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頂中國首富?雷軍搖頭

者:凌川兒
來源:鹽財經(ID:nfc-yancaijing)
2月27日,對雷軍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尋常的工作日,但並不由他掌控,這天他在媒體上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此前有多家媒體報道,由於今日早盤小米股價一度漲超4%,創下小米集團股價歷史記錄,雷軍財富超過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成為中國首富。隨後小米股價發生跳水,雷軍身價重新被鍾睒睒超過。
2025年2月27日早盤,小米股價一度漲超4%
“雷軍喜提中國首富1小時體驗卡”的話題也一度衝上熱搜榜第一。
27日下午,財聯社報道,雷軍在武大校友群對此回應稱:假訊息。
鹽財經記者查閱福布斯富豪即時榜單後發現,目前鍾睒睒仍以565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排名中國第一,雷軍憑藉約425億美元位居第四。
目前雷軍憑藉約425億美元的個人財富位居中國第四/圖源:福布斯富豪即時榜單
雷軍拿下中國首富體驗卡的傳聞,又給“雷學”添了一把火。
近一兩年,從小米汽車的成功到霸總穿搭,雷軍愈發受到矚目,流量增速發力兇猛。在2024年不到半年時間內,他的社交賬戶粉絲淨增量就超過了1000萬,一位“大V”正式誕生——雷軍成為了各類成功學必讀的研究物件,甚至衛生巾質量出事後,網友也第一時間呼籲雷軍進行生產。
財富不是企業家追求的終點,作為在中國科技界創新創業三十多年的先鋒人物,雷軍在快步向前的網際網路工業時代,或許已經凝聚和承載了超出一家上市公司量級的商業魅力和期待。
01
不眠的理想
“Written by Mr. Leijun.(雷軍先生著。)”
一切要從一段1994年寫就的彙編程式碼說起。
那只是一個清記憶體的小工具,RAMinit,但被作者雷軍自誇“像詩一樣優雅”。那是名震江湖的金山碼農歲月裡熬過無數通宵的心血結晶,讓他經年以後仍然懷念寫程式的快樂;也讓眾多業內的後輩,逢小米創立週年的紀念日,總要拿出來膜拜欣賞。
但大多數人對雷軍的初始印象,不是程式設計師,是“做手機”的。
像一道清晰的分界線,2011年,小米第一款智慧手機小米1,將雷軍40歲以後的人生,划向了網際網路奔騰巨浪的更廣闊處,也划向了他內心深處的理想火團。
網友曬出自己的小米1/圖源:網友分享
一個從來沒有做過手機的外行人,一間從零起步的創業小公司,他們樹立的宗旨是,做全球最好的手機,(並且)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如此這般的理想,應該是源自雷軍在求學階段的青蔥時光,在武漢大學的圖書館,他讀了一本講述計算機技術愛好者創業奮鬥歷史的傳記,《矽谷之火》。
據他回憶,看完書的當晚,熱血沸騰得難以入眠。那是個星星很亮的夜晚,雷軍來到學校的操場上,在尖頂古樸的工學院大樓默默注視下,他走了一圈,接著又是一圈,待到天明,要創辦一家偉大公司的熊熊激情火焰,將這個年輕人徹底包圍了。
直到年逾不惑,頂級碼農和天使投資人的職業身份加諸己身,理想依然沒有被他忘記。
但該如何實現這個崇高的理想?更重要的是,過往在金山,帶領工程師團隊推倒數千萬行程式碼,重新構築辦公軟體WPS97的艱辛經歷,給早已實現財富自由的雷軍,塑造了這樣的價值觀理念:想辦法把自己珍視的宏大夢想,拆解成為一個又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然後竭盡全力,去追逐它們,人生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成就感。
