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八點零三分,我關掉電腦螢幕,站起身時膝蓋傳來輕微的痠痛。辦公室裡仍然有著好幾位同事在工作,手指在鍵盤上敲出急促的節奏,偌大的辦公室裡迴響著噼裡啪啦的鍵盤聲。我低頭收拾揹包,動作放得很輕,害怕先下班的我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出租屋的鑰匙插進鎖孔,需要轉上兩圈才能開鎖,今天動作慢了點,還沒有轉完這兩圈,走廊的聲控燈就熄滅了。我憑著熟悉的手感摸黑按下屋內燈光開關,關上房門,外界一切聲音都被隔絕,屋內的安靜像是有了實體,與空氣一同凝固在四壁之內。

《利益區間》劇照
我癱坐在沙發上,開啟手機裡的影片軟體。現在這些影片平臺很智慧,根據我平常的觀看習慣,“猜你喜歡”的強大演算法就能夠在首頁給我推薦我可能會感興趣的影片,於是,只要點開一個,就有兩個、三個……一個接一個的同類型、相關聯的內容出現,吸引我不斷地點開觀看。
有一類影片,我很經常看,那就是別人的vlog。備考時,這些影片曾是續命良藥,刷題刷得枯燥了,我就會去看學習博主的vlog,看她們在影片上和自己同樣在埋頭刷題,學習的動力好像又補充了一點。而現在,不用再準備考試了,我又轉向其他生活區的博主,看她們在影片上所展現出來的精緻生活,做漂亮的餐食、去好玩的地方、或者好物分享,給大家展示購買回來的各種服飾精品。
我機械地滑動著手機的頁面,影片中那些豐富有趣的生活好像更加襯托出我生活的乏味可陳,關上影片的瞬間,反而加深了對自己生活的無聊感。

《難哄》劇照
然而,看多了就會發現這些影片的畫面與內容十分同質化,學習博主們的早餐是烘焙麵包、咖啡是自制的、桌面擺設是整齊的、文具是花樣繁多的;生活博主們飲食是低脂的、運動是必需的、家居是簡約的……這些配文“自律即自由”的很多影片,看似是生活的多樣展示,實際上擺脫不了標準化的拍攝模板。於是,刷多也開始厭倦了,沒意思。
手機螢幕的藍光刺得眼睛生疼酸澀,上班已經是一整天盯著電腦了,下班後還對著手機平板,電子螢幕的超負荷刺激看得我頭昏腦脹。我丟開手機,盯著天花板在發呆。
“好無聊啊。”我把手機關上,喊了一句,除了我的聲音以外,出租屋很快又恢復了安靜。

《熱辣滾燙》劇照
去年,我考進了體制,得到了一份人人都說體面的工作,在畢業後,又成為了那個街坊親戚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備考日子起早摸黑,一次次的做題,一次次的考試,都加深了我對編制工作的執念。考上前,看到那些別人分享出來的上岸生活貼,朝九晚五的工作,下班後就去做點興趣愛好,我以為自己考上後的生活也是這樣豐富多彩的。
可是,進了體制後,幻想很快就破滅。我發現加班是這裡的常態,晚上八九點,辦公室依然是燈火通明。因為部門負責的事情較多,所以不存在什麼“新手保護期”,領導交代我,邊幹邊學,儘快跟上大家的腳步。於是,我還沒來得及記住每個科室分佈在哪裡,摸清每層樓到底是哪些部門,就開始了火急火燎的基層工作生涯。
曾經暢想過那種下班後就閱讀運動的生活,因為被工作耗幹了精力,成了一種遙遠而不可及的模糊泡影,每天晚上結束工作後,只能躺在出租屋的沙發上無聊地玩手機。而且,由於一直以來把考上編制作為生活的主要目標,在目標實現後,彷彿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錨點,找不到接下來的方向。

《千尋小姐》劇照
“只有查到成績的那一刻是最開心的”,當初看到別人這樣說,還不能理解,現在,這句話的含金量卻在不斷上升。持續的工作高壓狀態下,我每天都覺得很累,即使當天的工作不多,我也隨時處於一種打不起精神的狀態,抗拒回到單位,害怕有突發的任務,擔心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我好像很久沒有真正純粹地、毫無顧慮地開心過。
體制內這個圍城,費了老大勁兒擠進來了,結果發現想要逃出去的成本同樣也難以承受。辭職的念頭不斷冒出,又不斷被我壓下,於是,被困住了。
曾經在《加繆手記》裡看過這麼一段話:“而這種等待的人生。我等著晚餐、等著睡意。早上醒來的時候,我會隱約覺得有點希望——希望什麼呢?我不曉得。起床之後我又開始等吃午餐。就這樣一天過一天……不停地跟自己說:現在要上班了。現在要吃午餐了,現在又要上班了,現在自由了——至於生命中的這個需要想象的空白……”
這段話精準地呈現出了我的生活,到點了就去上班,上班後就等著中午吃飯,下午上班就等下班,一個時間點又等著下個時間點。每天像流水線作業,在日復一日的工作裡,缺乏新鮮感,開始覺得生活無聊乏味,沒有樂趣。

