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再闖“產能地獄”

小米擴產迫在眉睫。

|《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張曉迪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本音訊由AI生成
當下,小米董事長雷軍正在經歷8年前馬斯克經歷過的“噩夢”。
2017年,馬斯克在創業做特斯拉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段艱難的造車歲月,在回顧時,他將其稱之為“產能地獄”。
當時,特斯拉Model 3開始正式投產,啟動量產計劃,馬斯克給特斯拉工廠設定的目標是每週生產出5000輛Model 3。他給公司做過各種計算,如果做不到這個量產速度,公司就會因資金耗盡而陷入癱瘓。
為了實現這一量產目標,從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底,馬斯克整天泡在工廠裡,從特斯拉內華達州生產電池的超級工廠到弗裡蒙特整車裝配廠,主抓工廠車間的工作,每天只睡4~5個小時,還經常在工廠裡打地鋪。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在工廠下達100多道命令。
如今,雷軍也正在經歷造車過程中的“產能地獄”階段。這是雷軍的第二次闖關,6個多月前,他剛剛從SU7的產能爬坡中解放出來。
2025年7月7日,週一,位於北京東南六環外的小米汽車超級工廠店,依然擠滿了前來參觀和試駕YU7的人。不同於市區的小米汽車門店大多隻展示主打款寶石綠版本,這裡共有6款不同顏色的YU7可供試駕。
攝影:趙東山
“還是想看到實車的車漆視覺效果,試駕之後再做決定。”一位試駕者向《中國企業家》表示。試駕者們在駕駛YU7體驗一圈之後,最終都會問銷售人員:“你們的產能什麼時候提上來,最早什麼時候可以提車?”
這是YU7釋出以來,小米汽車銷售和雷軍被問及最多的問題,也是小米汽車當下最棘手的問題。
6月26日晚YU7開售後,3分鐘大定超20萬輛,18小時鎖單量(定金不可退)突破24萬輛。但目前小米汽車工廠的產能遠遠跟不上,積壓的訂單已經排到一年之後。
“如果大家著急用車,國產新能源車其實都很不錯,比如可以關注一下小鵬G7,還有月底將要釋出的理想i8。另外,Model Y這輛車不錯,特斯拉昨天還出了很多優惠政策,大家也可以考慮。”面對大家交車的催促,雷軍在7月2日直播中表示。
消費者搶購的踴躍程度,遠超雷軍的預期。在YU7上市前,雷軍的心理預期是“只要比去年SU7好就行”。但當雷軍第一時間看到銷售資料時,脫口而出了那句“可能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個奇蹟”。
24萬鎖單量是什麼概念呢?一個可參考的資料是,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13.72萬輛。小米YU7的18小時“戰績”,已經遠超特斯拉在中國一個季度的銷量。
6月26日當天,小米提前準備了一批“準現車”,均為YU7 Max,起售價35.04萬元,鎖單金額為2萬元,鎖單後1~5周交付,開售後,該車型也“瞬間”售罄。為了防止“黃牛”搶購準現車,加劇訂單擁堵,小米汽車甚至緊急推出“24小時限購1臺”的政策。
不過,YU7的銷售火爆與產能短缺形成了鮮明對比。根據小米汽車APP7月1日的最新預測資料,YU7標準版交付週期為57~60周;YU7 Pro版交付週期為50~53周;YU7 Max版交付週期為38~41周。
這意味著,如果現在下單小米YU7,最快也得2026年3月才能交車,這對消費者耐心是極大的考驗和挑戰。
目前,小米汽車一期工廠在經歷去年的產能爬坡後已接近滿產。“今年6月小米SU7的交付量為2.5萬輛,相較今年5月的2.8萬輛有所下滑,是因為YU7的首批產量就是從SU7生產線擠出來的資源。”一位小米汽車門店諮詢顧問告訴《中國企業家》。
此外,《中國企業家》記者在亦莊新城現場瞭解到,小米汽車二期工廠已於2025年6月中旬主體竣工,並於7月初啟動試點投產,每日有多輛貨車進出解除安裝供應商運送的料件,且已有工人進駐二期工廠。不過,小米汽車二期工廠部分割槽域還在進行收尾施工,預計7月底全面投產並開始產能爬坡。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小米YU7訂單火爆背後漫長的交付週期,正在成為小米汽車的軟肋,小米汽車工廠提產已經刻不容緩。