這並非雞湯式的口號信條,當細分的目標確立以後,剩下的最大考驗,就是執行計劃的行動力本身。
在金山,在這家扛著民族軟體大旗的中國網際網路初代企業,奉獻了十六載青春歲月的雷軍有個外號,“勞模”。
在金山時期的雷軍
22歲踏入北京金山,成為公司的第6號元老員工,到2007年辭任CEO職務,這段最富創造力的年華里,雷軍經年累月保持著日辦公時間超十六小時、週末無雙休的工作強度——16年來,他的襯衫尺碼從41碼變成38碼。
回到小米。首先啟動的是作業系統的開發,在開源安卓系統的基礎上,優先實現打電話、發簡訊等主要功能,沿襲著簡化複雜工程、逐步修正完善的極客思維,讓小米歷史上第一個作業系統產品MIUI的初版啟動介面,出現了100個網名暱稱:那時尚在內測階段,粉絲冒著手機崩潰的風險,接受小米招募,自願“刷機”支援,用雷軍更浪漫的說法來形容,這是100位“夢想的贊助商”。
直到成立半年以後,小米團隊才開始著手落實對產品硬體的研發設計。雷軍從一開始想做的,並不只是和傳統手機廠商一樣,單純透過售賣產品來盈利——隨時演進、動態最佳化的使用者體驗,是貫穿這家公司成長曆程的關鍵線索。
在線上專設的社群論壇和聊天軟體裡,消費者和愛好者們高頻次參與到小米作業系統的使用反饋中去,僅靠網際網路口耳相傳的傳播,他們成為了日後雷軍本人和小米粉絲文化的源頭。
如果說在手機作業系統這些雷軍相對熟悉的軟體領域,小米需要解決認可度和使用者口碑的問題,在接下來的硬體範疇,這家初創公司面臨最大的困難,還有上游供應商的層層壁壘。
當時曾有在國際品牌摩托羅拉任職經歷的小米創始人,透過自己的關係找到熟人供應商求購配件,得到的只有這樣禮貌而輕蔑的回絕:“我們永遠都是朋友,但在商言商,元器件你就別找我了。”
2011年的3月26日,距離當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發生並引起福島核電站洩露事故不過區區兩週,駭人的天災夢魘還未散去,東瀛海岸一片風聲鶴唳,在兩位小米創始人同事的陪伴下,雷軍坐上了飛往大阪的航班。
這對尚無成品的小米而言,是一次極其珍貴的商談機會。雷軍動用了自己過往在金山的所有關係,繞了巨大的圈子,方通過當地的日企,和夏普取得聯絡——這家老牌電子企業,過去一直是國際大廠的手機顯示屏供應商,也因此成為想整合優質供應鏈、提升“新國貨”品質的雷軍所追逐的物件。
等上了飛機,雷軍才驚訝地發現,整個機艙的乘客只有他們一行三人。到了夏普公司,整棟大樓更是空蕩蕩的,除去小米,再無訪客敲門。
擔心餘震來襲和核疑雲的驚懼之下,遠道而來的誠意更顯珍貴。一部手機最為重要的關鍵元器件部分之一,終於被雷軍拿下,奠定了小米手機背後,一個龐大複雜而又緊密合作的供應鏈系統。
2011年,雷軍親自赴日談下了小米與夏普的合作/圖源:節目《楊瀾訪談錄》
北京中關村銀谷大廈807室,沒有空調的辦公室裡,一煲用電飯鍋熬出來的小米粥,十幾個人各自分享一碗。僅僅用了九年時間,這裡孕育出了全球最年輕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
如今回過頭看,身處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端,當大洋彼岸的iPhone劃開了智慧手機時代的帷幕,在中國,這是一個兩極分化的割裂市場:蘋果、三星和HTC佔領著高階品牌的榜首位置,許多彷彿一夜之間冒出來的低質低價高仿“山寨機”,亦同時大行其道。
但隨著“為發燒而生”的小米1、小米手機青春版,和初代紅米手機逐一問世,山寨機廠商利用資訊差收穫市場謀利的空間越來越小,國產品牌也憑藉著更加親民的價格,從國際品牌的手中搶來可貴的生存土壤。
