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有才爆火之後,下一個會是誰?

五月份,最受關注的網紅,大概就是郭有才了。
這位晚上賣燒烤,白天直播唱歌的菏澤小夥,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抖音粉絲的數量,就從十萬,漲到了千萬。
一個月前,他一個人,拿著一支話筒,站在空曠的菏澤南站廣場直播。一個月後,身邊是一大群人,扎堆來蹭流量。走到街上,不少人的車裡,就放著那首他翻唱的《諾言》。
很多人羨慕不已。說這下,郭有才可真算是名利雙收了。換成是自己,就算有一天真的過氣了,也知足。
從反詐老陳,到“挖呀挖呀挖”的黃老師,再到余文亮,秀才 …… 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似乎永遠不缺像這樣一夜爆紅的人。
可是,為什麼會這樣?他們的身後,是不是有專業的推手?我是不是也有機會,成為這樣的人?
和你分享一個觀點。
在平臺的演算法加持下,幾乎必然會出現一個又一個的“郭有才”。
什麼意思?
假如,因為某些原因,你剛剛辭職,也想自己做自媒體,拍拍影片。請問,你會點什麼呢?
能,是自己擅長的領域。比如,和上一份工作相關的內容,你知道不少行業內幕,拍出來一定很有價值。也可能,是自己喜歡的領域。比如讀書,比如爬山。要不然,怎麼能保持興趣,一直拍下去呢。
擅長。喜歡。都很重要。
但在另一件事情面前,它們可能又都不重要。
因為,在目前的主流影片平臺上,一個影片能不能火,有沒有人看,不一定取決於你擅不擅長、喜不喜歡,但幾乎一定取決於,使用者喜不喜歡看。
只要使用者喜歡看,影片的資料表現就會足夠好。比如2秒跳出率足夠低,比如5秒完播率足夠高。這時,平臺才會不斷把它,放到更大的流量池裡,讓更多人看到。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會理解,為什麼一些比較熱門的短影片,到2秒,5秒的時候,都會有一些出乎意料的轉折,和精彩的畫面。因為一定要吸引你持續看下去。
這就是目前,在不少平臺的演算法之下,內容和內容之間競爭的邏輯。
在這種競爭邏輯之下,你這一條內容做的好,使用者喜歡看,看的人多,點讚的人多。是很好。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的下一條內容,也能如此,也會火。
因為,下一條內容,仍舊要和好幾千條、好幾萬條影片,同時起跑。哪怕是之前關注你的使用者,也很難優先推送。只有向平臺證明自己的受歡迎程度之後,平臺才會再次把它們,放入更大的流量池。
也就是說,每一條內容,都是獨立的。每一場競爭,也都是獨立的。
所以,每一位影片創作者,都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在每一條影片裡,以“秒”為單位,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
因為,使用者多看的每一秒,都可能給你帶來更多流量的分發。
那麼,怎麼才能讓使用者多看,從而獲得更多的流量分發呢?
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影片新鮮,獵奇,甚至神奇。
“這個東西,我沒見過”,是很多人把影片看下去的最大動力之一。
反過來說,只要一個人的內容足夠新奇,他就有機會在短時間內,獲得極大量的流量。

這麼來看,你,我,他,確實都有機會成為“郭有才”。

因為這種流量,就像一座被演算法操縱的探照燈。
它會突然照到一個人身上。也會突然從一個人身上,轉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
比如,反詐老陳。警官直播,“感化”娛樂主播宣傳國家反詐APP,真新奇。於是,一時間,抖音話題榜。微博熱搜,全是反詐老陳的身影。
比如,張同學。隨著魔性的音樂,張同學從大炕上一躍而起,到院裡餵狗、養雞 …… 一天的鄉村生活,看似粗糙,實則灑脫。真新鮮。於是,大量觀眾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去。
又比如,黃老師。“在小小的花園裡,挖呀挖呀挖”,特別魔性,幾乎火爆全網。那段時間,不少人都會順嘴唸叨兩句“挖呀挖呀挖”。
然後,然後 …… 終於,這座探照燈,離開了河北秦皇島、遼寧大石橋、湖北武漢,照到了菏澤南站。離開了老陳、張同學、黃老師,照到了郭有才,照到了他那首《諾言》上。
這種被演算法操縱,因為“新奇”,短期迅速聚集起來的流量,我稱之為:探照燈式流量。
而具體被照到的人是誰,並不重要。反正,總有人會被照到。不是郭有才,也會出現一位李有才,王有才,趙有才。
在很多人眼裡,這就是“今天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15分鐘”。
成名,太好了。
但是,你真的想好了,要搏一搏這個萬中無一的機率嗎?你真的想好了,要工作、生活在“探照燈”之下嗎?
我舉個例子。假如,你是一位汽車行業從業者。
你看到不少人都在做自媒體。於是,你也註冊了一個賬號,記錄自己對各家產品的看法,期待有天可以透過這個賬號,認識更多業內人士,也提升自己的業績。
可你發現,不管自己寫的再專業,內容再內幕,也始終沒什麼人看。
直到有一天,某家企業出了大事,老闆捲款跑路了。你一時手癢,寫了篇文章,狠狠地吐槽了一波這位創始人。
結果,第二天早上一看,資訊99+,都是點贊,都是私信。你驚呆了,也樂壞了。寫熱點的效果,原來這麼好啊?
終於,你陷入了一個“追熱點”的怪圈裡。一做熱點,你的資料就急劇攀升,一寫老本行,你的資料就慘淡無比,根本沒人看。
這可為難了。本來想寫的東西,是汽車,怎麼做著做著,成了追熱點的號了?可如果一直寫熱點,不寫汽車,這號也沒啥用啊。
請問,這個時候,你是要追熱點,還是堅持做汽車?
如果你選擇了追熱點,那麼,即便是碰到了被“探照燈”照到的那一天,你也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因為這種流量,不會長久。
探照燈,會馬上移走。等觀眾感覺你的內容不新奇了,沒其它什麼東西之後,人也就散了。
那麼,如果我不想要這種探照燈式的流量了,該怎麼辦呢?
你會發現,辦法很笨、很簡單。就是踏踏實實地做汽車的內容,老老實實地積累,不斷思考,寫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直到有一天,演算法也不喜歡你,流量也不青睞你,但依然有那麼一群人,會把你找出來看。看看你說了什麼。

這個時候,你才真正擁有了長期、穩定的流量。

這種不被演算法操縱,因為“信任”,長期緩慢積累起來的流量,我稱之為:篝火式流量。
讓你的內容,就像黑夜裡的一堆篝火,持續吸引找不到路的人,來你這裡尋求溫暖。
這種真正有價值的流量,應該是不追熱點,卻依然有人看的內容所帶來的。
而這種篝火式的流量,也比探照燈式的流量,來得更靠譜。
這,或許才是平臺賦予我們的,真正的機會。
很多人說,這是一個屬於短影片和直播的時代。
這話一點沒錯。因為,每一年,每個月,甚至每天,每一分鐘,都會有人,站在探照燈之下。
一方面,它給了很多人一個看似機會的東西。可另一方面,它也讓我們對“成功”的歸因,變得越來越簡單。
無數曾經站在探照燈之下的人,拼命模仿著那天的自己,但卻不知道,探照燈已經悄然移開。
無數夢想站在探照燈之下的人,拼命模仿著那天的他,卻不知道,“新奇”這件事,大機率只能出現一次。
哎。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你說呢?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 劉潤主筆 / 景九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269篇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