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航班延誤反而是好事?機長告訴你真相!

路透

近來空難事件頻繁發生,讓不少經常搭乘飛機的旅客產生了“飛行焦慮”(flight anxiety)。《人物》(People)雜誌採訪了多位航空專家,幫助人們更深入瞭解飛行安全性,並掌握應對焦慮的方法,讓下一次搭機不再提心吊膽。
焦慮是正常反應,接受情緒比單純“講道理”更有效
許多焦慮者在面對飛行恐懼時,單靠聽取飛機安全性的統計資料並不能緩解情緒。芝加哥國際機場的地勤人員麥卡貝(Michael McCabe)解釋說,當我們在空中以每小時400英里的速度飛行時,這種狀態遠超我們日常的體驗,因此,即使理智上知道飛行是安全的,情緒上仍然可能難以克服恐懼。正視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強迫自己“不要害怕”,更有助於緩解焦慮。
飛行安全性不斷提升,事故促使改進
每當發生航空事故,航空業界都會深入檢討,最佳化安全措施,以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麥卡貝以今年初華盛頓發生的意外為例,強調每一起意外都是改善航空安全的契機,使得飛機執行更加可靠。
亂流不會威脅飛行安全
對於許多害怕坐飛機的人來說,遭遇亂流往往是最緊張的時刻。然而,機師寇可(Kyle Koukol)表示,飛機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到亂流的影響,具備足夠的結構強度來承受風場變化。
寇可進一步解釋,亂流本質上是由於大氣溫度變化導致的氣壓波動,形成空氣流動的擾動現象。機長會在飛行過程中調整航線,以避開嚴重的亂流區域,但即使遇上突發亂流,也不會對飛機結構或發動機造成損害。
機長全程關注飛行狀況,自動駕駛≠無人操控
許多人以為現代飛機依靠自動駕駛系統後,機長可以放鬆甚至休息。但寇可否認了這種誤解。他指出,正副機長會持續監控飛行計劃,檢查飛機狀態,確保航班在最佳條件下執行。即使自動系統在執行部分操作,飛行員仍需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因此乘客始終受到專業人員的保護。
機艙內的聲音因機型不同而變化,不必驚慌
部分乘客在飛行過程中對機艙內的聲音敏感,容易被突如其來的提示音或機械聲嚇到。寇可表示,不同型號的飛機有不同的提示音系統。例如,波音(Boeing)和空中巴士(Airbus)的客機,在起飛、降落時可能會發出不同的音效提醒機組人員。這些聲音都是飛機正常運作的一部分,無需過度擔憂。
空服員的職責遠不止於服務乘客
除了飛行員和地勤人員,空服員同樣是確保航班安全的重要一環。資深空服員尼爾森(Sara Nelson)強調,空服人員不僅僅負責提供飲料或餐點,還接受了完整的安全訓練,包括緊急逃生、危機應對,以及處理乘客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
她補充說,每次執勤前,空服員都會熟悉機型的安全措施,並接受相關培訓,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做出正確反應。
乘客需遵從空服員指示,關鍵時刻別帶行李逃生
在緊急情況下,乘客的行為可能直接影響逃生速度和安全。尼爾森提醒,如果空服員要求乘客保持鎮定、留在座位上,或者在緊急撤離時放棄隨身行李,乘客應該毫不猶豫地遵從指示。行李可能會阻礙通道,影響撤離效率,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航班延誤,往往是為了安全考慮
雖然航班延誤或取消可能會讓旅客感到困擾,但這通常意味著航空公司在確保飛行安全。機長寇可指出,航空人員絕不會為了趕時間而忽略安全標準,每一次調整航班安排,都是在權衡各種因素後作出的決定。
飛行安全性遠比許多人想象的更高,而面對飛行焦慮,理解其來源並學會調整情緒是關鍵。下次搭乘航班時,不妨回想專家的建議,或許可以幫助你放鬆心情,享受旅程。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