過去的雷軍在金山浸淫多年,將工程師思維貫徹到底,後來在一場場釋出會上,宣傳產品效能時,選擇最直接的羅列引數,和對比友商的“亮刺刀”做法——從此往後,國內的智慧手機廠商開始跟上產品硬體配置的宣傳,各廠家的釋出會引數、供應商透明化趨勢蔚然成風,消費者是最大的受益方。
雷軍的做法固然難免引起業內同行的爭議,縱使對小米“屌絲機”等的批評和攻擊聲音時有發生,到了今天,對於以雷軍拍板1999元的價格,開啟“國民品牌”夢想的小米,一個已經成為共識的著名論斷,有必要再重複一遍:“山寨手機就是小米乾死的,這是典型的良幣驅逐劣幣。從這個意義上,小米是功德無量的。”
小米手機 1 以「1999 元」的價格橫空出世,從此開啟“國民品牌”夢想/圖源:網路
02
向高階化突圍
高性價比的競爭優勢,成就了曾經的小米科技,卻也讓這座建基於網際網路硬體生態基礎之上的商業飛輪,時至近年仍然陷在低利潤和領先優異產品能力不足的低端困境裡打轉。
要知道,在廝殺如此激烈的智慧手機市場,全球範圍內的出貨量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降,行業擴張動力發生消退跡象,消費者只會逐漸傾向於效能更加完善超前的耐用產品,來自國內外的業內座座大山橫亙眼前,價格包袱累累的小米受限於相對低下的盈利能力,都實質考驗著掌門人雷軍,考驗著他對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投入的成本取捨計算。
如何朝著更高階化的業務方向努力進發,是一個懸掛在雷軍和小米科技頭上亟待解答的問號。
後面的故事情節我們都已熟知,但如今掀起一波又一波討論熱潮的SU7背後,對雷軍而言,是一次讓他“脫胎換骨”的痛苦抉擇經歷。
雷軍和小米SU7 Ultra/圖源:微博@雷軍
隨著汽車和消費電子行業加速融合,智慧電動車是大勢所趨。對於用1080億元人民幣現金儲備背書的小米,這成為了下一個擴張戰略的發力點。已經奮鬥了三十多年的雷軍,往後卻非坦途,人生又行至意想不到的掙扎轉折點。
必須要承認,從製造手機到汽車,天塹鴻溝,可是也有一點相似,兩個行業都已是激烈乃至慘烈競爭的殘酷紅海,崛起者無數,只有進入國內外的頭部梯隊,才能真正地存活,然後發展下去。
持平而論,過往多數時候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形象,雷軍都是頂著一頭常見於中老年人的三七分發型,身穿偏大款的西裝,儘管屢屢被形容為“散發著樸素鄉村企業家氣息”,與商業精英天之驕子的身份不那麼相符,卻始終保持著整潔有活力的特質。
但在去年7月公佈的一段個人影片裡,雷軍一改往日形象,眼中滿是血絲,眉間溝壑隱現,臉上是卸下重擔後的疲憊和勞累。站在首批車輛成功交付、消費者反響超預期的新起點回望,影片中的雷軍,問了三年前啟動造車計劃時的自己三個問題:我還幹得動嗎?我還贏得了嗎?甚至,我還輸得起嗎?
在去年7月公佈的一段個人影片裡,雷軍問了自己三個問題:我還幹得動嗎?我還贏得了嗎?甚至,我還輸得起嗎?
過往在金山時期的雷軍,就曾有過極其類似創業失敗的慘痛回憶。
為了趕上電子商務的潮流,雷軍在公司內部成立了線上售賣圖書音像產品為主的卓越網——由於資金短缺的緣故,它倒在了雷軍口中“電商全面崛起之前”的黎明時刻,被來勢洶洶的外資電商大鱷收購。
像是親眼拋棄掉自己親手帶大的孩子一般,卓越網的折戟,更早之前辦公軟體WPS收入銳減導致金山大規模裁員的經歷,對雷軍都是極大的重創。
其中的難過感受不足為外人道也,直到十幾年後才在他的回憶裡被一點點翻了出來:那段時間,好多個晚上,他獨自坐在沙發上,就這麼看著窗外,眼睜睜地看著對面樓裡的燈一盞一盞熄滅,再看著天色一點一點亮起來。
03
從“Are you OK?
