新城地塊,回籠約30億港元;
2024年,李嘉誠賣掉了在北京的最後一個樓盤“御翠園”,開售價比備案價低了兩萬元,套現的急切心情可見一斑;隨後又連續五次減持郵政銀行股票,套現8.2億港元;
進入今年,變本加厲,一口氣賣掉了“上海和黃藥業”45%的股份,回籠42億人民幣。
綜上所述,近十年來,透過小股拋售的方式,李嘉誠至少套走了480億現金,大部分資金變成了海外資產,形成了“外強中乾”的佈局。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越來越不聽“招呼”的李嘉誠,原因無外乎沒有利益糾葛了。
這次,被官方關注後,他甚至都懶得解釋,帶著微笑對記者說:“我讓你們拍照,但不會說一句話!”
瞭解了以上的情況,你還覺得李嘉誠是“在商言商”嗎?
所謂的“在商言商”只是自私自利者的一種自我辯護,縱觀全球歷史,商業與政治從來都是緊密相連,相互成就。
19世紀,英國政府用國家的炮艦為商人開路,拓展商業利益;
20世紀,美國用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支撐美元霸權,為華爾街“造血”;
日本、韓國、新加坡的經濟奇蹟,哪一個能離開本國政府的引導扶持?
靠商人的個人奮鬥就能赤手空拳地積累數千億的財富?這是TVB才能寫出的理想化劇本。
我們見過不少移居海外的企業家,但有幾個能複製在國內的成功?
恐怕屈指可數。
絕大部分人是吃了國家發展的紅利,才有機會站上潮頭,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如果把這種相互成全的關係,庸俗化地解釋成個人奮鬥、香江精神,未免有些夜郎自大了。
否則,印度國內為何一直培育不出偉大的企業?還不是本國土壤不行!
最後想說的是,最近有人將李嘉誠稱作“買辦”,這也有點一棒子打死他了。
畢竟,李嘉誠沒有拖欠過工資,沒有建爛尾樓,沒有拖著銀行幾萬億不還,還向內地捐了不少款,建了一所相當不錯的大學,盡到了商人的本分,但離“偉大的企業家”還有些距離。
今年李嘉誠已經97歲了,人老了難免會犯糊塗,希望這次賣港口事件只是一次誤會,大家把話說清楚後,還是歡迎他繼續發光發熱,為股東賺更多的錢。
李超人辛苦了一輩子,一定要守住晚節,別在大事上犯糊塗!否則就不是一句“在商言商”能解釋得清的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帥真商業視界(ID: ailishi777)。帥真商業視界,一個有深度、有溫度的財經大號,雪球、招商銀行等多家主流財經社群特邀入駐,多次獲得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優質榜單推薦。每天全網閱讀超過50萬人次,在這裡,冷眼看商業,洞見新世界。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財時新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