《我,到點下班》劇照
相比於備考時的日子,我確實多出了不用再刷題的時間,但是我為什麼開始產生無聊的感覺呢?
我和我的好朋友在畢業後選擇了兩條截然不同但又在如今很典型的路,我去準備考編考公,而她則拿到了大廠的offer。每次聽到她和我說起週末去了哪裡嘗試新事物,假期又去了哪座城市旅遊時,我都很羨慕她的肆意與快活,難道這就是體制內外的生活區別嗎?
“雖然考上了,但是為什麼我覺得我現在的日子好無聊啊?”我忍不住向她吐槽,“到底是誰在過快樂的生活!”
發出去的訊息過了大半小時才收到她的回覆,而她剛從健身房出來,結束了當晚的鍛鍊。“這和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沒有關係的。”她和我說,我感到無聊,是因為我在這大片空白時間裡,並沒有創造出意義。
她的話如醍醐灌頂。過去,下班後的時間被刷題填滿,多做一道題,距離考上的目標就又近一點,而現在,抵達了刷題的彼岸,空出來的時間倒不知道用什麼來填滿了。

《住宅區的兩人》劇照
“你要學會別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工作上。”最後,我的朋友給了我這樣的建議。
一天下班,我和往常一樣騎著腳踏車回住處。春天的晚風溫和清涼,吹在臉上很舒服。單位和住處很近,騎車五分鐘的距離。由於清風拂面的感覺實在是太舒服了,在快要回到的時候,我心裡產生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念頭:要不……再騎一會兒吧。
於是,車頭一轉,我往周邊騎去。在風的簇擁下,沿著村口的路往下騎,我發現了周邊很多我不知道的地方:原來不遠處有個公園。我放緩騎行的速度,最終停了下來。我在公園裡漫無目的地走著,步行道上,三三兩兩的人結伴在散步聊天,小孩子在你追我趕地嬉鬧,也有人一身運動裝束從我身邊跑過。有空地的地方必然是一塊跳舞佳地,還未走近就聽到了那擴音喇叭唱著動感十足的disco舞曲,一群看上去比我還有活力的大媽們正隨著音樂在跳廣場舞。

《情書》劇照
這個晚上,我偏離了往常的生活軌跡,打破了每日兩點一線的生活慣性。置身在這熱熱鬧鬧的環境裡,一天的疲憊像是被風吹散了,又像是一點點散落在人來人往的路上,快樂好像變得很簡單。
從那天起,我開始嘗試構建新的生活意義,重塑新的生活秩序。下班後迴歸自己的生活,應該是一天裡最放鬆的時刻才對。我學著網路上流行的主題生活計劃,給每個下班後的夜晚增添不同的色彩。
比如,作為工作周初始的週一,晚上給自己挑選一部電影放鬆下,緩解週一綜合徵的疲勞感;週二則是閱讀日,從書架上拿出一本從購置回來就沒再翻開過的書,安安靜靜享受文字世界;週三下班後可以去騎行,探索附近的社群,拓展自己的生活邊界,不要侷限在單位或者出租屋,出去感受生活的喧鬧;週四是健身日,一整天都在辦公室坐著,身體需要舒展開,做做普拉提、跳跳健身操,享受熱汗淋漓的舒暢感;週五就安排做一次家務活,給家裡搞搞衛生,相較於上班時的腦力活動,下班後做點純粹的體力活更能釋放壓力,無需動太多腦筋,只需要沉浸在簡單的家務事中,而且這是一項能及時反饋的活動,經過自己的收拾,家裡就會立馬變得乾淨整潔,心情也像是被好好整理過一番,輕鬆迎接週末的到來。

《住宅區的兩人》劇照
除此之外,我重新佈置了幾乎與我朝夕相伴的工位。在工位擺放了一個零食角,裡面存放了一些我喜歡的零食,上班上到實在是熬不住時就補充下能量,偶爾給周邊的同事派點巧克力,在苦悶的下午增添一點甜。噢,我還買了一些小狗貼紙,貼在我的格子間上,每當對著電腦上的材料寫不下去時,看到隔板上貼著的可愛小狗,好像又沒那麼難熬了。
考公考編像趟過一條湍急的河,好不容易上岸後才發現,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在看似靜止的河岸邊找到新的動力,讓生活不至於停滯下來。走出單位大門時,春天的晚風裹著路旁的桂花香氣撲來,我深吸一口氣,準備好回家開始真正的生活。

排版:喬木 / 稽核:雅婷

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眾號
徵稿要求
本刊對投稿的真實性有嚴格要求,個人故事必須為本人親身經歷,真實可靠,保證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虛構內容。對於文章內容,作者應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圖片、影片均可),且願意接受核實(如職場類話題中將被核實本人真實職業資訊、行業、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動人心,或者具有現實意義,邏輯嚴密,文筆流暢,以第一人稱敘事,字數不低於5000字。
詳細徵稿要求請點選👉【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眾號長期徵稿】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