”到“Amazing”
過往的痛苦回憶沒有將雷軍擊倒,賜予了他更大的勇氣和決斷,在創業路上繼續前行。
那件他愛穿在公開場合亮相的黑色T恤,上面印著“雖千萬人吾往矣”,就是雷軍給嘲諷質疑聲四起的外界、給糾結猶豫到天明的自己的堅定回應。
雷軍穿著印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黑色T恤
小米全新而陌生的突圍之戰避無可避,造車事業耗資巨大,且週期漫長。他決心“All in”的,是最為艱苦的自主路徑:全棧自研自動駕駛,佈局供應鏈硬體,實現整車的獨立生產。
去年3月下旬,北京亦莊,一塊三年前尚空空如也的地塊,拔地而起一座自動化機器人無處不在的先進工廠。小米汽車的智慧化工廠終於落地,過往“組裝”“代工”云云之類的質疑,成為歷史。
雷軍說,自己感覺很自豪:攜這款長相酷似保時捷高階車型的純電四門轎車而至,小米汽車趕了個晚集,艱難擠上了國內智慧汽車行業的牌桌,“雷廠長”亮相了。
毅然出發“人生最後一次豪賭”,專注在造車業務的“雷斯克”,去年4月,走到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的臺上。一個自家啟程階段新產品的里程碑式資料,從他口中報了出來:正式交付尚不足一個月,小米SU7已經完成交付超過5000臺。
“Amazing。”沒有太多複雜的自誇宣傳,身穿白色西裝的雷軍面帶笑容,一如十年前的印度新德里,用著習慣性簡潔而直接的溝通方式,和臺下的觀眾分享喜訊。
這是一棵不折不扣的IP常青樹,即使剝去背後那些光鮮得足以刺眼的頭銜和身份,雷軍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網際網路奇蹟。
從“Are you OK?”到“Amazing”,自此往後,再到2024下半年,新款手機小米15的問世,雷軍在產品釋出會等公開場合的口頭禪發生了變化,略帶家鄉腔調的英語口音依然不變——但這一次不一樣了,網際網路上,嘲笑和謾罵他“出國丟臉”的聲音已然絕跡,雷軍也不需要再謙卑地回應需要把英語學好。
1992年踏入網際網路行業以來,這棵常青樹的創業之路沐浴了足夠的暴風烈雨,時間和決心都足夠得漫長,將外界過往的非議和挑戰,化為泥土之下的養料。
為了測試小米SU7,年過半百的雷軍,冒著冬季的寒風,凌晨五點從北京一人自駕上路,跋涉近1300公里,耗時15個小時,到夜晚九時抵達上海。對於一個千億元級別的富翁而言,在純粹的商業利益和品牌宣傳考量之上,一定還有別的什麼東西,讓雷軍的人生道路超越了人們對功成名就的普遍定義。
雷軍開著小米SU7從北京到上海
“熱愛是所有的理由和答案。”這是雷軍在社交平臺個人賬號上留下的一句簽名。
似乎很難想象,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源動力驅使,早在創立小米被大眾所熟知之前,就已經實現身家至少過億元人民幣的雷軍,如何能以連續創業者的身份,燃燒著自己澎湃的激情,無止境般拼搏在科技商業圈的最艱苦前線。
更準確地說,科技創新風口變幻之下,將自己所有的身心和精力盡赴每一場賭約,他一直想成為自己年少心中那個立下壯志與豪情的網際網路數字英雄。
從金山CEO,到小米科技創始人,從桃李遍佈整個中國網際網路生態的天使投資人,到迴歸成為金山董事長,再到押上所有榮譽和成就的造車事業,雷軍身上的標籤和身份不斷變換,口中嚷著“豪賭”16年青春對抗微軟行業霸主的執拗和天真,沒有改變。
在2024年3月28日,小米汽車履行三年之約,召開SU7釋出會這天,一切換了一種表述:“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
時值中國網際網路接入世界整整30週年之際。11月20日,參加2024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的雷軍,在發言中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作為產業代表,有幸經歷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全部階段,深感中國是網際網路技術持續變革創新的沃土。”
不帶任何煽情色彩,這應該是這位中國科技界最富傳奇色彩之一的理工科連續創業者,對疊加催生嶄新機遇的工業網際網路時代,最真摯的告白。
雷軍曾經在作文裡寫道,自己會幹一輩子程式設計工作。在珞珈山下的圖書館裡,翻開一門計算機科學相關入門語言的教材Pascal,這個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的一年級學生如飢似渴地迷戀上了它,等不及老師開課講授,他決定自學。
排著隊扎進學校計算機實驗室的仙桃縣城新生,就此敲開了他筆下電腦王國的異世界大門。
在這個想象力編織的人機互動王國裡,從小不太擅長和人交際的雷軍發現,只要程式寫得好,只要和電腦處好關係,自己將無所不能——一夜過去,櫻花大道上晨光熹微,網際網路新浪潮的濤聲隱隱奔來,雷軍合上書頁,面前的科技探索征途,他要上路了。
THE END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可以點選右下角的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