友商競爭、使用者不滿
小米YU7漫長的交付週期,正在招致友商的“截胡和準車主們的不滿。
小米公佈訂單之後,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稱:“自己昨天本來心情很好,因為看到零跑的訂單量很不錯,結果晚上看了雷總的釋出會,1小時賣那麼多,壓力一下子就上來了。”
而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動力開發部副部長黃照昆,則在小米YU7釋出第二日直接“炮轟購買小米汽車的使用者,稱“任何國家都沒有這種愚忠的品牌粉絲”。不過,當日下午黃照昆就刪掉了此條微博內容並公開道歉。
除了“羨慕”,更多同行採取實際行動吸引使用者。小米YU7釋出會當天,鴻蒙智行旗下智界品牌宣佈,智界全系現金補貼2萬元,最高可享受6萬元購車權益。
攝影:趙東山
小鵬內部已緊急調整G7定價策略。原計劃23.58萬元起的預售價,在7月3日上市時已下探至19.58萬元起,直接擊穿20萬元的使用者心理防線。
7月1日,特斯拉也緊急調整了產品策略,並更新兩款車型。其中,煥新Model Y長續航全輪驅動版CLTC續航增至750km,起售價保持31.35萬元不變。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CLTC續航增至753km,百公里加速提升至3.8秒,售價28.55萬元起,上調1萬元。與此同時,特斯拉還公佈了5年零利息+8000元保險補貼+8000元車漆選裝禮金+特享充電優惠等政策。
此外,蔚來(含螢火蟲)、極氪、智己、智界和阿維塔等品牌,也在近期先後推出了相應的優惠政策,包括報銷5000元定金或者贈送等額的電卡額度、積分等。
“最近,我看到有的車企專門出了針對小米YU7的攔截應對話術。僅僅是露出的部分,我仔細看了,實在不太準確。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做真的不是太好,我們不建議同行們這麼做。”雷軍在直播中表示。
隨後,雷軍推薦使用者也可以看看小鵬G7、理想i8以及特斯拉Model Y。“我覺得今天大家都做車以後同在一個江湖,江湖裡不能只有打打殺殺,也應該有兄弟情誼。”雷軍稱。
在雷軍微博的評論區,一些鎖單使用者也提出退還定金的訴求。不過,小米汽車客服表示,支付完定金後,使用者需手動鎖單。訂單將按照鎖單時間順序排產,猶豫期7天內可修改配置,猶豫期結束後,將自動鎖單,定金不退。
目前,鎖單後才能顯示預期交付時間,其實並非小米一家的獨有政策,特斯拉、蔚來、小鵬等車企均採用這一模式,透過鎖單確定真實使用者需求,篩掉黃牛,避免產能空轉。
《中國企業家》記者在閒魚平臺上發現,一些下了YU7訂單的人又在轉售訂單,目前在閒魚上有超過2000條“小米YU7訂單轉讓”的資訊正即時更新,最高加價達到2萬元。
而如果小米YU7到2026年才交付,將會導致使用者錯過車輛購置稅免徵政策的最後期限。
2023年6月,財政部等釋出《關於延續和最佳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顯示,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稅額不超過3萬元;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為此,雷軍和小米高管們親自下場安撫鎖單使用者稱,“小米汽車中APP顯示的交付時間為預估交付時間參考,隨著產線磨合提效、產能挖潛爬坡,實際交付時間也可能會有動態變化。我們會在小米汽車APP中動態更新最新的預估時間,請保持關注。”
面對友商“截胡”攻勢與使用者焦慮,小米汽車不得不快速平衡“網際網路式擴張”與“製造業長週期規律”,避免陷入“訂單越多,口碑越損”的惡性迴圈。
點選封面訂閱全年雜誌

擴產、招工
根據小米汽車APP的訊息,目前YU7標準版需要等待的時間最長可能要達到15個月;Max版本等待時間最短,但最快也要9.5個月左右。
據《中國企業家》記者瞭解,Max版交付之所以相對最快,是因為其採用模組化生產線,它與SU7 Max部件通用率較高,因此供應鏈更成熟;而標準版交付最慢,因為該版本新增了低功耗電機和磷酸鐵鋰電池,需單獨除錯產線。7月6日上午10點,小米汽車為使用者提供了一次YU7限時改配機會,部分使用者選擇從標準版改配到Max版。
自2024年6月起,小米汽車一期工廠全負荷運轉,實行兩班倒,每班有1000名左右的員工。今年年初小米汽車定的目標是2025年最少交付30萬輛,擴產後該目標修正到了35萬輛。2025年6月,小米汽車交付量超過25000臺。
不過,要想在同一個工廠協調解決小米SU7和YU7這兩款車的產能問題,挑戰巨大。一方面,因兩款車型結構差異大,SU7產線無法直接轉產YU7;另一方面,2024年釋出的小米SU7仍有大量積壓訂單等待交付。
上市釋出15個月,SU7累計交付量已經接近30萬輛。今年6月本是小米YU7的宣傳檔期,雷軍曾表示小米SU7新增鎖單反而更多了,6月份鎖單大約1.4萬輛。此外,小米SU7訂單改配到小米YU7的使用者轉單數,佔小米YU7總鎖單數量不到15%。
擴產,迫在眉睫。
招工,成為其中關鍵的一步。“從6月到現在,我們一直在緊急招工,工資25元/小時,要求男性,23歲~38歲,必須可以接受倒班,半個月倒一次班,提供公寓宿舍,每月200元,直接從工資扣,管兩餐伙食,四菜一湯。”一位小米汽車人力資源供應商告訴《中國企業家》。
除此外,小米快速在北京亦莊拿地,擴建生產線。
北京經開區開發建設局網站顯示,2024年7月25日,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以約8.42億元競得亦莊新城YZ00-0606街區0106地塊使用權。拿地即開工,交易完成的第二天,小米就進場施工,建設小米汽車二期工廠。
小米汽車二期工廠 攝影:趙東山
《中國企業家》記者在現場瞭解到,該二期工廠已於2025年6月中旬主體竣工,並於7月初啟動試點投產,每日有多輛貨車進出解除安裝供應商運送的料件,且已有工人進駐。
不過,目前小米汽車二期工廠部分割槽域還在進行收尾施工。最快預計7月底全面投產並開始產能爬坡。二期工廠佔地53公頃,規劃年產能15萬輛。
不同於一期工廠包含六大車間、2.5km測試跑道和超級工廠店的設定,承擔研發、生產、體驗綜合功能,二期工廠聚焦整車製造,取消冗餘設施(如測試跑道),與一期僅一街之隔,共享配套設施。其中,3個主廠房高度近16米,可實現多層生產線佈局。
此外,《中國企業家》瞭解到,小米汽車已計劃在二期廠區東側建設第三座工廠。2025年3月,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公示顯示,毗鄰小米汽車二期工廠專案處、約52公頃地塊被規劃為一類工業專案用地。而2025年6月,小米就以6.35億元競得了這一地塊,該地塊將“用於建設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整車與零部件製造專案”。
除了工廠擴產之外,目前小米汽車在全國92個城市,共開設335家小米汽車門店,7月還將增加18家店。
也有部分準車主對YU7的交付時間持樂觀態度。“小米汽車APP的預估交付週期是最穩妥和保守的時間估計,SU7在產能爬坡之後就實現了跳周提前交付,二期工廠產能爬升之後,YU7也是有可能跳周提前交付的。”一位小米YU7車主告訴《中國企業家》。

“供應商們忙到飛起”
小米汽車的產能提升計劃,也正在對其所有的供應商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畢竟,小米YU7的產能提升,高度依賴供應鏈協同能力。
而SU7與YU7的設計差異,也給產線複用帶來一定的挑戰。雷軍曾在微博公開表示,雖然YU7和SU7都基於小米Modena平臺開發,但YU7專案有90%零部件都重新開發了。
根據小米汽車官網,寧德時代獨家供應YU7 Max/Pro版三元鋰電池,支援800V高壓平臺及770km續航。據鋰電聯盟會長報道,小米汽車已成為寧德時代第一大客戶,採購佔比達9.8%,超過吉利的9.6%和特斯拉的8.1%。
富特科技,作為小米汽車高壓電源系統的獨家供應商,則頻頻被投資者問到最新的工廠動態,“公司與客戶始終保持密切聯絡,將會根據實際產能、市場預測等情況實施擴產、技術改造、最佳化生產效率等方案,以確保滿足客戶需求。”富特科技董秘回覆稱。
產能傾斜小米,也成為部分供應商的選擇。據鳳凰汽車報道,一位智界R7的供應商透露:“原本承諾7月交付的雷射雷達,現在被告知要延期3個月,因為產能全給了小米。
小米汽車二期工廠 攝影:趙東山
“從三電系統到智慧駕駛座艙系統,再到各種車身機構電子元器件和聯結器,小米YU7有超過30多家核心供應商,這些供應商的普遍狀態是加班加點,忙到飛起,他們正透過產能擴張、生產模式調整、技術升級及資金支援等多維度策略進行緊急響應。”一位接近小米YU7供應商的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
事實上,小米早在今年2月開始做準備。2025年2月,小米汽車內部做過一次組織架構調整,涉及小米汽車四大核心部門:智慧製造部、供應鏈部、產品研發部和智慧座艙部。
其中,汽車部副總裁於立國被任命分管智慧製造部、工廠及體系運營部,直接向雷軍彙報。於立國曾擔任北汽極狐事業部總裁,主導過極狐與華為、麥格納的合作專案,在汽車製造與生產管理領域經驗豐富。另一位高管黃振宇繼續兼任供應鏈部與質量部總經理,其麥格納中國區副總裁的履歷被視為小米穩定供應鏈的關鍵。
此外,產品部總經理由於鍇接任,負責創新與研發;智慧座艙與APP部門由劉黎領銜,兩人均直接向雷軍彙報。當時就有分析認為,此次調整旨在透過垂直化管理,打通從研發到交付的全鏈條效率,為產能爬坡鋪路。
迴歸當下,面對24萬已鎖單的YU7和持續積壓的SU7訂單,擺在雷軍和小米汽車面前的,是一場硬仗。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郭立琦  審校:張格格  製作:王儀琪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清華教授張亞勤邀您一起讀
《中國企業家》
 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2025全年雜誌 
[ 推薦閱讀 ]


相關文章